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122019-09-19 16:08:21

九 东北抗日力量之发展与敌扩大占领区

(一)东北各地抗日部队之概况
(二)敌向东北增兵,扩大在北满的占领区
(三)敌向松花江下游方正、依兰地区进犯
(四)敌对牡丹江地区的进攻
(五)敌与马占山抗日部队的八次作战
 
(1932年)
   2月5日,敌占领哈尔滨后,第2师团与在齐齐哈尔的混成第4旅团深入至北满。这一年关东军的作战主要为:
  一、作战重点:继续扩大对北满地区的占领,重点是由哈尔滨沿中东铁路攻向牡丹江市;从哈尔滨沿松花江进攻木兰、方正、依兰;攻占哈尔滨以北的绥化、海伦、克山、依安铁路沿线地区。
 
  二、作战顺序:以1个师团于3月间攻向牡丹江,一部进攻宾县附近。
 
  以1个师团于5月间进攻木兰、方正、依兰沿江地区。
 
  以1个师团、1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旅团、进攻绥化、克山、依安铁路沿线地区。
 
  三、使用部队:在哈尔滨之第2师团;在齐齐哈尔之混成第4旅团;在朝鲜咸镜北道之间岛派遣队;第8师团(其第4旅团已在齐齐哈尔);第10师团(其第8旅团已在辽阳);第14师团(将由上海调哈尔滨);骑兵第1旅团(由国内调哈尔滨)。
 
   我国东北幅员辽阔,日军仅有这几个师团,分布于这样的广大地区,其兵力显然不足,离铁路、公路、大城市稍远的一些农村、山区,抗日游击部队相当活跃,地方政府亦照常进行工作。此时,日军则以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利用汉奸,实行伪化。
   由于日军集中兵力继续进攻北满,其它地区,兵力薄弱。东北各地的抗日力量,得以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辽东、辽南、辽西等地,在1932年发展更快。这些抗日部队,有些是原来东北军的旅和团,有些是地方的民众抗日领袖所领导,有些是由中国共产党所组织。
 
(一)东北各地抗日部队之概况
   在辽南:有于1931年冬成立、由李纯华担任总指挥的辽南义勇军。该部队活动于辽阳、台安、辽中、盘山、营口、大石桥、海城铁路两侧的山区和辽河下游的平原水网地带,其总指挥部位于海城县的徐坨子。这支部队是由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救国会领导。至1932年冬,已发展到约3万人。共编为9路,又3个支队。其编组情况为:
   辽南义勇军  总指挥 李纯华  位于海城徐坨子
 
