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building artificial islands, China is using large fleets of ostensibly civilian boats to press other countries’ vessels out of disputed waters. *****Yez3l0qXtB
— Kevin Knodell (@KJKnodell) April 4, 2021
In Pulling Back the Curtain on China's Maritime Militia, @AsiaMTI @C4ADS & COI identify 122 militia vessels, 52 likely militia vessels, and detail their operations, funding, and ownership, plus a methodology for others to do the same. *****UPLkY369Op pic.twitter.com/e7XGX7GwcN
— Greg Poling (@GregPoling) November 19, 2021
Fuk Loi,端传媒撰稿人
“禁海的时候,国家就有任务下来。国家干部安排你,几个人一条大船,慢慢开的也有,到西沙、南沙抛锚的也有。一次性发工资。”
(节选)
这座海南岛东部小镇,有着“守护南海”的名声。南沙群岛在中国建国的最初三十几年,不允许渔民前往生产。直到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106名民兵(都是当地渔民)响应中国政府“开发南沙、渔业先行”的战略,到南沙捕捞。海上民兵连也运送石块、钢筋、水泥,支援解放军建设赤瓜、东门、南薰、华阳等岛礁。
“开发南沙、渔业先行”并不是一项和海洋水产有关的经济政策,而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政治策略,在政府文件中常常和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列。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院长李向民曾经直白地表示,1985年潭门渔民被批准到南沙捕鱼,是“‘突出存在’的维权之路”。“突出存在”,指的是突出中国渔民在南沙海域的存在,也是中国官方早期制定的南海维权方针。
海上民兵最大的作用是“海上维权”。王书茂便是官方宣传中的模范人物,他是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村是潭门镇管辖的次级行政单位,处在潭门码头附近)。2012年,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在菲律宾名为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挡住了菲律宾渔民进入中国领海。201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西沙中建岛附近钻井作业,越南政府派遣船艇进行驱赶,中国政府也出动渔船反击。王书茂带着10艘渔船参与这次冲突,中越双方的渔船发生了多次互相撞击。他在2018年被评为“改革先锋”100人之一,和袁隆平、屠呦呦、马云并列。
在中文新闻报导里,“潭门镇”、“海上民兵”、“守护祖宗海”几个词语紧密相连。2013年4月,习近平上任国家主席后第26天,就到潭门镇看望海上民兵,并留下“造大船、闯远海、捕大鱼”的指示——这句标语被树立在潭门镇最显眼的路口。
但小镇里的渔民,对这套主流话语并不熟练,他们擅长的是算账。
从潭门码头沿着海岸线往里走,走到潭门大桥下方,水面上停着成片的钢质渔船,大约有20多艘。和码头上的热闹不同,这些钢铁制成的船只安静靠在一起,船头插着五星红旗,船舱里没有人,也没有灯火。在潭门镇从事渔船维修的周彬告诉记者,这些钢质渔船已经不再捕鱼,主要从事“维权”(维护主权)行动,靠政府的专项补贴赚钱,出海时船上只剩下五六个人,去一趟南沙大约要半年,老板一天可以赚四五千块钱补贴,再发工资给船长和船员。他说:“一年大概有一百万赚。”
周彬说,潭门镇有四艘钢质渔船属于海上民兵连。
“民兵”在中国的法律定义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由基层政府或企业组织起来的平民武力,平时是民,战时是兵。换言之,民兵并不是一个职业身份,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被动员起来。1998年长江水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民兵都和解放军、武警一起参加抢救行动。按照官方说法,“潭门海上民兵”是从“渔业民兵分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来的,除了在南海上捕捞作业、维护主权,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台风天里救援渔民。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NWC)中国海洋研究所战略教授Andrew Erickson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人民武装部、渔业执法指挥部、海事局,以及三亚海军基地的现役部队都参与了培训海上民兵,从提供武器到为船只配备适当的通信或导航电子产品。
全文:
【海上走路工!開船出海「拋錨」還有錢拿?#中國海上民兵 如何在 #南沙群島「維權」?】*****0kzp7I0Kw2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initiumnews) October 14, 2021
「潭門海上民兵」主要任務是在颱風天救援漁民,但還有另一項任務,是駕船去南沙群島「海上維權」。一名船長就說,他曾和20名船員從潭門碼頭出發,和六百多艘船一起在南沙群島「拋錨」。 pic.twitter.com/y8mY1HM9WC
【在自家海域看到中國漁船就跑?!是什麼令捕魚如此艱難?】*****0kzp7I0Kw2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initiumnews) October 14, 2021
雨果在2008年首次進入派格阿薩島周圍海域捕魚,中國在2014年開始於附近的人工島建造軍事設施,大量中國船隻隨後蜂擁而至。
現在,當看到由中國的船隻接近,菲律賓漁民只好默默離開。 pic.twitter.com/QRdHXqgw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