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已矣2006-03-30 16:04:00
当代世界十大管乐家


1.雅克·郎期洛(Jacques Lancelot)

  法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1920年生于里昂。少年时师承著名单簧管演奏家布拉西;1938年入巴黎音乐学院,随培利耶尔学习,毕业后任拉慕鲁管弦乐团、乌布拉都室内管弦乐团的独奏者。1944年,和郎帕尔等人组成法国管乐五重奏团,广泛地进行演奏。他现任里昂音乐学院教授、巴黎音乐学院典试官以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评审员。
  郎期洛演奏的单簧管音色十分透明、清澈,他所吹奏的莫扎特乐曲,堪称为天下绝响。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所谈的几乎全是有关练习的事。他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优美的,用不着借用任何文字去形容或解释。或许由于这种观念,他的演奏曲目范围比较窄小。
  雅克·郎期洛灌制了许多唱片,代表性唱片是耶尔指挥的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和与巴希特弦乐四重奏团合奏的莫扎特《单簧管五重奏》等。

  2.皮埃尔·毕耶洛(Pierre Pierlo)

  法国著名双簧管演奏家,1921年生于巴黎。早年在西班牙巴伦西亚音乐学院学习,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就任巴黎喜剧院管弦乐团团员。1949年,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双簧管项目的冠军。从此开始活跃于双簧管独奏界,并和郎帕尔等人组成了法国管乐五重奏团,以及巴黎巴罗克合奏团等音乐团体。
  毕耶洛不但是一位演奏家,而且是颇具深度的音乐家。他的名字,早在单音录音时代就已留在音乐爱好者的记忆中。他演奏的双簧管音色颇有明丽、清澄,同时又具备名演奏家高超技巧的灿烂感觉。他演奏时节奏相当灵活,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旋律之中常常揉进精美的圆滑奏,充分地体现出歌唱性。毕耶洛不愧是一位完美的演奏家,他和郎帕尔合奏时更是天衣无缝。双簧管这种乐器,或许各国由于演奏风格上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音色,但正统派却是在法国,而毕耶洛又是其中最正统的一位。
  毕耶洛灌制过许多唱片,不管取出那一张,都精彩无比。

  3.让-皮埃尔·郎帕尔(Jean-pierre Rampal)

  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1922年生于马赛。父亲约瑟夫是有名的长笛家,郎帕尔自幼就接受父亲的指导。他起初有志于医学,由于特别原因,最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以优等奖毕业。1947年在日内瓦国际比赛中独占鳌头,声名远扬,被聘为威西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旅行演奏,博得一致赞赏。从1965年起开始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在郎帕尔担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忙碌于演奏和录音。像他这样精力充沛、马不停蹄的演奏家,实不多见。   优美动听的音色,是对每一个器乐演奏家最根本的要求。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
  郎帕尔除了长笛,还问津过指挥。此外,他在巴罗克音乐的研究方面也留下了伟大功绩,不少失传作品都由他发掘了出来。他还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所灌制的唱片种类极为丰富。

  4.奥瑞尔·尼柯烈(Aurele Nicolot)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6年生于瑞士奴夏特尔,先在苏黎士音乐学院受教,师承杰奈,后又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接受莫伊兹的教导。从1945年起,先后担任苏黎士哈雷管弦乐团以及温达都尔管弦乐团团员,此间,他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并获得优胜,1950年后,他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长笛。1953年起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执教,同时活跃于独奏舞台,很快博得声誉,成为现代最伟大的长笛演奏家之一。
  尼柯烈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投入吹奏之中。他的演奏曲目从巴罗克时代至现代作品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表演极为卓越。他对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理解,演奏时全神贯注,充满信心,显示出他颇为强烈的倾诉力。像尼柯烈这样能使人确切地领受音乐魔力的演奏家是不多见的。
  他的代表性唱片,有巴赫的长笛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组曲、以及维瓦尔第的长笛协奏曲等。

  5.罗达·柯贺(Lothar Lock)

