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2020-11-03 14:54:07

 

170)     敌在华北

东京。新宿,大本营。11月里八路军“第2次百团大战”如火如荼。诸多原定作战方案全被打乱。

日本军部的最新认识是:敌在华北!

为此匆忙取消了酝酿半年、大举进攻重庆的【5号计划】。国内报纸上,一片“报复罗刹国、惩膺八路军”之声。

冈村大将被迫提出辞职,未获批准。

东条召集内阁会议,外务省向苏联提出严正抗议。但军部各种针对苏联の作战计划,经研讨后都被否决。

最基本的理由是:缺乏空中掩护。

相对可行的方案是:围剿纳兰基地。大本营决定:抽调两个野战师团。尽快~11月底在集宁和太仆寺两地集结完毕。这是冬季前能参加剿灭战的所有机动部队。其他部队,或受限于草原运力,或忙于应付“第2次百团大战”,一时都难以派出。

为充实受损兵力,应对华北危机,大本营提前下达了“撤销瓜岛作战”命令,并在月内加以实施(※比史实早两月)。原拟加强南洋的3个关东军师团,也转而去参加更紧迫的“北支那平乱”。

南太平洋,日本提前放弃了。澳洲没有了被入侵的担忧。盟国长吁一口气~可以悉心踏实地组织反攻。

同期,即将度过斯大林格勒危机的苏联,也开始抢运太平洋沿岸的积压物资。远东,增开了数十对列车。并向华北再次提出了“支援一批劳工”的要求。

蝴蝶振翅,效应显现。卡尔迅的努力,半年初见成效!

 

171)     独断独行

昆明。巫家坝机场。11月上旬,史迪威做了一件自作主张的事,为此埋下了他和蒋委员长早早分裂的种子。

华北战局的热辣,和潜在危险,引起史迪威每天关注。两位年轻朋友~也是他十分赏识的下属~卡尔迅、泰勒在报告中不断表达的观点是:作为整个中国战区的盟军参谋长,史迪威有必要亲赴华北,来实地看一看!他于是向马歇尔请示。

马歇尔回电:为确保初见成效的“S&L”运输线、确保对日作战势头,肩负中国战区责任的史迪威,完全有权监管华北战场!但总统忙于国会中期选举,尚未明确授权,请他稍等。

史迪威受到鼓舞。因两度电报征询委座意见、而蒋不置可否,他采取了独断独行的做法。这就是他的性格。

他直接从昆明起飞,途经西安加油,飞往纳兰基地。为避免敏感问题,他刻意绕开延安或山西的八路军总部。

实际上多年来史迪威一直约束自己,不同共产党直接打交道。尽管无数友人一直给他讲述北方那批神秘人物的事迹,尽管他本人对那支~共产游击军的战斗力颇感兴趣。

史迪威并不认为自己~会轻易接受“共产主义宣传”。他的理由倒是很另类:因为他“早已过了35岁”。他认为热衷于某些主义或意识形态,那都是些年轻人的事。

尽管有了这些自我约束,但老蒋仍颇感不悦。

只由于印度练兵,确实有成~记录影片中,委座看到国军几个月里真的得到了空前装备和训练~这份功劳实在不好马上抹煞。他只得略加克制,隐忍不发。而罗斯福还专门写信向蒋说明:华北、蒙古战场那里,毕竟也有中美共同利益。

11月17日,蒋宋美龄应邀出访美国,总统还恳切地从万里之外派来了专机。※史实

 

172)     坦克新手

草原。纳兰/香格里拉基地。史迪威刚到达时就有情报:日军第3战车师团,正从包头向察哈尔,加紧集结。

此前,卡尔迅带一支小队,已于月初空降鲁南沂蒙山区,考察和策划对距离较远的鲁南、苏北根据地进行有效空运,以开发那里的作战潜力。接替卡尔迅的泰勒上校,得到了马歇尔关于“尽快提高这条运输线的效率!并做好反装甲作战准备!”的指示,随即着手修筑预设阵地,以及囤积反装甲力量。

为此,泰勒组建了基地装甲大队,并着手筹集装备。上月从美国启运的几船坦克,已在苏维埃港到岸。

但其中36辆新型、较有威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又被苏联截留。理由是:中国战场使用轻型坦克已足够;而对于血战中的斯大林格勒,这些“谢尔曼”更有用。

争执、抗议都是无效的。笑嘻嘻的俄国人,送来一批远东军区淘汰的老式BT-5、BT-7坦克和反坦克枪,说是:它们真的参加过哈勒欣河战役!真的打败过日本人呢。

为显示公平,苏联人还给予了些许“数量补偿”。泰勒考虑到日军装甲战力近年确实没有大改进,无奈地接受了这种“交换”。

“BT”坦克的唯一优点是速度快。但乘坐条件,以美国眼光看极为恶劣。没有无线电通讯,座舱狭小闷热、减震不良、颠簸剧烈……好在中国兵却没人提出意见,毫无怨言地用它们开始了训练。第一次接触坦克的八路军,坦然以为:这就是先进武器了!

