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行动(英語:Operation Downfall)是盟军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擬定之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計畫。後因日本在广岛和长崎遭受两次核打击,同时蘇聯也对其宣战,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计划遂告取消。若該行動付諸實行,則将成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行动。
没落行动包括两个部分:奥林匹克行动(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动(Operation Coronet)。奥林匹克行动计划于1945年10月实施,目标是占领九州岛南部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领土,使之与已经占领的冲绳成为下一步进攻的主要基地。小王冠行动则计划于1946年春实施,其目标直指迫近东京的关东平原。按计划,此时位于九州的机场将为行动提供机降补给。
由于日本列岛的地理特征,日本军部对于入侵的可能方向做出精确的判断,并相应地谋划本土防御作战计划—“决号作战”。其计划欲倾日本全部国力,不打算为任何可能的后续作战计划留存余裕。
虽然没落行动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倘若果真实现,参战双方必将付出巨大伤亡。视日本一般民众的抵抗程度若何,盟军的伤亡估计可达数百万[13],日本军民死伤则可能数倍于此。
没落行动的计划由美军主导负责完成。参与者包括海军上将尼米兹,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海军上将恩斯特·金恩、威廉·雷西;陆军将领乔治·马歇尔和亨利·阿诺德。此时关于核武器的开发计划仍处于极度机密状态,除了“曼哈顿計劃”参与者外,只有极少数美国高官知情。故行动计劃过程中并未考虑原子弹的存在。
对于盟军而言,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的一个主要不同是,盟军始终未能就战区总司令的设立达成一致。因此盟军的指挥始终划分为几个区域:比如,到1945年时,尼米兹任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而麦克阿瑟则为西南太平洋地区最高盟军指挥官(Supreme Allied Commander)。然而对于进攻日本本土这样的计划,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人选问题是海軍系的尼米兹还是陸軍系的麦克阿瑟,则在美國陸海兩軍間演變成严重爭執,激化到影响了計划本身的制定。最终海军作了让步,同意一旦形势必要,可由麦克阿瑟全权指挥所有部队。
计划的两个考虑重点是时间和伤亡,即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迫使日军投降。在1943年的魁北克会议之前,一个美英联合计划组就曾提出过一个“就战胜日本之评估与计划(Appreciation and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的方案。方案中指出对日本本土进攻不应早于1947年或1948年,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過度地延长战争会严重损伤国家的士气,于是在魁北克会议上,联合司令部明确指出应在納粹德國投降后的一年以内迫使日本投降。
美国海军封锁和使用空中打击来达成日本的有条件降伏,并提出通过夺取位于上海以及朝鲜的空军基地,从而发动持续的对日轰炸来迫使其投降的方案。而美国陆军则认为这种办法只会无限期地延长战争以及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并要求以陆上进攻取而代之。陆军提出发动一个大规模的、深入日本腹地的突入式进攻来赢得战争。最终陆军的观点占了上风。
从地理上看日本列岛几乎没什么适合登陆的沙滩,这使作战计划的制定十分困难,仅有的两块可登陆地点就是九州南部和本州岛关东平原南部的沙滩。因之盟军提出了两阶段作战计划,首先以奥林匹克行动攻占南九州,确保空军基地,随后由九州为小王冠行动提供空中支援。
由于日本的地理特征是固定的,行动计划者们只需去评估他们会遭遇多少抵抗。基于1945年初所掌控的情报,参谋部的假设包括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