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jess2020-09-01 15:46:11

  腓利比书1章 9-11节: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译: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在这一篇信息中,我要给大家提供几个行之有效的建议来促进我们的祷告生活。在这之前,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三点:

  1. 祷告是基督徒生活中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项功课。说它简单,是因为很小的孩子或是刚信主的人也可以学着祷告。只要我们的心灵向神靠近,即便只移动了微乎其微的一点距离,它也是祷告的一种形式。如果有人说:“主,请怜悯我”,这就是在祷告了。但是,祷告也是最难的功课,是因为我们很难长期地坚持祷告。打个比方就是,如果祷告是个学校,那么我们入学容易,毕业却很难。

  2. 几乎所有人都祷告,无论信主还是不信主的人,并且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这一领域都有待提高。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我们觉得和神很亲近的时候,在祷告这一方面我们甚至都还没有触及到耶稣的衣裳。

  3. 我们可以藉着祷告来了解神也同样可以藉着祷告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一方面来讲,我们确实要面对诸如“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这类复杂的问题,虽然它们很重要,但是我们这一篇信息暂且不涉及。我们先来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我们到底要祷告什么?我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祷告的内容和方式上,因为这是我们每日所需的。

  英国诗人汤普生曾说过:“祷告是圣徒的宝剑。”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反而常将宝剑尘封在剑鞘中?李·罗伯森(Lee Roberson)把祷告称作是“自荣耀的疆界打造而出,专属于基督徒的秘密武器”。既然如此,我们为何没能更有效地运用它?

  祷告是“自荣耀的疆界打造而出,专属于基督徒的秘密武器”。

  通常我们祷告的时候,就是想不出来要说些什么。尤其是当我们要为不太熟悉的人来祷告时,更是如此。想想看,在你拿到祷告事项,看到上面那些来自亲人、朋友、邻居、同工、传道人还有一些你根本不认识的人请求代祷的事项时,是怎么祷告的?我们通常开口都是“主啊,嗯…嗯…嗯…请祝福某某弟兄。”然后,继续下一个名字“主啊,嗯…嗯…嗯…请祝福某某姐妹。” 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名字“主啊,嗯…嗯…嗯…垦求祢真的祝福我们的某某传道人。”然后再继续。就像有人曾指出的,如果祷告中禁用“祝福”这个词,我们大多数人就没法再祷告了。

  我们确实应该在祷告中求神祝福这些弟兄姐妹。但是除了求祝福之外,我们还可以祷告很多其他的内容,让我们的祷告更加丰富充实。我们可以借鉴保罗在腓立比书1章9-11节的祷告,把它当作模板来使用,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我们常会遇到的事项。我们如果理解了保罗讲这些话的意思,就能更好地应用它来为各样的人和事祷告。

  保罗在第10节中明确地点出主题,不需要我们再费心去总结。这个祷告的核心就是 “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保罗祷告信徒有属灵的分辨能力。

  我把保罗的祷告改写成我自己的版本就是:

  我所祷告的就是你们能够,
  从不好的事物里分辨出好的,
  从好的事物里分辨出更好的,
  从更好的事物里分辨出最好的。

  讲到这里,我回想起一所高中的校徽。这个校徽是个盾牌形状,上面有一圈希腊字“Tagarista”,意思是“最好的事物”。不管是作为高中的校训,还是作为人生的信条,这都是一个很崇高的目标。当初为这所高中设立校训的人必然懂得教育也包含道德的层面。意思就是说,当有“最好的”这一概念时,就意味着必然还存在“次好的”、“好的”、“不太好的”、“很不好的”。你只有明白什么是“最好的”这个概念,才能懂得如何分辨出什么是“最好的事物”,进而你才能够去追求这些事物。因此,就表明教育真正的意义不仅是在于教授数理化史地生等学科,更是在于让人懂得一个道德的框架,用以正确地辨明好与坏。

  但是,离了神,我们如何去将好的,更好的, 直到最好的分别出来?当然是不可能的。教育本身只能让我们学到知识,无法使我们达到“Tagarista”这一崇高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有来自神的智慧,才能够选出最好的事物。这就是保罗在祷告中为信徒祈求的。

  I. 三个请求

  保罗在祷告的一开始就为腓立比的信徒向神提出三个请求。在我们为别人代祷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完全自由的使用这三个请求。