泰勒没作过多解释,但心里不免内疚。据装甲兵教官杰克报告:操作简单的苏式坦克,反而能让中国坦克新手较快地熟悉掌握,也便于动手维修。这让泰勒的负疚感减轻了一点。装甲团暂编1100人,包括:

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18辆

M-8“灰狗” 轮式装甲车30辆

苏联替换来的BT-7野战坦克42辆

以及16辆安装57mm反坦克炮的美式“T-48”(苏联编号为Su-57)半履带歼击车等。

共106辆,编制为5个战车、反坦克炮和工兵中队。

史密斯中校担任了装甲团长,八路军由许光达上校出任政委。

 

173)     互惠交易

纳兰基地专门为史迪威组织了演习。

但这位盟军中将参谋长,对于八路军,并没有像卡尔迅那样高的评价。即使1938年那时,赞扬“八路军真了不起”已成为一种风气,史迪威仍抱怀疑态度。他的年龄和深广的阅历,使他把“不轻易相信”作为一条考察部队的原则。

那年在汉口,他读了卡尔迅撰写的关于八路军训练措施的热情洋溢的报告,史迪威便揶揄说:15年前,他就见过冯玉祥用那些办法训练军队了。不过他极赞同卡尔迅另一个见解,那就是:必须创造条件,早日从华北,向日寇发动攻势!

这一次,面对的是泰勒上校。史迪威观察了他的装甲兵的训练和装备后,又实话实说:你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火箭筒操作勉强合格,但坦克使用上完全没有章法。协同有问题、射击不准确、整体力量多处欠缺,临战准备远远不够!

也难怪,这些中国士兵摸到坦克刚1个月……但泰勒也不含糊,当即明确向史迪威请示:敌情严重。请求‘醋乔将军’增援!并特别提出了一项人事上的秘密建议……

史迪威随即,向留守印度的参谋长赫恩准将发电:尽快把那里的美军装甲兵选拔30个车组!乘5架运输机,火速空运到纳兰基地。投入战前的紧急适应训练。

史迪威还与泰勒亲自飞赴赤塔与苏联交涉。他用增运18架俄国人喜爱的P-39“飞蛇”战斗攻击机的承诺,交换了积压在赤塔的18辆“格兰特”中型坦克。

 苏联人不喜欢M-3型-格兰特。这种难以对抗德国战车的高大笨重的美式坦克需要6名乘员,因而给它起了绰号“六兄弟的坟墓”。

但泰勒认为“格兰特”既然在北非表现不错,在内蒙古这里它足以对抗并威慑日本的薄皮坦克。

这是本时期美苏中三方物资交流中,一次典型的“互利互惠”式交易:苏联享有优先选择权,但也肯作出必要妥协和品种调济。这种模式持续了相当时日。

 

174)     预作铺垫

史迪威还提出一项重要建议:向驻扎在附近~河套五原地区的傅作义第7集团军※、陕北榆林地区的邓宝珊第21集团军等部提供装备。以争取他们对“纳兰保卫战”的支持~从侧后,对驻包头日军予以牵制。※为方便读者,此处仍取1938年番号

早在1935年,驻华武官~史迪威中校就对傅作义那年发起的“绥远抗战”记忆犹新。他认为傅是为数不多的既有胆量抗日、作战又有章法的优秀将领之一。原籍山西的傅作义,又让史迪威增加一份亲切感~自己的汉语就在山西练就。20年代他受聘为山西的筑路工程师,就去过傅的家乡荣和县。

而把所有抗日力量统统纳入美国“租借法案”的受援对象,一直是史迪威的愿望。山西老乡徐向前随即从纳兰基地与之建立联系~傅、邓等各部纷纷响应,并由泰勒拟订了联合作战计划。当下,基地运输机就开始向上述各部空运枪支弹药。 

这是史迪威此行作出的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举措。显示了老将军的战略眼光,并为日后“华北抗联”大整合作出了良好铺垫。

同时他还向马歇尔紧急建议:“鉴于美军和八路军都严重缺乏装甲实战经验,为此,必须调用最好的坦克手~为中国,也为我们自己。”

他是有所指的。是泰勒提醒了他。

视察持续一周。中旬,敲定一系列作战方针后,史迪威才乘坐李梅上校驾驶的B-25返回印度~蓝姆迦兵营。

 

175)     【钳の作战】

东京。千代田,总理府。

月初,日本内阁设立了大东亚省,以便专司“共荣圈”建设。

但东条首相考虑的重点仍是:是否封锁千岛水域航线?或干脆破坏苏联远东の铁路枢纽?然而反对意见均表明:这是徒劳的。

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指出:

“时值冬季。由于结冰原因,苏联航运和铁路运输已大大缩减。而在帝国南洋吃紧、德军进攻苏联也同时受阻之际,我看关东军短期内,无法实现‘北进’之兵力需求!特别是后继乏力。”

军令次长伊藤整一也附和点头:

“封锁也不可取。既对苏联做出威胁姿态、又不肯发动实际打击?是个愚蠢选择。只能使对方更警惕。苏联,甚至无须参战,只要给米国提供轰炸基地,日本就难以承受!”

参谋总长杉山元,于是再次明确:尽快发动“纳兰剿灭战”是当前唯一の可行方案。

11月22日大本营发布【钳作战】命令:

一、察哈尔肃正部队:第26师团(驻蒙军)、新编的第3战车师团(驻包头)、第2独立混成旅团(驻张家口),两师一旅,月底迅即完成调动、补足给养。

二、12月初兵分两路,由集宁、太仆寺分头出动。以钳形攻势,月内达成剿灭察蒙边境“匪患”の目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