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主2010-06-28 20:50:46
首先声明一下,这个是信口胡说,没查史料,欢迎拍砖。
上星期摊上词风呼啸,非吾的顶风一文让我想起词兴于宋的原因。顶风乱弹一下。
词之所以在宋朝兴盛,第一个原因是钱。宋朝时高薪养廉,一个七品芝麻官的月薪120贯,相当纹银12两,按当时的价钱折人民币两万五千块,这个还不包括朝廷给的房贴,车贴。所以,那时候的当官的,是不需要绞尽脑汁腐败捞钱的。社会也比较稳定,这当官的有钱有闲,每天聚些朋友听听歌曲,喝点儿小酒,小日子还是不错的。这个习惯演化到如今已经变成唱K喝扎啤了。
第二个原因是色,宋朝科举已经规范化了,当官的多是文化人,闲着手痒,总要写点啥,写个歌词是个不错的主意。歌词写好,叫个乐班,或是某位才艺双馨的红颜知已在酒席之上一唱,这感觉不是一般的爽,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就是为什么词的兴盛最早是从南唐后主李煜开始,唐末时,一般的人是请不起乐班的。
这第三个原因是酒,词应该是从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的,一般文人今年考试已过,下次要等明年秋天,中间干点啥呢?估计是到官宦人家当清客了,那时当官的有钱,天天自己喝闷酒没劲,请些社会上的知名人士陪酒,一来显得自己风雅,二来落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三则万一明年哪一位高中,自己有多个人脉不是?这样,就为词的普及打下了基础。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赶上出几个风雅有余,治国无能的皇帝也好这一口,那些名人雅士,虽仕途上不得意,但吃喝不愁,自然会跟风的。
这个酒还是有讲究的,不能太烈。宋朝时的酒提纯技术差,估计度数不比扎啤高多少,度数太高,喝个烂醉,词牌的格律也记不清,更谈不上填词了。所以宋以后,词的质量下降,和酒精提纯的技术提高有很大关系,比如”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这样的家具,明显是脑子被酒精烧坏了短路出来的。
所以说词之兴于宋第一要素是钱,有了钱就可以请乐班,泡美眉,就可以买酒,而那种喝了醉不死人的酒也对宋代词的兴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非吾2010-06-28 22:45:07
钱色酒现都有了,再恢复科举,词赋必中兴。。。哈哈
非吾2010-06-29 01:56:48
没错,开始还填词,后来行令,最后还是划拳省事,哈哈。。。
网乐2010-06-29 02:21:17
咱们能不能让诗词休息一下啊?~~~~~&~~~~~
千帆舞2010-06-29 03:38:47
哈哈哈,小丫头总说实话~~~~~&~~~~~
小小个2010-06-29 04:23:02
那是文化人玩的东西,我搞不懂,也不参合了。
松风阁主2010-06-29 06:48:20
感谢各位,看来千班的贴,好像还得说几句~~~
金色的麦田2010-06-29 13:24:39
有意思~~~~~ "色"的作用很大. :D
松风阁主2010-06-29 16:09:05
4地4地,要不上星期那么多人争着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