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主2011-03-17 07:02:18

1。福岛的反应堆是否会造成核爆炸?

    这里有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很多人认为福岛的反应堆可能会发展成核爆炸。实际上,福岛的核危机与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临界反应,如果不及时停止,整个反应堆将成为一颗引爆的原子弹,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直接辐射量值比福岛的辐射高得多。福岛的反应堆在地震时就已经停机,因此处于非临界反应状态。与临界反应不同的是这种裂变反应会随着核燃料的不断裂变而减缓,温度会逐渐降低下来。

2。非临界反应为什么会控制不住?

    放射性元素是不稳定的,核燃料会不断地裂变直到列变成稳定的非放射性元素。在此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如果不将热量带走,燃料棒的金属外壳(耐温2200C就会被烧化,如果反应堆的保护层破裂,核燃料就会暴露在空气中,其反应产生的轻质量同位素就会飘到空中。人为降温的目的一是保护燃料棒的金属外壳,让裂变反应的生成物不进入空气,二是因为轻水和加入的硼酸可以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加快裂变反应减缓的速度。当燃料棒的金属壳溶化,而且在反应堆外的保护层破裂时,这就是我们说的核泄漏。核燃料本身是瓷性材料,在3000度高温下会溶化,但由于其自身是最热的热源,遇冷凝固,不会像流水一样流入地下。虽然辐射的强度在远距离不大,但在直接暴露在辐射源的电厂,辐射也常常达到可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另外,由于冷却系统失效,引入海水冷却,冷却效率只有轻水的70%,并且更容易产生氢气。产生的气体在反应室中形成压力,使得冷水进不去,为了缓解压力打开了通气口,使得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发生了爆炸。目前显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注水途径。

3。核燃料中放射元素的影响

    地球的背景辐射强度,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其它辐射源时的辐射强度是0.19微Sv,而从医学角度上对人身体能够产生危害的辐射强度是100毫Sv,是背景辐射强度的50万倍。

    目前情况看,应该是已经有核泄漏发生了。进入到空气中的带有放射性的灰尘会飘到其它地方。这样的灰尘危害有多大?

    这首先要看放射性灰尘的组成和浓度。就浓度而言,最近几天的报道提到在电场附近的辐射强度几次达到上百毫Sv,接近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强度,但是,根据强度衰减很快的现象看,放射物中半衰期很短的同位素占了绝大部分。

    从组成上看,放射性灰尘是由大量的轻同位素构成,这些同位素半衰期大多很短,几秒到几分钟,所以对远距离的威胁不大。真正对远距离威胁大的是反应后出现的碘131和铯,其中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铯的半衰期为30年,对人的影响会更多。但当带有放射性灰尘的烟进入空气,放射性灰尘浓度也会被大大稀释,对远距离的影响非常有限。举个例子,两天前报道说东京地区测出的辐射强度是正常情况下的20倍,也就是大概在3。8微Sv,距离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强度还差3万倍。

    固体的核燃料如果从破裂的保护层露出来危害有多大?辐射的强度是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所以危害程度衰减很快。另外,反应室是在地下,一旦封堆,在介质中辐射的传播也会大大减弱,因此,对远距离的危害也会很轻微。

4。如何减少放射性灰尘的影响

    虽然说放射性强度不高,但是在周边的人要减少接触污染的可能性。少出门,少开窗,戴口罩都是减少与放射性粉尘接触的办法。另外,外出之后用肥皂洗手,不要用刷子。因为放射性浓度很低,粘上带放射性灰尘的概率不大,不过,小心无大错。另外,对碘131,服用碘片是防止其聚集在甲状腺的手段,但不可滥用, 因为摄入碘过多对甲状腺是有害的,需要医生指导。

大江川2011-03-17 08:02:31
1,堆芯据说已被控停止核反应。但真假难辨。2,
松风阁主2011-03-17 08:21:32
切尔诺贝利式的爆炸指什么?核爆炸?
石假装2011-03-18 00:09:29
谢谢,看了您的文章更安心了。
松风阁主2011-03-18 01:05:18
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