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潜2006-03-17 05:17:15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书博山道中壁   词 辛弃疾(宋) 曲 钟肇峰 编 肖唯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年是曾聚众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渡江南归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淅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屡陈恢复大计,因而颇遭当权者之忌,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宁宗开禧年间,曾知镇江府,不久又被罢黜。其词与苏轼齐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悲壮,在南宋爱国词中领袖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品评】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老潜2006-03-17 05:21:39
帖子比较粗糙, 不好意思, 各位晚安:))-- 补点击下载
临风仙子2006-03-17 06:29:40
心领了!老潜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