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
最近忙着织毛衣:丈夫的开身毛衣旧了,给他织件新的,我的套头毛衣从未穿过,放着可惜,拆了改成开身的。我是汗手,过了春天就不能动针。
我的编织手艺一如我的厨艺,惨不忍睹:能穿能吃而已。我家编织巧手是弟媳,勾织出的东西美不胜收,凡是家居用物,她都可自己创意钩织出来,看过她给自己钩的一件白色开司米毛衣,花团锦簇如同工艺品,摆在友谊商店里都不屈才。编织老将是老妈,包揽了全家人的毛衣,毛裤,一织几十年。
定量供应的年代,毛线不多,老妈常将毛衣毛裤几年一拆,轮换着地方重新织上,以期多穿几年。实在旧的毛线,织时加上一根棉线,增加强度。家里人,老爸和小孩穿新线织的,老妈的都是旧线,这种状况直到取消毛线票证供应后才改变。记得去兵团时,老妈怕我冻着,织的毛衣裤都是加厚的,估计全家的毛线都给我用了。
当毛线满大街都是时,我也开始给自己织东西,老妈看不上我的手艺,曾试着给她织毛衣,不是大了,就是短了。我技术不精,又无创意,只好买来书籍,照猫画虎。景山东街有几个小店,卖的毛线颜色种类多,价格便宜,曾是我的毛线采购点,直到后来,不法商贩用伪劣毛和有毒的染色剂危害市场后,我才转到东四的三友商店和门口的蓝岛大厦采购,而且只买品牌毛线。我织的东西不多,也就是毛衣毛裤,帽子围巾之类 等日常基本必需品,平生唯一的得意之作,是给老爸织脖套。
年轻人可能都不知此为何物,它曾在北京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的,晴纶线的,机织,颜色花花绿绿的俗不可耐,价格便宜,大约10-15元一个。这东西看起来像个筒子,冬天外出,套在脖子上,冷了可拉起来当帽子和口罩。由于体积小,一物多用,很受老爸喜爱。
能买到时,老爸自己买,黑色,棕色的好几种。冬天出门,带顶中山帽,套个脖套。后来过时,没有卖的,老爸可苦了,任凭那几个脖套,颜色老旧脱线,仍爱不释手地戴着。小弟看老爸带的脖套惨不忍睹,送他一条精美的羊绒围巾,但老爸从不带,说围脖拉拉扎扎的碍事。
多年前探亲,老妈说,给你爸织个脖套吧。那时老妈眼睛手脚都不太好,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老妈那里找出针,买了开司米,一口气织了3个:2个薄的,一个厚的,足够换洗的,老爸看了笑眯眯的挺开心。去年探亲,问老妈,还要不要再织几个,老妈说不用,那些足够了,如需要,可到外面找人织,有许多小店可订织。
我家年轻一代,几乎不知编织为何物。小侄女一身时兴款式的毛衣毛裙,带着品牌商标,好在她还知如何用针线。这里,年老的一代还行,编织被子,做工艺被子独有特色,但年轻一代,如不作为生计,衣服开线都不知如何处理,家里不备针线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如何用缝纫机了。
不过,国内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编织高手。前段时间网上找编织参考样子,发现几个网站。那里的年轻人可不得了,编织的东西美轮美奂,许多人还在自己的网上店铺里出售成品。
看了很惭愧,和她们相比,我的编织技术,如当饭吃会饿死人的。不过,唬丈夫和婆婆还行:丈夫对我给他织的开身毛衣赞不绝口,尽管2只袖子肥瘦不一—--他看不出来。我内心有愧,给他许愿,下次回京探亲,找专业人员给他定织毛衣。没想他说,还是你织的好。婆婆也夸我的开身毛坎肩好看,为此给她织了一条围巾和一件坎肩,但她从未穿用过。后明白,婆婆说话很照顾我的感受,而我比较一根筋。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