  德国著名双簧管演奏家,生于莱茵。初学牧笛,后改为双簧管,14岁入艾森国立音乐学校,三年后,担任巴登怀拉管弦乐团团员,后因德雷塞的邀请,就任弗赖堡管弦乐团首席双簧管。两年后,在布拉格的双簧管音乐比赛中夺魁,1961年起活跃于独奏舞台。
  柯贺演奏的双簧管音质厚实、光辉,几乎打破一般人对双簧管的概念。在卡拉扬指挥的协奏曲唱片中,在最强奏的合奏下,他的声音仍能像鹤立鸡群般高鸣着,遇到最弱奏时,人们会被他那充满微妙情韵的独奏所迷住。难怪卡拉扬对他大加赞赏。
  他曾用双簧管演奏过巴赫的长笛奏鸣曲,相当精彩。在双簧管演奏家中,他可算是技艺超群的名手,只是在独奏时他的音乐略嫌沉重了一些。
  在他所录制的唱片中,能够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并使聆赏者得以享受其华丽演奏技巧的,是他与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管弦乐团一起灌制的长笛协奏曲唱片,其中包括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

  6.彼得-卢卡斯·葛拉夫(Peter-Lucas Graf)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9年生于苏黎世,起先随乔奈学习,后去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师承莫伊兹。1950年,继离职的尼柯烈,就任柏林爱乐乐团长笛手,21岁时被聘为温达杜尔市立管弦乐团团员,1953年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自此,开始活跃于独奏舞台。1958年又获得伦敦哈利尔特·柯恩国际音乐节的巴布洛克奖。1960年,以指挥身份在鲁哲伦歌剧院首次登台。
  葛拉夫和尼柯烈同样出生于苏黎世,也同样出自乔奈和莫伊兹门下,他俩在20岁以前所走的道路几乎相同,但在演奏风格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葛拉夫的演奏说服力很强,他一贯借用长笛去表现作品,而尼柯烈却企图超越长笛,去创作心中的音乐。这并不是优劣的问题,而是由于两位演奏家各自具有不同的资赋。
  葛拉夫的演奏优美而精确,在那自然流泻出的音乐里,荡漾着明澈的音乐魅力。他的唱片代表作是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全集。

  7.莫里斯·安德烈(Maurice Andre)

  法国著名小号演奏家,1933年生于法国南部阿雷斯。14岁时,莫利斯为了帮助家计曾充任矿工,后来在矿上的铜管乐队里吹奏小号。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接受了专业教育,19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随萨巴利克学习。1953年,安德烈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独占鳌头。此后有时在拉慕鲁管弦乐团任职,有时也跟爵士乐团合奏。他取得的一切成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他是一位不畏艰难、力争上游的演奏家。
  安德烈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每次表演小号独奏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他的技巧是出类拔萃的,那优美的圆滑音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任何乐曲,一到他手里,就会变得生动无比。他在演奏中巧妙地注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凭着他的“二度创造”,观众们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

  8.赫尔曼·鲍曼(Hermann Baumann)

  德国著名圆号演奏家,1934年生于汉堡。起初曾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又一度迷恋于敲鼓。1955年进入汉堡音乐学院“改行”学习圆号。1961年成为斯图加特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圆号手。1964年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1967年辞去管弦乐团工作,专心致力于独奏活动。
  他曾在李希特指挥的巴赫《b小调弥撒曲》中担任独奏。听到他那精彩、圆滑而又熟练的吹奏,人们也许会觉得演奏圆号是如此轻松。事实上,圆号是一种演奏难度极大的铜管乐器。
  鲍曼吹奏时,似乎只要轻巧的动动嘴,圆号就会随心所欲地歌唱起来。即使是吹奏没有按键的古式圆号,他也能毫无困难地达到这种境界。经他处理的任何乐句,音色都很圆润、华美、明朗。由哈农库尔特指挥的莫扎特《圆号协奏曲全集》,就是使用古式圆号演奏的。鲍曼曾灌录了维瓦尔第和波凯里尼等人的圆号协奏曲以及泰雷曼和贝多芬的作品。

  9.卡尔·莱斯特(Karl Leister)

  德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1937年生于德国威赫姆斯哈劳,父亲也是单簧管演奏家。15岁入柏林音乐学院就读,在校期间已活跃于独奏舞台。1957年,他成为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单簧管。他还多次在柏林、科隆和慕尼黑等地的音乐比赛中获单簧管项大奖。
  在德、奥两国的单簧管演奏家中,如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只有莱斯特。他的音色保持了德国传统音响特色,稳定而扎实,表情丰富,又懂得适当的节制。他演奏的单簧管音乐,每一细节都经过认真的处理。他演奏的慢板乐章或室内乐,能流露出扣人心弦的韵味。
  莱斯特曾把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主要乐曲灌成唱片。他的代表作是由库贝利克利指挥的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10.海因兹·贺利嘉(Heinz Holliger)

