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苏关系缓和后,军事院校的学术交流多起来。
一次,访问中国某大学的研究二战军事史的苏联教师在课堂上
分析了斯大林格勒最后阶段。
“曼史坦因指挥的风暴行动是有严重缺陷的,
他对极度严寒状态下的装甲兵及摩托化部队调动困难估计不足。
他长期在参谋的位置上,按图索骥,高高在上,不下基层考察战场实际。
当时,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油料只能维持200公里的续航,
他就要保卢斯向西南突围。但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德国的柴油机装甲及
坦克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情况下,已经多日没有启动,
至少需要四到六个小时的预热。而这也是需要消耗油料的。
完全不同于夏季的作战情况。
保卢斯当时在电报中强调,他的部队只能有五十公里的续航能力,突击作战
距离只有三十公里。显然,这是前线作战部队最真实的情况。
而曼史坦因却固执认为是保卢斯胆怯畏战,怕在暴风雪天气里作战。
将帅不和,互相猜疑,也是突围及营救行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猪队友匈牙利,罗马利亚军团的溃败,
让朱可夫的老虎钳伸到了斯大林格勒西面三百公里处。
其实,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已经被打残了,27万人部队
只剩下不足十万人,不到四万人有进攻的能力,其它都是冻饿伤残的
惊弓之鸟。援救出来也就是个面子工程,保留士气而已。
德国法西斯的战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