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势头停滞,美国又向乌克兰急送一揽子计划:拜登向基辅发送价值7.75亿美元的导弹和装甲车,以帮助反攻
16 个榴弹炮系统、1000 枚标枪和 HARM 导弹
还包括 15 架 ScanEagle 无人机和 40 辆 MRAP 车辆
发生在俄罗斯克里米亚基地发生巨大爆炸之后
周四在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地区发生了更多爆炸
俄罗斯于 2 月 24 日入侵
作者:DAILYMAIL.COM 副美国政治编辑 GEOFF EARLE
发布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17:30,2022 年 8 月 19 日 |更新时间:2022 年 8 月 19 日美国东部时间 18:19
随着乌克兰继续想方设法用远程火箭打击俄罗斯,拜登政府正在派遣更多的无人机、弹药和装甲车来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入侵。
五角大楼宣布的最新一揽子计划总额为 7.75 亿美元,其中包含 16 个榴弹炮系统、1000 个标枪系统,这些系统一直在打击俄罗斯的装甲,以及数量不详的追踪雷达系统的 HARM 导弹。
还包括 15 架 ScanEagle 无人机,一种由波音公司制造的低空无人机,以及 40 架 MRAPS,旨在抵御简易爆炸物的战术车辆。
无人机可用于监视,并使用气动发射器发射,无需机场。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宣布该方案的声明中说:“这些能力经过精心调整,以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并加强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地位。”
拜登政府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 7.75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该一揽子计划还包括 2000 发反装甲炮弹,因为乌克兰试图继续打击俄罗斯坦克,并准备发动可能的攻势,试图遏制俄罗斯的领土收益。
周四晚上,在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境内的基地附近发生爆炸,因为乌克兰军队提高了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
这是在克里米亚发生巨大爆炸之后发生的,该地区是俄罗斯于 2014 年从乌克兰手中夺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土。
据报道,俄罗斯T-90坦克爆炸的视频
在乌克兰冲突中,一辆俄罗斯 BMP 在顿巴斯碾过我的矿井
自 2 月入侵以来,美国情报部门发出警告后,总统乔·拜登 (Joe Biden) 发送了一系列军事援助计划
该包裹包括 15 架 ScanEagle 无人机,这是一种由波音公司制造的低空无人机
包括 40 辆防雷、防伏击车辆 (MRAP)
一位西方官员表示,该事件使俄罗斯一半的海军航空队失去了能力,此前俄罗斯的旗舰舰艇莫斯科号已经遭受重创。俄罗斯认为这次袭击是升级。
据雅虎新闻报道,五角大楼的一名高级官员说,我们希望确保乌克兰有源源不断的弹药来满足其需求,而这正是我们正在用这个一揽子计划做的事情。
自俄罗斯 2 月 24 日无端入侵以来的 19 个包裹现已达到 100 亿美元。
“你看到俄罗斯人在战场上完全没有进展,”这位官员说,他补充说:“你看到俄罗斯人仍然为乌克兰的袭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特别是使用 HIMARS 系统”进行火箭袭击.
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报道,一名官员表示,战争目前“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乌克兰和西方盟国也越来越担心俄罗斯将寻求通过在他们控制的被占领地区举行公投来锁定领土收益,而在冬季前推进的机会正在滴答作响。
英国提供了更多关于俄罗斯损失巨大的信息。
英国国防部的一份每日情报报告称,莫斯科损失了大量主战坦克,因为它们没有配备爆炸反应装甲技术——或 ERA。
“如果使用得当,ERA 会在来袭炮弹击中坦克之前降低其效力,”报告称。 “这表明俄罗斯军队没有纠正 ERA 使用不当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追溯到 1994 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
报告补充说:“很可能许多俄罗斯坦克人员缺乏维护 ERA 的培训,导致爆炸元件安装不当,或者完全不使用。”
英国官员表示,“这场战争中,俄罗斯指挥官多次未能执行低级别的战斗纪律”,并补充说:“这些失败的影响可能是俄罗斯军队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克兰军方公布的数据称,他们的部队已经杀死了44,000多名俄罗斯士兵,并摧毁了大约1,800辆坦克。其他估计,例如来自 Oryx(自战争开始以来一直跟踪俄罗斯损失的军事博客)的估计,莫斯科的设备损失甚至更高。
基于视觉确认追踪损失的 Oryx 表示,超过 5,000 辆俄罗斯军用车辆被乌克兰军队摧毁、损坏或扣押,其中包括 3,000 多辆坦克。
乌克兰最新的 7.75 亿美元一揽子计划中包含哪些内容
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的附加弹药
16 门 105 毫米榴弹炮和 36,000 发 105 毫米火炮
15 Scan Eagle无人机系统
40 辆 MaxxPro 防地雷伏击保护车辆,带矿压滚轮
额外的高速反辐射导弹
50辆装甲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
1,500 枚管发射、光跟踪、线导 (TOW) 导弹
1,000 套标枪反装甲系统
2,000 发反装甲弹;扫雷设备和系统
爆破弹药;战术安全通信系统
夜视设备、热成像系统、光学和激光测距仪
资料来源: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