  A) 爱心满溢

  《腓立比书》1章9节讲到:“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请想像一下,往一个空的杯子倒水,倒满了以后仍然继续,水就会从杯口溢出来。保罗当时心里所想的画面想必就是如此,让腓立比弟兄姐妹的心被神的爱逐渐充满直到溢出来。在《圣经新约》的每一封保罗书信里,他的祷告几乎都是以祈求爱心来开头的。因为爱心是基督徒最重要的美德。唯有爱心永远常存。(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不管我们已有的爱心有多少,神都能继续加添。保罗为信徒祷告,希望他们的爱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长,就是希望他们能爱更多的人,而且爱得更深刻。因为这里的经文并没有明确地指出,我们就要问一下保罗在这里指的是对神的爱,对基督徒同伴的爱,还有对世人的爱。我想他指的是这三种爱都有。虽然这处经文并没有明确地写出来,但是我们对神的爱是与我们对人的爱紧密相连的,就像约翰一书4章20-21节所讲的“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怎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呢。爱神的,也当爱弟兄。”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

  我们不难理解保罗为何要以祈求爱心作为他祷告的开头。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背离神心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到处是不美好的事物,而我们身边也总是有一些难以相处的人,他们特别烦人,而且脾气还很差,时不时发怒。这还算好的呢!有时候,还会有人故意说一些蠢话或是做一些蠢事来激怒我们。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有些人实在是让人爱不起来。那我们该怎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而今天的经文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建议,就是:我们要祷告祈求神加添我们的爱心。我们可以向神祷告说“主啊,祢赶紧把这个笨蛋从我身边带走,免得我对他恶言相向。”,我们也可以说“主啊,祢快让这个人有所改变,让他别再这么讨厌。”然而,我们也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选择来祷告说“主啊,我真的很讨厌这个人,特烦他。他简直有病。根本就是一个强势、专横又武断的白痴。我实在不想跟他有任何接触,更别提要喜欢他或是爱他了。但是,现在我请求祢撇开我的感觉,加添我的爱心。我现在实在缺乏爱心,我的主,我请求祢加添给我充足的爱心。”我想这样的祷告神会很高兴地回应。(我个人比较赞同非常诚实的祷告。我们何不向神坦白我们真实的感受?)大卫就是完全向神敞开心扉,他在祷告的过程中甚至会对敌人破口大骂。不管我们是否开口,神都了解我们内心。我们对神坦言“我忍受不了那个人。”时,神不会说“我很惊讶你会这么想。我以为你挺喜欢他的。”我自己也很多次在祷告的时候先向神坦白,对祂讲出我对一些人的不满,然后对祂说“主,我心里的感受祢都了解。现在,我要请求祢忽略我刚刚所讲的话,按照祢的意思祝福这个人。”然后,再向神祷告说,“主,请祢在我的心里动工,医治我的内心让我能够遵行祢的旨意去爱人。”爱就像胶水一般把整个人类粘连在一起。因为,它让我们包容彼此的缺点,同时也承认自己的诸多不足。

  B) 知识增长

  《腓立比书》1章9节后半句讲到 “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继爱心之后,保罗在祷告中的第二个请求就是让腓利比信徒对神的认识更多。这里的“知识”一词意思是认识、了解,而且是那种因着彼此间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产生的极其深入的了解。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看出保罗所求的是,弟兄姐妹能够亲近神,对神有深刻地认识,然后神的爱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身上显现出来。“见识”一词则是在讲属灵的分辨力,让人在面对不同的选择时能够知道“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更好些。而那个最好。”

  我们常听人说“爱情是盲目的”,可是神却说“并非如此,爱需要有清楚的认知。”我们的爱需要知识和洞察力的引导。如果缺乏这些,我们就很可能会去爱一些不该爱的人或事物,导致我们最终陷入那些有害无益的关系当中。爱虽然是至高的, 单单只有爱却是不足的。

  我们的爱需要知识和洞察力的引导。如果缺乏这些,我们就很可能会去爱一些不该爱的人或事物

  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良好的。
  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对的。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于我们有益的。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对职业道路有帮助。
  不是每一次消费都是明智的。

  我们做出各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转而也成就我们。就像一艘大船被一个小小的舵所指引,我们的人生也取决于一些小的决定或不期而遇的事。原本没想要打的一通电话,在走廊里几句不经意的闲谈,在餐馆偶遇的朋友,突然记起曾经做过的梦,没来得及去还的图书,忘了去取的干洗的衣服,甚至是随便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引发出一个想法,被用来作为论文的题目,从而取得了学位,又因而找到一个国外的工作机会。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我以前曾经在讲道中讲过“迈着小碎步向光明而行”的重要性。(KBM 《HE’S GOD and WE’RE NOT- The Seven Laws of the Spiritual Life》 by Ray Pritchard)我们每天都要做出成千上万个决定,多数时候不是习惯使然就是迫于环境。

  我要不要起床呢?
  我要不要洗个澡呢?
  我要不要吃早餐呢?
  我要不要去上班呢?
  如果我去上班,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地铁呢?
  如果我自己开车,我是听广播还是听CD呢?
  如果我坐地铁,我在路上看点什么呢?
  我到了公司先跟谁打招呼?
  我吃午饭时会遇到谁?
  我们会聊些什么?
  我下班回家后做什么?
  我会回那些邮件?
  我会浏览那些网站?
  我会读什么书?
  我会如何回应我的先生(太太)?
  我会花多长时间来陪孩子?

