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网2013-10-29 19:25:24


 

作者:赫畅
黄太吉老板,不熟悉黄太吉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黄太吉煎饼”。

     “有人就把煎饼卖到了年收益500万的流水,目前,这家只有13个座位,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米的煎饼铺的估值已接近4000万人民币。”这个人就是“赫畅”,黄太吉煎饼店的老板。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最核心的是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NB”,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被称为“NB”,公司是除了“NB”以外就都是不“NB”的人了吗?这个问题不说清楚,下面的方法论也就不用讲了。

     “NB”总是伴随这一些明显的表象特征,比如特立独行,独当一面,比如性格古怪的天才,比如爆炸性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但仔细想想,其实你会发现所谓 “NB”是一定有对比的,是一定要具有相对性的,是必须在一个组织群体当中才能体现出的“鹤立鸡群”才可以,所以我们不能从一个个体身上去分析“NB”, 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入组织结构中去分析才能找到门路。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组织,只是组织动机、组织关系,组织文化呈现的千变万化而已,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组织,其成员山上必须展现出一种“平均值”,即 平均的能力、平均的效率、平均的价值,越是大的组织就越需要关注这个“平均值”,只有平均值的提高才能提升整个组织整体的价值和能量。

     一个组织的平均值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当然,这种确定不是说某人一声令下就可以确定的,而是一种组织内部的发展规律自然而然形成的,好似一个蜂群一旦达到一个规模临界数量,就可以展现出某种“组织智慧”一样,平均值是由组织内全体成员共同产生的。

     在组织内,某些超越“平均值”的人,就是“NB”者,即超越平均值曲线的人。NB的人也一定是毁誉参半的,有人崇拜就一定有人讨厌,如果一个人只能被赞 美,那就不是NB,那是伟大,NB之所以只能用英文表示,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句毁誉参半的话,这一点我们得先想清楚了

     那么成为一个“NB”的员工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成为超越平均值的员工?

     身为员工,工作价值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维度(工作效能),一个是时间维度(工作时间),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有可能成为超越平均值的人,超越别人的平均工作效能或超越别人的工作时间,都有机会成为“NB”的员工。

     如何超越别人的工作效能?我相信任何组织都是从出生到壮大,一直处在一个动态发展当中,组织当中的每个人一样不能幸免,也处于这个动态曲线中。保持效能最 起码的办法就简单到只有一个——即持续的学习能力。这最起码能保证自己能跟得上组织的发展,起码不要成为低于平均值的人,NB的第一步,是起码通过持续的 学习能力跟上自身组织的发展壮大,别掉队。

     第二步,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是被别人管理和管理别人的基础(这话有点绕口)。中国有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组织中每个人 可能都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组织是要求一致性和纪律性的,而人又是很容易懒惰和松懈的,所以保持自设的自律性,就可以让自己慢慢的成为“组织节点”,即组织 运作中的关键点,任何组织都是通过稳定的关键节点来连接所有不稳定的其他成员,好似军队必须有将领一样,NB的第二步,就是通过自律成为组织节点,站好 岗。

     第三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做好前两步,还远远不能称得上NB,只能是称职。如果你可以做好了前两步,成为组织中可信赖的一员,一个关键的组织节点, 这个时候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就NB的机会和舞台。这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文化突变”,好像基因突变一样,一个细小的变化会将一个物种演化成一个天壤之别的物 种。只有“文化突变”这一步才能让一个站在机会舞台上的你,才完成组织任务的同时,展现自己不同的文化底层代码,你的行事方式,行事原则,性格表达等等全 部都是“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只有“文化突变”才能让你具备NB的色彩,形成明星效应,说白了,就是“大爷我有个性”。

     同样是苹果CEO的库克肯定远远不如乔老爷受欢迎,其关键原因就是在这个“文化突变”上,乔布斯作为CEO,平均值肯定够了,但是不一定就是一个完美的 CEO,独断专横的统治,从来不给股东分红,对产品设计的严苛要求,这些特点虽然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利弊都有,但是却形成了乔布斯独特的“文化突变”,让 他迅速超越平均值,成为一个绝对足够NB的CEO,一个NB的员工。而库克作为CEO绝对也做得可圈可点,但是他自身在“文化突变”上几无变数,你可以说 他是个优秀的CEO,但是你绝不会把NB这个头衔搬给他。所以“文化突变”这一步就是超越平均值,成为NB的最关键一步,你得大声唱。

     个人在组织内的空间结构内,以上三步足以让你成为一个NB员工,简化为“别掉队,站好岗,大声唱”三步就行了,但即使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知易行难,做起来一样非常的不容易。

