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点滴(附图)
作者:美新
六月中旬从纽约飞到上海,在细雨蒙蒙的黄梅天里,开始了我们的上海生涯。时空交替,必须从“纽约人”转换成为上海人,可是你想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去派出所报临时户口、出入境管理局办证、银行开设账户、开通移动电话等等,凭的全是一本美国护照;时时提醒着你是一个美国人呀。
图一 上海出入境管理局---浦东新区民生路
黄梅过后,就是绵长的夏季了。上海盛暑酷热难挡,闷热潮湿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火辣辣的太阳晒在皮肤上,烫烫的、粘粘的,仿佛天然桑拿。夏日街上,那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了。我学起了当地女子,出行伞不离手,把烈日挡于方寸之外。
图二 雨伞风景线
一天走到梧桐掩映的衡山路上,西口紧靠着一派翠绿的徐家汇公园;马路不宽,街道干净,环境幽静。那密密的繁茂的枝叶,遮盖了路的上空;这些法国梧桐历该是经历了上海的沧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的。在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的盛夏,这里却不时轻风拂面,带来一阵阵沁人心睥的凉爽。那街道两旁风格迥异的花园洋房、宁静的教堂、沉稳的老建筑、各类休闲酒吧与特色小店;隐身于大树后面的老洋房内,富有情调、风味独到的餐馆,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怀旧味道。行走在马路上的穿着牛仔裤、短袖衫、运动鞋,好像不怕热的男子,以及穿着清凉、招摇中带着内敛的上海女子,洋溢着别样风情。
图三 衡山路西口
图四 马路紧靠徐家汇公园
图五 马丁餐厅(小红楼西餐),昔日“百代唱片楼”
图六 徐家汇公园
图七 一路东行
图八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图九 衡山路东地铁站
上海是个移民大都会,和纽约相像。纽约是国际性移民城市,走在街头,迎面而来的有欧洲人、非洲人、中东人、中国人、印度人……等等,好像人种博览会。上海正在加速国际化,同时迎来了全国性移民高潮;身边来来往往的多是中国人,其实他们很多来自全国各个省区。我们到上海三个多月,可说接触外地人多于本地人,也感觉到在市中心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年轻人特别多,大约很多是外地人到上海闯天下,使上海这个老龄化的城市增添了活力。
从帮我家打扫的阿姨开始,到空调器修理、有线电视安装技工,移动通讯营业员、商店收银员、房地产经纪人以及公司老板等等,处处都有外地人的身影。出于好奇,我喜欢同他们攀谈,打听一些在美国所谓的隐私,而他们毫不在意,很愿意倾谈。他们有湖南、安徽、浙江来的,也有河南、河北、江西、东北的等等,真是五湖四海;各自为理想追梦奋斗,同时也成就了上海的辉煌。
也从帮我家打扫的江西阿姨说起吧。一天,我和我家先生商量怎么买高铁火车票去苏州的事,阿姨马上停下手中活儿,指点我们附近宜山路口有个代售处。我惊讶她居然懂上海话。她说来上海十年了,老公和一对儿女都在这里;上海话听得懂但是不会说,太难学了。据她说,现在有些本地小孩也不会说上海话了;以前的东家常常在家教自己的小孩讲上海话,可是小孩更喜欢讲普通话。我想想也是,上海文化富有多元、宽容和开放的特色;许多学校老师来自全国各地,讲不来上海话,所以上海小孩也就不大说了。
望着这位笑逐颜开的新上海人,仿佛很满足现在的生活。至于外来打工者的收入,据我所知,修理空调器的每月基本工资两千多元,每修一台有十元钱奖励。安装有线电视和电脑维修的每月大约三千多元,多少奖励不清楚。做钟点保姆如果勤快一点每月也有三千多元。有一位木工,合伙承包了建造房子的小工程,月入六千多元。他们在家乡差不多都有房子。那位江西阿姨说,刚在老家县城买下一套三十多万元的期房,是邻近重点高中的好学区,那里不少学生考取重点大学。这些平凡、勤奋的外来打工者们,活跃在这个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
