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2020-09-11 12:37:35

(有声书:https://youtu.be/IL_3NylCO90  )

 

100)     教练与翻译

察蒙边境。达里冈皑草原。

连续两周,卡尔迅带着他的小队,在赤塔-乔巴山-纳兰基地之间奔忙。他称这条路线为“S&L通道”,含义是:史迪威和拉铁摩尔所指明的路线。

卡尔迅在夏威夷组建的18人小分队,本来由各类技术人才~工兵、炮兵、通讯、爆破、侦察、反坦克、防空和野战后勤管理人员和4名医生组成。现在一股脑全成为司机或驾驶教练。

为此特地招募的3名美籍华人军士,当即成为难得的语言沟通桥梁。一批原打算奔赴延安的平津大学生,也由地下党组织送来纳兰,充实了技术与翻译队伍。

让卡尔迅高兴的是,来了的两位熟人:周立波和刘白羽※。这是4年前陪同他访问华北、并一路担任翻译和向导的两位作家。他们在延安参加了5月的文艺座谈会后,就再次受委派,策马千里迢迢,赶赴达里冈皑。※史实:1937年冬,周立波陪同卡尔迅访问晋察冀边区两个月。1938年夏卡尔迅从延安第二次赴华北,毛亲派刘白羽等5人陪同。卡尔迅称22岁的刘白羽为“yang boy”。

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使周立波在繁忙的翻译工作之余还记录了纳兰基地的早期创业历程。先当翻译的刘白羽,后来成为著名随军记者、报告文学家,陆续报道了卡尔迅部队的多次重要战斗。直到20世纪末,他还专门撰写了纪念卡尔迅的文章《一个崇高的美国人》。※史实

这期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搜遍各个军分区,又秘密集中了25名勉强合格的司机,乘夜潜过平绥铁路等几道封锁线,也来到“香格里拉”。徐向前称他们是“种子”,指望着依靠他们,收获一串串“大穗的庄稼”。

 

101)     运转加快

天公作美。坦荡空旷的蒙古草原,实在是个天然练车场。

被挑选出来的战士个个兴味十足,在老司机督导下,从笨手笨脚、紧张忙乱,到渐渐适应、得心顺手,进步满快。

由于没有撞上障碍物的危险,像在草原上骑马一样,他们可以自由驰骋。从乔巴山到纳兰山330公里路程,几个来回下来就是熟练工了。驾驶员培养进度堪称喜人~1个月后,甚至有人已开始“带徒弟”。

转运逐日加快。

从远东~苏维埃港上岸的物资,经共青城、海兰泡、尼布楚,在赤塔东南小镇~卡雷姆斯科耶编组、分流。

大部分列车向西开往苏联腹地。少量打上汉字标记的,则向南,路过边境小镇博尔贾,开往乔巴山。

延安派出通晓俄语的研究局副局长杨尚昆(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带一个小组,驻留在编组站,配合美军少校海因茨,处理到站物资的识别和集散。后来一批曾在滇缅公路服务、却因日寇切断该线路而失业的“南侨机工”,也千里迢迢辛苦辗转,来到广阔的蒙古草原。此后,车队和司机再也不是困扰问题。

列车,从最开始的每周一列,已变成三两天一列,偶尔竟每天一列。

这时期的火车运载量只在千吨上下,大致每列可运来800吨物资,以及25辆卡车。

装卸队伍不断扩大。驻乔巴山的装卸连,渐渐扩大到装卸营。之后是专业装卸团~学会了使用起重和搬运机械。

8月底成立了200辆卡车的运输营。30岁的孔庆德被“降级使用”,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汽车营长。

29岁的大个子工兵主任洪学智,眼馋地看着孔庆德驾驶吉普车,三天两头,往来于乔巴山和“香格里拉”之间。

某天在基地岔路口,他断喝一声:“孔二哥过来!让咱老洪也试巴试巴!”

孔庆德让了位,见他歪歪扭扭地,开出几十米就熄了火,于是以“过来人、老师傅”的身份撇嘴笑话道:

“拉倒吧,拉倒吧,洪老弟!要不要请咱老人家,给你当教练哪?”

 

102)     就近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