     最关键的是,一个组织有没有NB员工与组织自身的发展不一定就是正比关系,甚至有的时候坏处更大,一个NB员工的成功与组织自身的成功需要区别对待,有的时候往往呈现不同结果。

     我们都看到了媒体对于“后乔布斯时代”的口诛笔伐,我们最近也听到一些关于“马云形象成为阿里巴巴负担”的质疑说法,我们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其 功名赫赫无人可以向背,但是其年入高龄,京瓷突陷危机后继乏力,其经营失败的公司业绩媒体集体选择性失忆,这些虽然成就了一个个人的NB,但是对于企业自 身来说,其危险也不可忽视,所以一个老板,不要因为自己内部有NB员工而沾沾自喜,一个NB员工也不要认为自己对于公司来说就全都是好事,世界上很多事情 都得辩证着看,时间的延伸会让结果大变,任何组织都必须在线性的时间上保持清醒的认识。

     这里多说了一点,老板并不想脱离本文的主题,转入讨论企业经营的主题去,但是不得不为这个主题的“煽动性”降降温,NB自然是好事,但是作为老板和员工,甚至投资人,都必须在NB和不NB之间好好做抉择。

     接着刚才刚讨论完的“组织空间”,现在说说最后的“组织时间”,在“组织时间”内存在两种NB可行性,一种是通过短时间内的爆发性突变实现,即将能力集中 在一个时间点上集中爆发,但组织自身无法延续正向发展,昙花一现。还有一种是通过长时间的稳定性平均值,最终成就NB,组织自身发展虽然不一定有非常傲人 的成绩,但是非常的平稳长久,而组织内最长久的稳定者,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可以成为NB者。

     第一种爆发性突变,在二战战场上很多例子,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德军内有很多在短时间内展现极其惊人爆发力的NB员工,比如曾有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其战绩只能 用“无比惊人”来形容,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轰掉数百架飞机,数百辆坦克,数十艘军舰,数十个港口机场,你没看错,这是一己之力,一个人干的!这足够NB了 吧,但是仍然无法挽救纳粹德国这个组织终将战败的结局。这位功勋飞行员曾经被希特勒授予唯一的一枚钻石十字勋章,要他不要再参战了,他如果战死,对军心影 响太大,但是这位疯狂的驾驶员直接表示,元首如果不让我上战场,这勋章我不就不要了。要论NB,这位员工做的足够NB了,但NB的他并不能靠自己的力挽狂 澜,这仅仅是一个组织从强大到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偶然闪光点罢了。

     第二种时间模式,其实在日本人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日本人很少跳槽,企业一进去基本就是终身制,一直干到死。这样的组织是非常谨防发生“突变”的,强调等 级制度和高度纪律化,突变的NB员工很可能会对组织自身带来伤害,所以这种文化里,能NB的只能是他们的老板,这些老板都是一步一步数十年的坚持平均值爬 上来的,也许身上个性看起来非常的平淡无奇,但是他们仍然终能坐得万人之上的地位,这都是一天一天熬出来的,这也一种NB的员工。所以美国人也好,中国人 也好,经常做出NB的产品,但是部件却很多来自日本的企业,明星一样在聚光灯之下的是产品,部件隐藏其后,虽然不是公众的明星,但是绝对的无可或缺。这同 样是一种NB,不是明星胜似明星,无冕之王也是一种NB。

       讨论到这里,老板其实很想改改这个原文的主题,从“如何成为NB的员工”改成“如何成就一段NB的人生”,请注意,我们用的是“一段人生”,因为人生漫漫路,能得一段路的NB已经实属不易了。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两者相权,其理甚融。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别掉队,别掉下一个积极人生的平均曲线。

     管理自己,管理生活,自然界都有其桓古不变的法则,何况我们自身?每个人都是24个小时,但活成什么样全在你自己。站好岗,站好自己生活的岗。

       人活一世,怎么都是个过程,或平淡或精彩那是个人选择,也许你不在意让世界关注你,也许你不觉得自己一定要有所成就,这一点都没错,但是既然来都来了,何不大声唱一次?就算不对世界上,对着自己内心高歌一曲又有何妨?大声唱,做自己的歌者。

      时间是真正的无冕之王,接受时间的统治吧。因为只有时间才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世界,但无论世界如何因时间而变,永恒不变的应该是人的内心,你的信念,你的相信才决定了你将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的NB不需要别人理解,别人看不懂你的NB的时候,自然就会世俗的攻击你以体现他们的不屑。身为NB者,就得自己懂得那句话:听得到多少赞美,就容得下多少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