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已矣2006-03-29 04:54:59
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


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是欧洲重要的古典音乐出版物。它近年每年举行的古典音乐唱片年奖都有很多读者参与。而这个50 Works That Changed Music评选,邀请10位重要音乐评论家,选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这些作品是对音乐发展影响最大的作品,但并不是最优秀的作品,有些甚至不知怎样翻译。但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基本修养我们不妨有机会时欣赏一下这些作品。这50部作品按顺序排列如下:
1、史特拉文斯基:春之祭Stravinsky Rite of Spring
2、华格纳:崔斯坦和伊索德Wagner Tristan And Isolde
3、蒙台威尔第:奥菲奥Monteverdi Orfeo
4、贝多芬:第九交响乐Beethoven Symphony No 9
5、贝多芬:第三交响乐Beethoven Symphony No 3
6、贝多芬:后期四重奏Beethoven Late Quartets
7、德彪斯:前奏曲Debussy Prélude
8、德彪斯: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Debussy Pélleas et Mélisande
9、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体Bach Well Tempered Clavier
10、华雷西:电离Varèse Ionisation
11、海顿:四重奏Op.33Haydn Quartets Op 33
12、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Liszt Piano Sonata In B Major
13、史托克豪辛Stockhausen Ylem
14、梅西安Messiaen Modes de Valeurs
15、布列斯:无主之锤Boulez Marteau sans maître
16、莫扎特:唐璜Mozart Don Giovanni
17、勋伯格:第2号四重奏Schoenberg Quartet No 2
18、佩鲁天Perotin Sederunt Principes
19、马豪Machaut Mes Notrese Dame
20、韦伯:魔弹射手Weber Der Freischütz
21、莫扎特:第9号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9
22、舒伯特:冬之旅Schubert Winterreise
23、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Schubert Wanderer Fantasy
24、伯辽兹:幻想交响曲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25、格鲁克:奥费奥和尤尼迪斯Gluck Orfeo ed Euridice
26、勋伯格:皮埃罗.兰尼尔Schoenberg Pierrot Lunaire
27、勋伯格:空中花园Schoenberg Hanging Gardens
28、佩里:达夫尼Peri Dafne
29、萧邦:12首练习曲Chopin 12 Etudes, Op 10
30、海顿:第26号交响乐Haydn Symphony No 26
31、奇爵Cage 4' 33"
32、萨提Satie Parade
33、李斯特:前奏曲集Liszt Les Préludes
34、费德曼Feldman Projections
35、格林卡Glinka Ruslan i Lyudmila
36、贝多芬:后期钢琴协奏曲Beethoven Late Piano Sonatas
37、勋伯格:钢琴组曲Schoenberg Suite for Piano
38、格素多:牧歌第五集Gesualdo Fifth Book Madrigals
39、格林卡:卡马林斯基亚Glinka Kamarinskaya
40、马勒:第六交响乐Mahler Symphony No 6
41、韦伯:小品6首Webern 6 Bagatelles
42、贝格:窝泽克Berg Wozzeck
43、库隆:黑天使Crumb Black Angels
44、莱克Reich Come Out
45、蒙特威尔第:晚祷Monteverdi Vespers
46、史基阿宾:普罗米修斯Scriabin Prometheus
47、艾华西:未答的问题Ives Unanswered Question
48、格什温:朴杰和贝斯Porgy And Bess
49、赫斯特:沙维奇Holst Savitri
50、伯辽兹:夏夜Berlioz Nuits d'été

中国音乐之最


1.中国创办的第一支军乐队

  1899年,袁世凯在天津接受了德籍顾问的建议而组建。这个乐队大概二十个人,所用的乐器和外国行伍中的铜管乐队一样,曾为慈禧演奏。

  2.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军乐队

  清华大学军乐队,始创于1916年,至今仍活跃在业余管乐界。(待续)

  3.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制造厂

  1949年6月1日,我国建起了第一家小提琴厂——新中国乐器厂(即北京提琴厂)。后来,上海、天津、广州、营口和苏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小提琴厂。现在,乐器科研部门已开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使我国的小提琴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4.中国第一座本民族音乐家铜像

  1982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塑立的该院创建人萧友梅的半身铜像。萧友梅,1884年生在广东中山县;1901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附中,兼读于东京音乐学校;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20年回国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专任教;1927年在上海筹建国立音乐学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并任教授、教务主任、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萧友梅组织了“抗日救国会”,鼓励全校师生创作爱国歌曲。他创作的《国耻歌》、《国难歌》等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

  5.中国最早的说唱音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的《成相篇》。《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共分三个乐章。“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后来发展成诗歌形式。全篇四句一韵,按一定的节奏朗读,无固定的曲调,其节奏类似快板。作品大多宣传为君治国之道,间杂有历史故事,对当时的现实也有所批判。