          总参谋长 严经武
 
          参谋处长 关左贤
 
          工兵司令 李厚德
 
          秘书长  王守銮
 
          副秘书长 李在藩
 
          政治处长 高鹏
 
          宣传处长 纪亭榭
 
          联络处长 马宏德
 
          副官处长 李振山
 
          经理处长 林长青
 
          卫队营长 刘锡信
 
          电台台长 王雷
 
    第一路  司令 李纯华 兼 约2200人,活动于海城附近
 
    第二路  司令 项青山  约2200人,活动于盘山附近
 
    第三路  司令 张海天(外号“老北风”) 约3000人,活动于盘山、台安之间
 
    第四路  司令 顾冠军(外号“靠天”) 约6000人,活动于营口、高坎之间
 
    第五路  司令 郑子凤 约2500人,活动于台安以北
 
    第六路  司令 王全一 约2200人,活动于盘山以东之沙岭地区
 
    第七路  司令 吴三胜 约2800人,活动于辽阳刘二堡一带
 
    第八路  司令 曹希宾 约900人, 活动于辽中一带
 
    第九路  司令 殷援民 约5000人,活动于大石桥以南
 
    第一支队  司令 徐德宽 约1800人,活动于台安一带
 
    第二支队  司令 王金龙(外号“大金龙”) 约1200人,活动于盘山、营口地区
 
    第三支队  司令 王惠春 约1800人,活动于海城附近
 
   辽南义勇军在组成上有一特色,其领导人,除了军人之外,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如总指挥李纯华,处长高鹏、纪亭榭等;有的是爱国乡绅,如郑子风、曹希宾;也有不少绿林出身的大胆猛汉。
   这支部队,主要是在沈阳至海城的铁路两侧活动,以保护地方政权和民众的正常生活;破坏这一段的铁路,使敌人无法正常通车。其主要作战有:
   当他们得到北平救国会的通知,国联调查团于4月下旬将到东北时,即集中力量破袭沈阳以南的铁路,使其瘫痪,向国联调查团表明,东北民众坚决抗日的行动。
   7月下旬,张海天的第3路部队,利用青纱帐向营口、海城地区接近。8月1日的晚间,他们攻入了海城车站及海城北门地区。2日晚,继续攻击海城车站与海城兵营敌野炮兵第2联队的留守部队,并与由鞍山守备第6大队振来增援的长冈宽大尉之第2中队进行了激战。
   张海天的另一部,于8月2日攻入了营口火车站。关东军根据南满守备兵力薄弱的情况,于8月2日下午令第2师团驻沈阳的第29联队,由平田幸弘大佐率领至海城、营口增援;日本在旅顺的津田静枝海军第2遣外舰队,根据情况通报,亦于同日派出炮舰及第16驱逐队和陆战队230人在营口登陆。
   辽南义通军因锦州已被敌人占领,军火已无法由陆路得到补充,在11月间乃由海上进行运输。11月13日,北平救国会拨给的迫击炮、轻机枪、手榴弹、子弹、炸药、导火索等爆破器材,约计40吨,以火车从北平、天津,南运至沧州车站,然后以22辆大车,转运到渤海湾岸边的岐口镇上船。帆船于19日启航,由海上穿过渤海海峡入黄海,以后即开向辽东半岛庄河县,11月30日到达青堆子东南的南尖子,准备上陆时,因水浅乃改向以东大孤山附近的北枣沟靠岸。使辽南、辽东义勇军,得到了急需的军火和爆破铁路的器材。
   在辽西,有由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中将于1931年12月26日组成的“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主要是各县的警察和公安部队约两千余人。开始时为22路,以后又发展到54路,并包括辽东、辽南、辽北等地。这支抗日队伍主要是在辽西,背靠热河方向进行作战。还有辽西义勇军,由郑桂林、于百恩、耿继周等所率领。当1931年底、1932年初,关东军指挥第2师团由营口、盘山、沟帮子,第20师团由新民、大虎山、沟帮子进攻锦州时,为了牵制敌人的进攻,扰乱其后方,破坏其铁路运输,耿继周所属约1000人,于1932年1月4日晚进攻新民城,与守城的第5联队(属第8师团,步兵第4旅团)嵯峨亮吉少佐之第2大队以及刚从凤城调回的第40联队(属第10师团、步兵第8旅团)宫崎富雄少佐之第1步兵大队,进行了激战,后因驻沈阳平田幸弘大佐的29联队一部前来增援,耿部才撤出战斗。