  瑞士著名双簧管演奏家,1939年生于瑞士根达尔。早年在贝伦音乐学院学习时,随卡萨诺瓦学双簧管,后又在巴黎师从毕耶洛。1959年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贺利嘉为双簧管项第一名,接着又荣获瑞士联邦奖。1960年获瑞士音乐家协会奖,次年又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
  贺利嘉把双簧管的表现范围无穷扩大,使其变成现代乐器。他不仅是双簧管演奏界的天才,更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年轻时灌录的许多唱片,张张完美而精彩,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他曾表示:“大家觉得很麻烦的簧,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创造音乐。”如果把此话中的“簧”改成双簧管,那么就很容易领悟到他对音乐的看法。对贺利嘉而言,音色或技巧的论述,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贺利嘉的唱片代表作,当首推理查·施特劳斯的双簧管协奏曲。

当代世界十大指挥家



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

  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巴列塔,“二战”后崭露头角,1946-1951年出任意大利广播电台乐团总监,其间于1950年受到托斯卡尼尼的重视。1952年起在著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担任萨巴塔的副手,两年后接班升任首席指挥,与当时最著名的女高音玛丽亚?卡拉丝有过密切合作。1958年在柯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威尔第《唐卡洛》,盛况空前,而1962年指挥爱乐乐团演出并录音的《安魂曲》,更是令人叫绝??这两种唱片都由EMI发行。此后朱利尼来到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洛杉矶爱乐乐团,并且客座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DG录制唱片。

  唱片选粹:
  ⊙ DG 445 502-2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洛杉矶爱乐乐团)
  ⊙ DG 427 345-2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413 153-2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芝加哥交响乐团)
  ⊙ DG415 288-2
  威尔第:弄臣(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410 503-2
  威尔第:法尔斯塔夫(洛杉矶爱乐乐团)
  ⊙ EMI CDS 7472578
  威尔第:安魂曲(爱乐乐团)



库贝利克(Rafael Kubclik,1914-)

  生于捷克的比霍里,其父扬?库贝利克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1928-1933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次年即指挥捷克爱乐乐首次登台。此后至1936年他经常指挥乐团为父亲演出其六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其他小提琴和乐队曲伴奏1936-1939年任捷克爱乐乐团执行指挥,1942年升任艺术总监。1948年捷共接管政权时,库贝利克正在英国参加爱丁堡音乐节,由此脱离捷克,次年赴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1955年就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监督,1957-195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库贝利克一生最重要的职位是1961-1979年间出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他的许多优秀唱片都是和这个乐团合作录制的。

  唱片选粹:
  ⊙ DG 447 412-2
  德沃夏克:第八、九交响曲(柏林爱乐乐团)
  ⊙ DG 457 712-2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 CBS M2YK 45680
  舒曼:第一、三交响曲(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 DG429 183-2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波士顿交响乐团)



马纳里(Sir Neville Marriner,1924-)

  生于英国林肯郡,幼年学小提琴,13岁就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该学院小提琴教授,并与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达尔特(Dart)组成二重奏组,为argo录制了许多珀塞尔的作品。1956年马里应伦敦圣马丁教堂之邀筹办晚祷音乐会,次年即创建了著名的圣马丁乐团(全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至1978年,为Decca公司及其副牌argo和L’Oiscau-Lyre,以及Philips和EMI等,录制了大量巴罗克和古典时期音乐的优秀唱片。1978-1985年他出任美国明尼苏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81年起又兼任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唱片选粹:
  ⊙ Philips442 556-2
  巴赫: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圣马丁乐团)
  ⊙ Decca 430 260-2
  巴赫:第八十二、一百五十九、一百七十康塔塔(圣马 丁乐团)
  ⊙ arga417 818-2
  巴伯:弦乐柔板(圣马丁乐团)
  ⊙ Decca 430261-2
  亨德尔:六首大协奏曲(圣马丁乐团)
  ⊙ EMI CDC7540562
  苏佩:序曲集(圣马丁乐团)
  ⊙ argo414 486-2
  维瓦尔第:四季(圣马丁不团)