  6.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所设立的乐府。“乐府”如同现代的歌咏团,协律都尉是该机构的最高业务领导人。乐府专业工作者将从赵、秦、楚等地区收集来的地方民歌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由协律都尉谱成新曲,教给乐人歌唱,供宫迁帝后王妃、公伐将相等人观赏。“乐府”最繁盛时人员达800多人,他们大多是一流的音乐家、文学家和民间艺人。这种音乐机构是汉代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文化相随发展的产物。

  7.中国最早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

  西周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当时,周穆王亲自率领一支庞大的歌乐队西行,一直到达与黑海相连的黑湖,全程往返约35000多里。这支乐队每到一处,就与当地的部落首领互赠礼品并举行盛大的演出。现在的傀儡戏、皮影戏、杂技等,就是那时传入我国的。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周穆王率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为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率领的这支庞大的歌乐队成为我国最早出国访问的音乐团体。

  8.中国最早的器乐演奏比赛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的琵琶比赛。当时,长安的东街和西街搭起了两座彩楼,在东街彩楼上的琵琶手是来自西域的康国人康昆仑,他是宫廷琵琶演奏家,号称“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楼上的是化妆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据《忆乐府杂录》中记载,比赛开始后,康昆仑弹了一曲《羽调录要》后,段善本立即移到“枫香调”弹奏,结果康昆仑为段善本的弹奏所倾倒,乃拜段为师。

  9.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学校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10.最早传入中国的古钢琴

  1600年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学者利玛窦(1552—1610)献给万历皇帝的贡品。这架钢琴是17世纪意大利制造的一种长方形琴身的庆巴罗古钢琴,进贡时名为“铁弦琴”,又称西琴、雅琴或72弦琴。与此同时,利玛窦还向我国乐师介绍了8首用古钢琴演奏的欧洲教会乐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

  “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在,音乐舞台上流传的琵琶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有标题的多段体乐曲。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1.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

  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4.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300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中国人物之最



1.获奥斯卡音乐奖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

  1988年,举世瞩目的第60届奥斯卡电影大奖,经过激烈的角逐后,31岁的中国青年作曲家苏聪,因在影片《末代皇帝》中的出色配乐,而捧得一座金像——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这是中国作曲家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音乐大奖。

  苏聪于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随后赴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攻读比较音乐学博士学位。1985年,苏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逝世100周年国际音乐大赛,他创作的《钢琴幻想曲》获得第二名。此后,极负盛名的彼得音乐出版公司特聘他为该公司成员。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优秀的音乐家是不计其数的。其中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夔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据《尚书》记载,夔曾担任舜的乐官。夔原是生活在荒僻边缘地方的有音乐特长的平民百姓,后被舜破格提拔重用。夔担任乐官之后,曾亲自参与著名乐舞《韶乐》的创作和指挥。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可见夔的音乐技能之高超。

  3.最早创立十二平均律的音乐理论家

  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育,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理论创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学著作达17部之多,完整、系统地创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载育考证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误差小,其精确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叹为观止。

  4.世界上登台最少的演奏家

  1950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在中国江苏无锡的一次文艺晚会上,一位双目失明、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舞台上演奏了一首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奏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又加演了一曲《听松》。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从小酷爱音乐,随养父华清和道士学习各种乐器,能唱会奏,还能即兴编词创作。因生活所迫流落街头,后又不幸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手中的二胡琴弦较粗,且绷得很紧,其他人一般是按不动的;他的琴声高亢而悠远,演奏别具一格,站着拉或边走边拉,将二胡琴筒夹在两膝间是他常有的演奏姿势。由于他社会地位低下,虽然演奏技巧很高,却从来无缘上台表演。这次文艺晚会,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饱经沧桑的华彦钧在这次演出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送了华彦钧的代表作《二泉映月》,1954年又出版了《阿炳曲集》。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华彦钧的作品在国外广泛流传,并得到很高的评价。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不禁潸然泪下,他深受感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null世界十大男高音


1.卡罗·贝尔贡济(Carlo Bergonzi)

  2.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

  3.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

  4.尤西·毕约林(Jussi Bjorling)

  5.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

  6.吉乌塞比·迪·斯岱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

  7.詹姆斯·金(James King)

  8.尼科莱·盖达(Nicolai Gedda)

  9.杰姆斯·麦克莱肯(James Mccracken)

  10.马里奥·德尔·莫纳科(Mario del Monaco)

世界十大女高音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5.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6.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7.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8.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9.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0.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

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



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disler)

  2.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

  3.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

  4.大卫·费奥多洛维奇·奥依斯特拉赫(David Feodorovich Oistrakh)

  5.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

  6.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

  7.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

  8.列奥尼德·科冈(Leonid Kogan)

  9.萨尔瓦多里·阿卡尔多(Salvatore Accardo)

  10.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
thelost2006-03-29 20:23:44
赞! 期待下一篇!奇怪这么好的贴没人顶
2006-03-30 05:37:48
很详尽的介绍,辛苦地整理和搜集,收藏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