   1932年3月9日晚间,辽西义勇军乘沈阳敌守军较少且警戒不严的机会,从大北边门攻入沈阳城,将敌伪在北关第5、11分局的警察全部予以缴械,并击毙伪警察4人,日军宪兵7人,然后撤出。
   在吉林,于1932年1月就已组成了“吉林抗日自卫军”,并由东北军步兵第24旅旅长李杜担任总司令。这支部队主要是在长春以北至哈尔滨的铁路、哈尔滨经一面坡、海林至牡丹江铁路沿线进行游击活动,破坏铁路、袭击火车、攻击敌伪之小据点与严惩汉奸等。该部队中,力量发展最快的是冯占海和王德林的部队。
   冯占海,原为吉林军署的卫队团长,经在哈尔滨东南的拉林、榆树和以东的方正、延寿、苇河作战以后,于1932年秋,转战至吉林市以北的舒兰、缸窑镇、乌拉街、其塔木、黑鱼泡、四楞山、九台一带。当敌开始多路围剿之后,即向西开始远征,由德惠地区,越过铁路,经农安、长岭、通辽以北地区于1933年1月16日到达开鲁,被国民政府军委会编为第63军,冯任军长兼第91师师长,严明治任军参谋长。热河作战后,该军即转入关内,参加了“七·七事变”在华北的抗战。
   王德林,原是延吉镇守使兼第27旅旅长吉兴所属677团的三营营长,因愤于吉兴之投降卖国,拒不执行其命令,并于1931年11月在汪清宣布脱离27旅率部抗日,仅几个月,部队即发展近4万人。为便于指挥,1932年2月11日在明月沟(现安图),成立“抗日救国军”,王德林任总司令。以后中国共产党满洲特委于5月间派周保中至该部队任参谋长。抗日救国军成立后,作战特别积极,2月20日,攻克敦化城,24日攻进了额穆,28日攻克蛟河县城,至1932年4月,基本上控制了吉林至敦化的山区铁路,迟滞了敌建筑敦化至朝鲜会宁的吉会路计划。
   在长春西北地区,有李海青的抗日义勇军约1万人,活动于长春至哈尔滨、哈尔滨至安达的铁路两侧。1932年3月18日该军收复了扶馀县城,29日攻占了农安,5月29、30日与敌第14师团所属第27旅团在松花江以北的肇东一带进行了激战,8月28日攻占了安达。
   在黑龙江省,苏炳文、张殿九的抗日部队,依然控制着富拉尔基及其西北的铁路沿线地区。在哈尔滨对岸的松浦镇和以北的绥化、海伦、拜泉、克山等地马占山的抗日部队,从1932年6月初至7月底,一直是关东军攻击的重点。
   1932年,东北抗日部队发展最快的。还有“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又称辽东义勇军。这支部队,主要是由原驻于梅河口以西之山城镇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的省防旅中的官兵,不愿随于芷山投敌揭起义旗而成立。
   省防第1旅之第1团团长姜全我,第2团团长廖弼臣,第3团团长董国华等,随于芷山投敌后,其第1团团附唐聚伍中校率该团的第1、3营继续抗日。因他是凤城人,经在本地多方的联络、奔走、号召,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从1932年春开始至当年秋,唐所率的抗日部队由两个营,骤然增至37路(等于师,下辖旅和团)、约24万人,唐聚伍被张学良将军任命为“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当年的8月15口,唐又被张学良委任为辽宁省主席,仍兼自卫军总司令。其间为便于指挥,将37路分编为6个方面军,一时声震辽东、辽南。
   “九·一八事变”时,唐聚伍所在的第1团团部和第2营位于安东(丹东);第1营一部驻防桓仁;第3营驻防新宾。省防旅第2团驻于邻近的通化。由于第1、3营远离安东(丹东),唐才得以疏通,率其抗日,并被在北京的张学良任命其为第1团团长。
   驻于桓仁的唐聚伍第1团,因主张抗日深得这一带民众的拥护。加之辽宁省58个县的公安局长、公安大队长,都是军人兼任,由于唐的同事及好友桓仁县公安大队长郭景珊少校至各地联络,不仅各县公安局长积极支持,象桓仁县长刘铮达、通化县长裴焕星、岫岩县长刘景文以及清原中学校长包景华、本溪中学校长刘克俭等均热烈拥护,并参加了自卫军。这支部队的领导成员,主要是军人、政府人员、教育界人员组成,绿林出身者极少。
   经短时间的筹备,东北民众自卫军于1932年4月21日在群众高呼:杀敌抗日,誓死救国的口号声中于桓仁师范学校宣告成立。其部队之编成为:
   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  总司令 唐聚伍 桓仁
 
