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2021-02-05 20:07:36

读《查令十字街84号》和白求恩信

 

捧起《查令十字街84号》,很舒服。读白求恩绝笔信,也很舒服。平常事,平常话,平常心。天天碰到,人人具有。

 

取个信,扫扫雪,倒垃圾,打了个盹,见到是1800打头的电话由它响去..... 这些个事,懒著拾掇。见到《查令十字街84号》和白求恩拾缀得这么好,很开眼。

 

其实自己也拾捡它们的。譬如:

 

昨天早上走路时想起的:“上帝是灯,要信。自己手上的灯,要点。都一样得要紧。”

 

送儿子去机场回程想到的:“聚时一嗨,别时一唉,凉拌人生,把个机场接送每每弄得五味杂陈。”

 

每天走走,记下来:“山里的路,一哧一滑,可就是去了又去。小区里的路,水泥铺的,走两回就烦了。联想起摩尔根的“氏族社会》中人是从森林中走出的灵长动物,好不体己!”

 

记松鼠:“木敲咚咚,继而尖唧。循望。有松鼠枝头相对。它在喊我。立应hallo 。动物之谊,乌拉!”

 

记小野兔:“有足如风。寻其跡。小野兔一枚。不见首耳,翘起一方净白以示,一侧的雪都见黯了。”

 

记小松鼠跑:“围栏长长,几步一跺。有松鼠,毛纯黑且亮,跳跃,浪如。”

 

很信,人就活这些平常。自己也越来越在意它们。感觉,过它们,是过日子。一读书,一写字,就开始编,要不,装。

 

《查令十字街84号》和白求恩信,读起来不像个读,像过日子。里面说的和刚放下的拖把,拉开的窗帘无缝衔接。

 

记得读高尔基的《童年》。那时自己蛮大了。读完,很不习惯。平时自己读的,都是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齐全的,而且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好归纳。这书沒有。

 

当知青,主要的时间,锄草,施肥,挑担,都很重复,做就是。回屋,多半睡了。后来,读到知青小说,觉得像看戏,“真会编”。

 

《尤里西斯》这书,三卷本。从来就翻到哪读哪。不折个印,也不夹个签。就喜欢它从哪儿读都行的德性。这书读得像个天天见的老熟人,“我有事儿,不多说”“昨晩不在家?打电话给你,没人接”。

 

《鲁迅全集》,读得最惬意的是日记。和谁一齐吃饭,得了多少稿费,“一日无事”,牙疼.....  日之素 ,话到平常,妥妥的。

 

每晚看两集连续剧。就会觉得挺风趣。过了一天少也少不了,避也哪儿避的柴米油盐,晚上坐下来看胡编乱造,装得人五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