军事调色板2019-02-12 00:13:20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而这些数字,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仅仅凭借人工,在坚硬的山石中开掘出来的。这是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奇迹,中国军人创造的奇迹。。

 

资料: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尚无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先例。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转入阵地战,初期也主要是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的。志愿军曾利用这些野战工事顽强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究其原因,主要是阵地工事不坚固,根本不适应现代条件下防御作战的要求,而与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敌人作战必须构筑更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削弱敌人的技术装备优势。在夏季防御战役后期,特别是在秋季防御战役中,为防御敌炮弹的轰击,志愿军战士们创造性地把防炮洞(俗称“猫耳洞”)加深成半坑道式或将两个相邻的防炮洞从内部挖成马蹄形,由两个坑道口出击,灵活机动,退守安全可靠,从而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形。这种工事的出现,在敌人猛烈火力的袭击下,经受了考验,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志愿军司令部充分肯定了群众的这一创造,于1951年9月16日指示全军:“以后我重要阵地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特别是核心基地。”秋季防御作战后,为了加强和巩固已占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便立即在全线掀起了大规模的构筑坑道工事热潮。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土石坚硬,既没有施工经验,又缺乏作业工具,更加上敌人炮火的不断袭击,其施工的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志愿军前线部队,从1951年12月底开始到1952年8月底,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整个战线构筑了20?30公里纵深的、以坑道为骨干,与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种火炮掩体等相匹配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以后又不断加固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构筑大小战斗坑道总长1250公里;交通壕6240公里;挖土石6000万立方米。这种坚固阵地体系的形成,为志愿军实施阵地战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标志着志愿军阵地防御作战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slinger2019-02-12 01:19:49
记得上甘岭战役是中了美军声东击西之计。该战役是掩护白马山战役的佯动
slinger2019-02-12 01:20:57
该战役只消灭3百多美军,却付出一万多志愿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