  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回答。成千上万的小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需要我们当下就做出决定。我们觉得这些琐碎的决定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因为每一个决定都与其他的决定紧密相关,就像生命链的每一环节一样。细细想来,我们的今天都是自儿时起的每一个决定所累积的成果。我们现在是怎样的人,取决于我们过去所做出的决定,而我们未来会变成怎样的人,则取决于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决定。每一个决定不是带我们走向神的光明,就是带我们走向绝望的黑暗。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所谓“中立”的,因为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无关紧要,将来却可能产生莫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神所赐的“见识”来做出明智的选择。你可以把见识记为内心的看见,让我们能正确地衡量我们每天要做的所有决定。

  所以最后看起来,每个决定都是有影响力的,没有什么决定是“中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神而来的眼光,有知识、又有见识,这样才能做好每个决定。有见识的人,心里明亮,可以看的清楚;如果我们有见识,就能看的清我们所做的决定对不对、好不好。我们有见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反之,如果我们如果缺乏见识,我们就会傻傻地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增长见识呢?首先,我们可以靠着圣灵,从神的话语里获取。每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圣灵就会藉着神的话语让我们明白神的事(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哥林多前书2章10节)一个人如果怀着一颗受教的心认真研习《圣经》,他的生命很快就会有极大的转变。保罗就是希望腓立比的弟兄姐妹,凡事都用“基督徒的方式”来思考。其次,我们可以在祷告中向神来求。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或是你觉得自己做了错的决定,而且是一错再错不能自拔,你就要谦卑的来到主面前,求神赐给你的见识,让你能够做出对的决定。

  这也将我们带进第三个请求中,这个请求也是保罗祷告的核心。

  C) 分辨力提高

  《腓立比书》1章10节接着讲到 “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尤金·彼得森在《信息版圣经》中,对“分别是非”所给的注释是“你要用悟性测试你的爱心,确定不是浮滥的情感。”。《新生命圣经》译本则是“使你理解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翻译,因为希腊文原文中“分别”这个词是指对于矿石的鉴别和估价,就是检测出一块石头是贵重的金矿,还是根本不值钱的铁矿。因为有金矿,也有“愚人金”就是黄铁矿,它看起来与真正的金矿极其相似,我们无法用肉眼来分别,却是一钱不值。可是,很多时候基督徒却甘心去选择那些“愚人金”。

  你要用悟性测试你的爱心,确定不是浮滥的情感。

  所以保罗向神祷告,求祂让腓立比的弟兄姐妹有爱主爱人的心,又有见识让他们能不断地在生活的点滴之处做出最好的抉择。他为他们祷告,希望他们不满足于维持现状,或是不算最好也不坏的属灵光景而是不断地努力追求各样属神的美德。出于这个期望,保罗求神赐给他们属灵上的辨别能力。现今的社会总是给区别对待渲染上一些负面的色彩。然而,在属神的国度里,我们亟需将好与坏,好与次好,次好与最好,分别出来区别对待。在我看来,这种区别对待是我们在压力下仍能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我认为这是父母很需要为孩子祷告的。向神祷告求祂帮助我们的孩子在遇到压力的状况下,依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要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我们要能够分辨得出什么才是好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 因为现在的人明显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是非观念。任何事物都被看作是处于灰色地带。
  第三, 我们要有勇气去做正确的选择。真正的区别对待让我们辨明什么是对的,也让们有勇气选择去做这个对的事。

  II.三个结果

  保罗在祷告中为腓利比的信徒祈求他们的爱心满溢、知识增长,分辨力提高。之后,他又祷告这三个请求改变他们的生命所带出的三个结果。

  A) 一个诚实无过的生命

  《腓利比书》1章10节后半句讲到“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请注意这句经文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实”,它原本是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审判”,另一个是“阳光”。在第一世纪时,商店里光线不够明亮,顾客很难看清要选购的商品。只有当他们把商品拿到太阳光底下时,他们才能看得真切。阳光将事实显露出来。要诚实度日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将自己的本相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别人无需猜测我们在暗中做些什么, 因为我们没什么好隐瞒的。

