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到天气可以这么潮湿。
自上个月从国内回来,就一直没晴过几天。
夜里雨点啪啪地打在窗上,梦中惊醒了,轻轻望空一抓,仿佛都能抓出一把水。这样的夜,梦都会是潮湿的。
只有书桌上60瓦的抽湿器,闪着豆大的灯,似乎是一点暖色调。
英格兰的天气,永远是多变的。而冬天的阴晴雨雾,唯一不变的是潮湿。
转头看表,2点13分,不禁苦笑摇头。每次半夜醒来看时间,十有八九是某点13分。13在西人是不好的数,在东方可是吉利。只好自笑运气长在。
2点13分却是个尴尬的时间。坐起来看看书上上网,一不留神就会天亮了;翻个身继续睡,又不甘心数羊的无聊。
干脆,起来找点吃喝。煮方便面,麻烦;喝茶,太慢。想起还有点剩牛肉汤,忙装一碗进微波炉打打,出来加点香菜,滴点麻油。一口口慢慢下去,暖流涌动,热香舒服的感觉。
《华严经》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冬夜最美的时候,便是万籁俱寂,这一口热汤,一本闲书,还有似乎绵绵不尽的子夜时间缓流。
其实老家四川冬天也是很冷的。不要说没有暖气,过去连取暖也是奢侈的事。小时候最喜欢一家人围坐在炭火边,大人念书小孩听,边听边眼吧吧盼几片烤馒头片,或炖的一点白菜豆腐。几乎这就是完美的寒冬听书图了。
当然四川也潮湿,可是因为食物里有辣椒花椒,据说可以祛寒。去年回成都吃火锅,蜀九香,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好火锅。可我老觉得欠点,现在想来,或许是店家空调开太足,全然破坏了天寒地冻的饮食大环境。
有人说饥饿是调味品,其实,环境因素也是调味品。我常常在水煮肉片上桌前,先冒着严寒单衣薄裤跑到后院去,把自己冻上几分钟,再哆嗦着回屋开吃。我知道,这有点行为艺术了。
对四川的印象,除了冷,还有好吃的食物,似乎没有潮湿。
可是,只要太阳出来,大人都要到院子里晒衣服被子。以前住四合院,家家压箱底的宝贝东西,都会在冬日阳光下翻晒,美其名曰“晒宝。”
记得家里有只小藤条箱,一次“晒宝”的时候,发现箱底有几本很老旧的《中国青年》杂志,50年代的吧?上面有面色红润,头发卷曲的苏联年轻人。家具什物有茶炊,咖啡面包炉,很新奇的感觉。
前几年在伦敦,偶尔淘到一套50年代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纸张,印刷,里面的摄影图片又是另一种风格。
不过这是离“晒宝”几十年的事了。不然,做个对比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张爱玲说∶隔著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何况,那月色还是洋人的。
当然,非要把几十年硬拉在一起比,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可以穿越。
午夜是最容易穿越的。
前天躺床上看电影《午夜巴黎》,一下就跟着穿越了。那么多文学史上的名字都活了起来: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达利、斯坦因。。。
其实,看前完全不知道剧情,一听那个留着可笑胡子的年轻人报出大号:斯考特·菲茨杰拉德,我也差点叫出声来!夜色温柔,生活中,谁知道一不小心会错过多少有意思有缘分的人。只是在目光交错之中,各自转身,随波逐流。
这是伍迪·艾伦电影,文艺范儿的,我喜欢。
相比之下,另一部大片《环形使者(Looper)》就好莱坞多了。一下穿越到2044年,环形链来回穿梭,眼花缭乱。快进快退看完了,也是午夜。看到剧里华人演员许晴,有一点小穿越,仿佛还在《锵锵三人行》中看她的节目。是个人物。
也许,技术发展会使时空穿越成为可能。
期望穿越,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想会会过去那些有趣的人,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
比如,《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跟作者聊聊书里的女儿,诗词,水草。(木心把《红楼梦》比喻为湖水,而里面的诗词好比浸在水里的水草。)要不,最好还是别打搅作者,先让他把红楼写完?
张爱玲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其实,仔细一想,人生最大的妙处便是酒喝微醺,花看半开。红楼未完,也未必是遗憾。
还是穿越回去跟他论论诗吧。
我忽然很期待,期待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