     (辽东义勇军)  总参谋长 英若愚
 
         第1路  司令 唐玉振 桓仁西北二户来
 
         第2路  司令 常永林 桓仁以南沙尖子
 
         第3路  司令 李连科
 
         第4路  司令 李振三 凤城地区
 
         第5路  司令 张宗周 桓仁
 
         第6路  司令 李春润 新宾
 
         第7路  司令 郭景珊 桓仁
 
         第8路  司令 徐达三 临江
 
         第9路  司令 包景华 清原
 
         第10路  司令 王桐轩 新宾以东旺清门
 
         第11路  司令 梁锡福 新宾
 
         第12路  司令 文殿甲 柳河
 
         第13路  司令 李月林 桓仁柞木台子
 
         第14路  司令 时远岫 宽甸
 
         第15路  司令 文 禄 长白
 
         第16路  司令 孙秀岩 通化、柳河
 
         第17路  司令 孙公雨 辑安地区
 
         第18路  司令 林振清 辑安
 
         第19路  司令 王凤阁 江、临江 [ cdhyy注:原书如此。 ]
 
         第20路  司令 邓铁梅 凤城地区
 
         第21路  司令 刘景文 岫岩
 
         第22路  司令 关向阳 柳河
 
         第23路  司令 夏福兴 清原
 
         第24路  司令 李桐阁 通化
 
         第25路  司令 赵新民 柳河
 
         第26路  司令 姜中天 桓仁
 
         第27路  司令 李先翘 辉南
 
         第2a路  司令 张连波 桦甸
 
         第29路  司令 盛御风 辑安
 
         第30路  司令 卢崇田 海龙附近
 
         第31路  司令 高百样 辉南东南之金川
 
         第32路  司令 丁育昌 长白
 
         第33路  司令 苗可秀 凤城
 
         第34路  司令
 
         第35路  司令 栾约三 梅河口
 
         第36路  司令 宋国荣 磐石、桦甸
 
         第37路  司令 王永成 抚松
 
   这37路的部队,共编为6个方面军,即:
    第1方面军  总指挥 李春润 兼第6路司令
 
    第2方面军  总指挥 孙秀岩 兼第16路司令
 
    第3方面军  总指挥 张宗周 兼第5路司令
 
    第4方面军  总指挥 邓铁梅 兼第20路司令
 
    第5方面军  总指挥 刘景文 兼第21路司令
 
    第6方面军  总指挥 郭景珊 兼第7路司令及宪兵司令
 
   东北民众自卫军所处的位置,主要是在辽东、辽南的广大山区,进行敌后游击作战,在地形上有着良好的条件。其作战区域主要是在鞍山、海城、盖平的长大铁路和本溪至安东(丹东)的铁路与抚顺、梅河口、磐石铁路沿线地区,袭击敌军之据点,破坏铁路和桥梁以阻止敌人的运输,并打击伪政府和汉奸;袭击鸭绿江中敌之船只。
   在此以前,邓铁梅所率的抗日义勇军约600人,于1931年12月25日破坏了凤城、四台子、高丽门的铁路、铁桥、通讯线路,使敌之铁路运输中断。关东军急派第40联队宫崎富雄少佐第1步兵大队至凤城地区,归驻于连山关的独立守备步兵第4大队长板津直纯中佐指挥,以加强铁路沿线的防守。
   当1932年的夏季开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以上铁路沿线又展开了广泛的破袭战。
   6月23日,以海龙、辉南的第30路、21路自卫军于辉南以南的样子哨一带袭击了于芷山的伪军,将其一部缴械,残敌向北退至铁路沿线一带。关东军立即调第2师团的29联队、驻锦州第8师团32联队的两个大队和铁路守备队各一部前往梅河口附近增援。
   8月6日21时,自卫军一部约60人突然袭击了辽阳车站。
   8月14日,驻沈阳的日军通过情报得知自卫军约数千人集结在清原以东约30公里的南山城子一带,准备进攻清原城或破袭清原以东的英额门附近铁路。驻沈阳的独立守备第2大队长岛本正一中佐率其大队一部于8月16日夜间11时采取机动支援的办法,由沈阳乘火车在抚顺、清原、山城镇、梅河口这条铁路上来回游动、示威,直至8月23日才返回沈阳。