  我们不管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管是在半夜还是在正午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管是在学校或公司还是在礼拜日的教堂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管是在私密的场所还是在公共场合都是一样的。

  要“诚实”

  就是要做一个“日光之下”的基督徒。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面对何人何事,我们的生活都是始终如一的。

  另一个就是“无过”,它的希腊文与“丑闻”这个词同源。它本意是指设陷阱来捕捉猎物。后来被用作引诱他人陷入犯罪悖逆神的生活方式中。一个“无过”的人不会有道德上的丑闻。它所讲的是不仅这个人不会被罪绊倒,他也不会让别人因为他的行为被罪绊倒。

  B) 一个结满仁义果子的生命

  《腓利比书》1章11节前半句讲到“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在《圣经》中,果树这个比喻既常用于形容公义的生命也常用于形容不义的生命。在讲到假先知时,主耶稣就曾表明看他们所结的果子就能认出他们。(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章17-20节)基督徒的性情所结出的果子,恰恰就是保罗为腓利比的信徒所祷告的。一个结满果子的生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能将基督徒分别出来。这个让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如你因为是一个基督徒而被捕,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指控你?”如果你的生命是结满果子的,那么答案就总是肯定的。

  不要忘了这果子是“靠着耶稣基督”而结出的。当我们深深扎根在主耶稣里,从祂那里支取力量时,祂的能力就涌流到我们的生命中结出“仁义的果子”。祂是树根,而且是祂的能力结出果子。

  C) 一个荣耀神的生命

  《腓利比书》1章11节后句讲到“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当人们看到你的时候,他们能够自然地联想到神吗?你的生命是否就是主耶稣基督的活广告?我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长大。我父亲是镇上知名而且很受爱戴的外科医生。因为我继承了父亲的姓氏,我一直都把不侮辱我们的姓氏当作自己的义务,并且尽我所能,给家族争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神的国度中。我们承载了神的名,就要让他人在我们身上看到主耶稣。你有没有听过钟路得( 按:Ruth Bell Graham,美国著名福音布道家葛培理的妻子,是一位出生在中国的传教士的女儿)对于圣徒的定义?她说圣徒就是那些对别人相信主耶稣有帮助的人。如果保罗的祷告能够在我们的身上得到了神的应允,那么我们就是对别人相信主耶稣有帮助的圣徒了。

  圣徒就是那些对别人相信主耶稣有帮助的人。

  在这篇信息结尾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使徒保罗这篇有力的祷告。19世纪的一个作家曾把这篇祷告称为“神的生命根植于人的灵魂中”。它不仅能用来形容这篇祷告,更是几乎包含了神要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和藉着我们的生命所要成就的所有旨意。

  1. 由满溢的爱心起始
  2. 必然需要知识和见识
  3. 使人有能力在压力之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4. 还有明显是公义的生命所结出的果子
  5. 这些都是源于和主耶稣基督长期亲密的关系
  6. 这样使神自己得到荣耀

  多棒的一个祷告!接下来就是我们该如何应用。

  用它来为自己祷告。
  用它来为别人代祷。

  今天你会用它来为谁祷告?请记得祷告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我们和神交心的过程。为别人代祷是我们私下的善行,别人不知道但是神却能看到。因为只有神能看到我们的内心,祂能听到我们的祷告并在暗中赏赐我们。我们实际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人,我们却可以在祷告中纪念他们,求神来祝福他们。祷告是圣徒的秘密宝剑。让我们学会挥动它!神赐下这个秘密武器给我们让我们藉着祷告悄悄地改变这个世界。

  祷告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我们和神交心的过程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保罗这个祷告的本质就是Tagarista(最好的事物),让腓利比的信徒能够有智慧去选择生命中上好的福分。而且他所说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那种“最好的事物”,他特指的是神上好的祝福。这种想法激励我们,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我们的祷告的言语。

  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为他做这个祷告。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为自己做这个祷告。
  如果你希望家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为他们做这个祷告。
  如果你希望家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为他们做这个祷告。

  求神改变我们不再做“次好”的基督徒!

  求神改变我们不再处于不好也不坏的属灵光景中!

  主耶稣,请求祢赐下祢的爱给我们,让我们的爱心满溢能够去爱生活中那些不可爱的人。请赐给我们从你而来的知识和见识,让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也能够在压力下做出明智的选择。让我们成为“阳光下”的基督徒,让我们结出好果子将荣耀归给神。我们想要成为对别人相信主耶稣有帮助的人。主啊,教我们如何做出这样的祷告!也让这个祷告成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藉着我们成就在他人的生命中。阿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