戴维斯(Sir Colin Davis,1927-)

  生于英国威布里奇,早年修习单簧管,担任乐团演奏员,无师自通而成为指挥,1960年在切尔西歌剧院首次指挥演奏莫扎物《唐乔万尼》。1967-1971年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S)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此后至1986年一直担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首席指挥和艺术指导,演出并录音了一系列莫扎特和普契尼的歌剧院,大获成功。这期间他还兼任伦敦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德累斯顿时国家乐团等世界一流管弦乐团的客座指挥,被认为是比彻姆之后最出类拔萃的英国指挥大师。戴维斯擅长海顿交际花响曲、莫扎特和贝多芬协奏曲、柏辽兹的管弦乐偿品的歌剧、西贝柳斯交响曲等,唱片录音乐主要集中在Philips和RCA,Decca也有少许。

  唱片选粹:
  ⊙ Philips 422 149-2
  贝多芬:第三、四钢琴协奏曲(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 Philips 416 215-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 Philips 416 432-2
  柏辽芬:特洛伊人(柯文特花园歌剧院)
  ⊙ Philips 442 611-2442 614-2
  海顿:第九十三、一百零四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 乐团)
  ⊙ Philips 438 323-2
  莫扎特: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
  ⊙ RCA 60599-2-RC
  莫扎特:安魂 曲(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 Philips 420 490-2
  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波士顿交响乐团)
  ⊙ Philips 400 074-2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皇家近乐乐团)



海廷克(Bernard Haitink ,1929-)

  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年轻时曾担任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小提琴手。在师从莱特纳培训一年之后,1955年便当上了该乐团首席指挥,四年后成为首席。1967年受聘出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69年升任艺术总监直至1978年。自1961年起海廷克便是北欧首屈一指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主要领导者,30年来他和这个乐团都极为活跃,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音成果丰硕,他们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的协奏曲全集、李斯特交响曲诗全集,尤其是德彪西乐队作品全集和肖斯塔科维奇交际花响曲全集,都是爱乐人士乐城称道的佳作。

  唱片选粹:
  ⊙ Philips 422 971-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 Philips 412 735-2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 Philips 434 155-2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 Philips 438 751-2438 754-2
  李斯特:交响诗全集(伦敦爱乐乐团)
  ⊙ Philips 416 466-2
  马勒:第九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 Decca 417 581-2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伦敦爱乐乐团)



普雷文(Andr e Pre I n,1929-)

  生于柏林,5岁时便听过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会,6岁入音乐学院就读学钢琴。因有犹太血统而逃离纳粹德国,1939年定居洛杉矶。中学时代的普雷文已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专业作曲家了,并有机会指挥该公司的乐团演奏他本人的曲子。身为杰出的爵士乐钢琴家,普雷文可谓少年得志,1945年16岁时便为大分司RCA录下两张畅销唱片。在好莱坞的那些岁月,他先后获得过四次电影音乐的奥斯卡奖。60年代普雷文开始转向严肃音乐,1965年RCA邀请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录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由此打开局面,四年后接替克尔提斯担任这个英国一流乐团的首席指挥,直到10年后的1979年。此后他相继出任匹茨堡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和皇家乐乐团的音乐总监,直至80年代中期。

  唱片选粹:
  ⊙ Philips 412 611-2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匹茨堡交响乐团)
  ⊙ Decca 417 728-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
  ⊙ EMI CDC 7471602
  霍尔斯特:行星(伦敦交响乐团)
  ⊙ EMI CMS 7645302
  拉赫玛尼诺夫:三首交响曲,交响舞曲(伦敦交响乐团)
  ⊙ EMI CDM 7631142
  拉赫玛尼诺夫:钟(伦敦交响乐团)
  ⊙ RCA 74321-24212-2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伦敦交响乐团)
  ⊙ EMI CZS 7628162
  柴柯夫斯基:三大芭蕾选曲(伦敦交响乐团)



卡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

  生于柏林,其父埃里克?克苤伯也是一位大指挥家,50年代在Decca录制过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颇受好评。小克莱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在音乐素养方面自然得天独厚。但此人一向无意接受任何长期的聘任,虽然自50年代起先后指挥过许多乐团和歌剧院,却不愿受制其中任何一家的常任之职。他的演出活动不多,且又不事张扬,仿佛他登台指挥演出每每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位乐坛“隐士”,一旦“出山”,总有佳作。依名气而论,小克莱伯的唱片可谓少之又少,却几乎款款抢手。