   8月28日夜间,自卫军约200人利用青纱帐作掩护,由沈阳东南的祝家屯、古械子,然后涉水越过浑河,突进东塔飞机场北头的飞机库,点起了大火,关东军飞行队虽尽力抢救,仍有14架飞机被烧毁。31日,自卫军又以大部队沿东陵的山地进攻沈阳,关东军除以第29联队进行防守外,并调驻哈尔滨飞行第10大队之第2中队、驻长春飞行第12大队之第2中队至沈阳参加作战。这一作战直至10月才告结束。
   由于辽东自卫军多次袭击长大铁路、安沈铁路、沈吉铁路的列车、车站和敌伪军的小据点,以及炸毁桥梁,关东军曾考虑停止铁路夜间运行,以防止连续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当时关东军估计,整个东北的抗日部队约为30多万人。
   根据自卫军不断扩大的情况,关东军给于芷山的部队改装了日式轻武器,令其对东部山区的新宾、宽甸、通化、辑安等地进行清剿,其结果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其主要经过是:
   4月中旬,于芷山率其廖弼臣的伪第2团及配属部队,由山城镇出发进攻在其西南约80公里的新宾城。布防于该地的自卫军李春润第6路军考虑仅以该路的兵力难以歼灭该敌,因而主动撤离新宾并要求总部增援。当郭景珊的第7路增援部队到达后,决定李部从城西、城北围攻,郭部从城东、城南围攻,攻击会合点为新宾县政府,结果新宾被收复,于部伪军有百余人投降,缴获了“三八式”步枪数百支,子弹1万多发,轻、重机枪各1挺。这一仗,对辽东山区民众的抗日决心,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5月间,于芷山奉关东军之命,令驻于安东(丹东)的姜全我、徐文海率伪军深入到自卫军的中心区宽甸、桓仁之间的五道岭、牛毛坞一带的山区,企田扰乱自卫军的后方。唐聚伍以第5路、7路、13路的部队,对该敌进行了堵击和围歼,并指定第5路司令张宗周为前敌总指挥。
   牛毛坞位于宽甸至桓仁的道路要冲,紧靠北古河以东,与五道岭、铁路子村相比,是一个较大的集镇。张宗周的作战部署:由第5路军从东面、第7路军从北面、第13路军从西面合围牛毛坞之敌。因新任第13路司令王东山的部队武器不足,仅以大刀队连连冲锋伤亡太大,之后擅自撤离,以致未能攻克该镇。第3天唐玉振率第一路的部队前来增援,终于打退了伪军,收复了牛毛坞。
   6月间,于芷山部的第3团,由日军一部配合进攻柳河以南的三源浦,企图扰乱自卫军的中心区通化。这带山地,是孙秀岩的第16路军防区。孙针对这一带的地形及敌军的来向,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将两个旅分别隐蔽部署于道路两侧之山地,另以一部及1个机枪连为火力骨干部署于敌来向的正面。当敌进入到预设战场之后,正面的浓密火力首先对敌出其不意的杀伤。两侧山地的部队,进行夹击。先头的伪军见此情况,在慌乱中大部弃枪逃跑。只剩下日军在无隐蔽的情况下遭到自卫军的步枪、机枪、迫击炮的猛烈杀伤,使其遭到很大的伤亡,最后日军的残部进入小山沟而逃脱。这次战斗,前后约经3小时。作战结束后,自卫军共缴获“三八式”步枪约600支,轻重机枪10挺,迫击炮4门,军马10多匹。在将日、伪军的尸体约1千多具合埋在一个大坑内之后,自卫军撤离战场。6月下旬,李寿山率其伪军,由川岛义之中将的朝鲜军国境守备队在鸭绿江南岸的满浦(辑安以东约10公里)过江配合,占领了辑安城。唐聚伍令第7路军及卫队师1个旅前往增援,并以郭景珊为前敌总指挥。郭与第18路军司令林振清研究之后,半夜分3路开始进攻。敌因情况不明,遭此突然袭击,即仓皇从辑安南门逃脱。这次作战,由于出敌不意,动作迅速,一举收复了辑安县城,共缴获“三八式”步枪300多枝。18路军司令林振清、参谋长高德隆,因作战指挥得力而受到自卫军总部的嘉奖。
   自卫军经3个月的反击作战,粉碎了敌扰乱辽东后方的企图。
 
青松站2019-09-22 07:18:26
多谢各位前辈,多谢前辈……
青松站2019-09-22 09:11:29
散文家秦牧先生……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