上海的基本有线电视大约有七十多个台,比起纽约的华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极了。如果想听上海话,有个台是上海滑稽剧团演员主持的,整天有滑稽戏、小品等演出,大讲特讲上海话。有一位号称中国奥布拉、平民民意领袖的柏万青阿姨主持民生话题“一呼柏应”和“新老娘舅”脱口秀栏目,用道地的本地方言,揆情度理地调解当事人因子女赡养老人、兄弟姐妹财产分割、夫妻婚姻破裂问题等种种家庭矛盾。节目中,胖胖的柏阿姨端坐中间,两旁坐着“势不两立”的夫妻、父母和子女、或者其他各种关系人,俨然成了判断家务事的民间公堂了。我觉得其中最突出的祸源就是住房问题。柏阿姨有时讲普通话,可是讲着讲着,又变上海话了。
图十 柏万青阿姨(左)
另外还有帮女郎、幸福魔方之类的节目,也是调解弄堂里的家长里短,辅导人们重整心态、排难解纷。让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得了教益,了解上海本地升斗小民的生活状态。
如今最热门的节目要算是中国达人秀了,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美丽教主伊能静、音乐才子高晓松坐在评审席位上,在“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的口号下,生活中身怀绝技的平凡人纷纷登临大舞台,争显他们的长才,并且展现了背后种种感人的故事。看着看着,比起美国的达人秀(Idol),励志效应和亲切感似乎更显得强烈。十月十日选出了众望所归的达人冠军刘伟,一位失去双臂、用脚弹钢琴的年轻人。
图十一 中国达人秀评审人(左起,高晓松、伊能静、周立波)
繁华的大上海处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外滩经典西洋建筑和浦东现代摩天大厦相得益彰,徐家汇的巨型商厦群与神圣肃穆的大教堂交相辉映,上海音乐厅的交响乐、芭蕾舞,剧场里的京剧、沪剧、滑稽戏,无其数饭店的大宴小吃、特色佳肴,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红房子的法国大菜、衡山路的酒吧,新天地的石库门风情等等,无不展示着厚重的内涵,无穷的精彩。
图十二 经典外滩
图十三 灿烂辉煌浦东陆家嘴新区
图十四 徐家汇商圈
图十五 俯眺徐家汇
图十六 苏州河畔
但是不管哪个城市,工薪阶层是绝大多数,上海,撩起她华丽的面纱,当你从让人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的徐家汇中心往西走,到徐虹北路菜市场一带,那里是小摊商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讨价还价的纯朴厚重、原汁原味的市井小民普通生活天地,夏天,走过那一家挨着一家的小小五金店、洗衣铺、点心店、水果店、美容店…… 没生意时,老板肆无忌惮地赤着膊,翘膀搁腿地睡在店门前的躺椅上;一个小贩自行车上放满了廉价毛巾,吸引着行人,穿着睡衣的妇女,拎着购物袋去菜市场买菜,人行道上时有咳嗽吐痰声,使你不得不小心地上脚下, 前天去了苏州河北边的七浦路,一公里商街密密麻麻挤满了三千五百多家中低档服装商店,那儿有点儿脏,有点儿乱,可是熙熙攘攘的拿着大包小袋的人们,其乐融融。上海,是有钱人的天堂,也是远离奢侈、质朴少华的普通大众乐土。
图十七 小菜场对面
图十八 菜场入口
图十九 巷尾小吃
图二十 待发
图二十一 七浦路
图二十二
图二十三 即景
图二十四 在跨街天桥上
我们在加拿大的朋友S君对买房还是租房有一套高见:如果租售比(房屋售价与月租之比)超过160-200倍,那么买房不如租房了。
图二十五 楼市政策调控不止
图二十六 房价依然高企
如今的上海,已经400、500都不止,远远超过了他说的上限200倍。面对高房价,我们在上海租房住了下来。可是中国人有强烈的住房情结,我们刚搬来时,人们问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这套房子是不是买的;而我也觉得有了自己的房子才像真正的家。在八月份的大热天跟着房地产经纪人在徐汇区看了好几套房,领略了高房价是什么概念;两房两厅一百平方米的公寓,动辄四、五百万,而实际面积显得相当局促,远低于一百平方米。
现在我们暂停看房了。租来的房子还不错,随遇而安,先享受起上海的美好生活再说。不急着买房,反正房价已经这么高了,看看还能涨到那里去。
201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