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head2020-11-28 23:02:16

林彪,粟裕,还有南京军事学院的几个教员,聚集在北京,

他们是被毛泽东特邀来开的通气会。

桌上是邓华起草的总结及检查,有彭德怀签字。

毛泽东非常轻松,首先自我检讨,

“是我要他们发起这场战役的,可能犯了军事冒险的机会主义错误,

想尽快结束朝鲜半岛的战事,以战促和,通过大规模运动歼敌

把美帝国主义逼回谈判桌。”

刘伯承盯住粟裕,意思你该说话了。

粟裕沉默良久,说得不多,“彭总关于后勤保障和制空权的问题

是值得注意的。给养只能维持十来天的轻武器部队,攻坚能力是

比济南战役还差的。”

毛泽东一听,显得不耐烦了,挥了一下手,意思不用老生常谈了。

刘伯承终于开口,“部队正规化建设,必须从基层干部的思想和文化

抓起,光靠人多势众的围点打援可能不太适合对付美军及联合国部队。”

毛泽东环顾四周,突然问高岗,“东北的换装武器到了吗?冬装发下去了没有?”

高岗对周恩来苦笑,“桥都炸完了,弹药供给占完了运力,

物资都挤在丹东这边。”

毛泽东望了天空,“靠人民群众也打不赢了?我们真的要重蹈金日成的覆辙了?”

林彪咳了一声,然后喝了一口水,望着毛,

意思就是说,我要发言了。

全场肃静下来。

林彪慢条斯理从前线基层干部和一线战斗士兵的总结中勾画出了细致的

战况。

“这是一场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战争,也是一场未来百年内新型战争的初型。

仅仅从一个战略决策,一个后勤补给,一个正规化部队建设,都非常难找到

问题的答案,你可以总结出几十条失败的教训,但是下次战役还是无法避免

重大伤亡和战略企图不能实现。

我以东野的三三制和围点打援战术为例,那是适合于四八年的国民党军队。

美军是经历过欧洲战场多年,同德国机械化部队血拼,突击和防攻坚能力

远高于国民党的远征军新一新七军。其基层干部的战术素养也高于苏军。

很多入伍前的美国人本来就是打猎为生的猎人,在自动火器和充足弹药补给

的情况下,加上空中支援配合,根本是不怕围的。

品子型的环形公事,构筑过程中每个口字就是一个独立能支持长久的

作战单位,射击单元的详细标定,预备队和坦克突击队构成机动防御,

这些都是当年74军都想学而没有学完的。

战术层面的内容太多,我这里近百页的材料都不能涵盖百分之五六。

而空地配合,让我军即使围住了也吃不下。第一,我们没有攻坚的重装备。

第二,我们没有持续的火力输送,而对方的空中支援可以保障不间断的火力。

战场上最后的较量还是要比火力输送的,你两万人打他五千多,

火力输送还不及他的四分之一,靠密集型突击,夜战近战,伤亡就必然增加。

伤亡骤增就消耗了我们的弹药运输,兵力调动,也加重了基础干部的急躁情绪,

士气就没了。。。。。

我建议总参搞一个专门应对空中轰炸的实战方案,实用于朝鲜战场。

杨得志他那个部队搞土工作业不是很有经验吗?先把空袭造成的伤亡降下来再说,

至于大规模运动歼敌,最好不要对美军团以上的建制实施。

它的装甲突击能力是打垮过德国法西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