  唱片选粹:
  ⊙ Orfco C100 841 B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巴伐利亚国家乐团)
  ⊙ DG400 037-2
  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 449 745-2
  舒伯特:第三、八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413 315-2
  ⊙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 DG415 432-2
  威柏:魔弹射手(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生于意大利米兰,父亲是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家兼教师,母亲是钢琴家。自威尔第学院毕业后,阿巴多1956年赴维也纳音乐学院专修指挥(与祖宾?梅格同学),两年后首次登台即获成功,同年并获“库塞维茨奖”,1962年又获“米屈风普洛斯国际指挥竞赛奖”,并由此而获得资格进入纽约爱乐乐团成伯恩斯坦和乔治?塞尔的助手。卡拉扬听了阿巴多在柏林的指挥后,邀其参加1965年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从此声誉鹊起,同年起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68年升任常任指挥,1971年再升艺术监督,掌握了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歌剧院。这一年,阿巴多还有幸被任命为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次年又受聘为伦敦交响乐指挥,1982年又出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77年阿巴多还创建欧共体青年管弦乐团(后改名为欧洲室内乐团)并担任音乐总监。最终,当卡拉扬于1989年逝世,阿巴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接管了柏林爱乐团。

  唱片选粹:
  ⊙ DG 423 590-2
  贝多芬:第二,五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 435 683 2
  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柏林爱乐乐团)
  ⊙ DG 415 482-2
  莫扎特:第二十,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维也纳乐乐乐团)
  ⊙ DG 427 331 2
  罗西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 435 763 2
  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欧洲室内乐团)
  ⊙ DG 415 854 ?2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春之祭(伦敦交响乐团)
  ⊙ DG 429 527-2
  柴柯夫斯基:第二,四交响曲(新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 DG 413 448 2
  威尔第:哥剧合唱曲集(斯卡拉歌剧院)



迪图瓦(Charlcs Dutoit,1936-)

  生于瑞士洛桑,先后就读于洛桑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年轻时学过钢琴,小提琴,中提琴,打击乐,并加入洛桑室内音乐团,1959年指挥该团演出。1964-1967年任苏黎士广播交响乐团指挥,此后10年任伯尔交响乐团音乐监督,长期以来将这个原先名不经传的加拿大乐团调理得大放光彩,并借助Decca的优异录音,使得他们的大量唱片为爱乐者所珍视。

  唱片先粹
  ⊙ Decca 448 233-2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 Decca 440 255-2
  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 Decca 410-254-2
  拉威尔:鹅妈妈,库普兰墓前(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 Decca 410 230-2
  拉威尔:两首钢琴协奏曲(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 Decca 430 729-2
  雷斯皮期:三首罗马交响诗(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 ,1943-)

  生于英国牛津,大学时代即组织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师从安塔尔?多拉第和霍尔斯特学习指挥,并在BBS北方交响乐团见习。自年轻时代起加迪纳便悉心研究蒙特威尔第音乐,并和霍雷斯顿,平诺克,诺灵顿等几位英国音乐家一样,致力于以仿古乐器演奏巴罗克音乐的尝试,作出卓越的贡献。自80年代以来,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和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演出并灌录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唱片,成为仿古演奏的代表怕人物。近年来,他便是将演奏曲目扩展至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甚至大胆地以仿古乐团演奏柏辽兹作品和舒曼交响曲全集。时集世纪之交,加迪纳的声望可谓如日中天。

  唱片选粹:
  ⊙ Archiv 447 050-2
  贝多芬:第三,四交响曲(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
  ⊙ Philips 416 148-2
  格鲁克:伊菲姬尼在陶里德(里昂歌剧院)
  ⊙ Philips 411 041-2
  亨德尔:所罗门(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
  ⊙ Archiv 419 250-2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
  ⊙ Archiv 457 591-2
  舒曼:交响曲全集(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
大大雪球2006-03-30 16:07:17
谢谢收藏了。^_^
2006-03-30 17:02:31
继续顶,将收藏和感谢进行到底!问候今生已矣!祝好!
今生已矣2006-03-31 00:27:23
也祝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