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的起源和基础
相术起源于人对自身命运遭际富贵贫贱的不可把握与不可控制。有人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锦衣玉食不虞有缺;有人却一世贫寒,死无葬身之地;有人才高八斗却怀才不遇,抑郁而终;另有人不通文墨却能托庇祖荫承袭高官。在商场上有人刻意求富百般经营却总是发不了财,另有人随意而行,财富却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就寿命来说,有人寿比南山,有人却英年早逝,让人扼腕。
对尘世间这种种富贵贫贱得志失意生生死死由不得自己的状况,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不约而同归之于“命”或“天命”。天命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尚书‧召浩》有文指出,“王其德之用,祈天承命。”《诗经‧大雅》称“有命自天”。 《左传》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命天子”,君临天下统治万民是“奉天承运”。
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信天命的多,不信的少,反天命的更是屈指可数。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家对“天命”的态度可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来概括。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一套政治主张,但终其一生都未成功,于是悲叹:“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可见孔子把成功与否归咎于“命”,个人只能略尽人事。孟子也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意思是说没有人叫他这样做,而他竟做了,这就是天意;没有人去招致,而竟然来临,这就是命运。所以孟子总结说:“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老子《道德经》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讲究天命。但洒脱狂傲的庄子认为人终究抗不过命。 “生死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子认为只有接受富贵贫贱皆由天定的命,人才能活得潇洒旷达。
古人既然信奉天命,自然殚精竭虑地探究种种预测命运的方法,以便能趋吉避凶把握命运,命理术命相学也就应运而生。命理术一般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以人出生时的星宿(如金、木、水、火、土五星)所在的黄道十二宫的位置来推算禄命,俗称“五星术”,类似于西方的占星术。一派是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四柱八字来推测禄命,俗称“子平术”。两者比较,子平术的流传更广,影响更深。目前在北美华人社会流传的主要就是“子平术”。
除了看星座看八字的命理术外,算命的另辟蹊径是看相,即通过观察研究人的相貌特征、骨骼特点等来预测命运,即命相学。一般来说命相学家通过相眉来推测人之才气,相目推测人之贵贱,相耳推测人之福禄(《三国演义》说刘备“双耳垂肩”),以口推测人之诚伪,以人之人中推测人之子嗣。除了看五官面貌外,还有相骨骼(骨相学),相人之四肢躯干,毛发须齿,乃至气色声音举止的。
命相学比命理术的起源更早。一般认为命理术起源于汉代,而命相术发端于尧舜时期。古史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到春秋战国时相术已蔚然成风,广为流传。越国谋士范蠡曾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范就是一个善看相的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说:“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观察到勾践有一个长脖子和鸟一样的尖嘴巴,相术认为这种人不能共享乐。因此一打败吴王夫差,范蠡就一走了之,不知所终。并劝越国大夫文种也尽早离开。但文种不听,后果被勾践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