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余烟未消、逝者家属痛哭失声之际,我们不禁要问:央视配楼做为一项重点工程,为何在还未投入使用就遭此惨祸?巨资打造的工程怎么就经不起这一把火而付之一炬?
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明文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此次发生火灾的配楼建筑高约一百五十九米,主体结构已经竣工,虽尚未投入使用,但一些基础设施应该已经拥有,而实际情况是火势有80米到100米高,消防车上的水枪只能达到60米,据称楼内目前没有灭火的水源。这种解释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设计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大楼有失火的可能?国标规定的消防水源问题为何没有人重视和落实?尤其是今年北京连续100多天干旱无雨,极易发生火灾,相关管理部门为何没有相关预案?
大家整天讲着安全第一,防火胜于救灾,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主体已经完成的重点工程,不单失火后水源供应不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厕所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看这次的火灾,明显可以知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完备,至少水源供应不足,才会导致大火的蔓延,否则火从屋顶着起之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运行,完全可以把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据有关人士称,火灾是由高射炮礼花落在楼顶上,易燃的防水材料首先着火导致火灾蔓延整个大楼被烧,我们可以把责任归咎到施放烟花的人身上,但是一个这么大的工程却经不起一颗烟花,经不起一把火,实在让我们为其他一些建筑担心:如果不把建筑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谁知道下一把火会发生在哪里?我国公安消防局的专家指出,万一发生火灾从大楼外面施救,最高的云梯车只能达到50多米的高度,50米以上的楼宇就只能靠自救了。这样的形势不可谓不严重,理应受到建筑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实际上我们对安全问题还是忽略的太多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现在的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办法。
首先,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城市消防总体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高层建筑消防自动灭火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严格控制建筑消防的审批。但目前部分设计人员为追求建筑的外观,加入设计师的个性、理念,忽视了消防安全,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
其次,高层民用建筑,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上述系统均应能联动动作,自动报火警,自动开启灭火系统和排烟系统。但现时的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多数不能做到上述联动运作,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个别单位为节省开支,没有把消防系统的安装维护保养工作放在心上,致使消防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消防系统形同虚设,等到真正发生火灾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我们应该把防火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如果哪里发生火灾,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责任人是谁,而以前看到的一些小灾大家救了则可,大灾相关部门领导人引咎辞职的作法,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火灾的发生。
最后,我们必须制定完善的火灾预案,如果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水源从哪里取,是否能够满足需要,逃生门在哪里,消防排烟系统是否运行正常--这些都应该在预案中有所体现。
以上为一家之言,而回到此次的火灾,我想具体火灾发生的原因,相关部门肯定会给予交待,但是预防为主却不应成为一句空口号,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实处,深深的植入到我们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