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2006-05-24 02:42:05
在巴尔拉的教学法中很有意义的一页是他关于“横音”和“竖音”的论点(“il suono essere orizzontale o verticale”)。声音的横影法是指面带微笑的唱法。这时颧骨的肌肉十分紧张,声音的音色则鲜明、明亮(编者注:比较典型的男高音代表有 Aureliano Pertile)。面带微笑则把声音送到头腔去时也可以得到关闭、圆润的声音。这时声音明亮、有光彩,很容易越过乐队。教师曾回忆起卡鲁索能把嘴拉开的面部肌肉,他把它锻炼得那样发达,简直就像大力士一样。巴尔拉说:“当一场戏快结束时,只感到面部肌肉疲劳,那说明你唱得非常好,如果嘴变成弧形,那就证明你用力过度了。”

声音的竖形位置是以元音O为基础的,这时嘴是圆形的,所有的元音发出时,嘴是圆形的伸向前,这时声音比较暗淡些,虽然必要的明亮性和声音的头腔质仍然保留着(编者注:Franco Corelli、Giuseppe Giacomini)。整个技巧建筑在嗓音的“竖”的位置上。每一个歌唱家应当掌握这两种发送声音的方法,根据角色、乐句的需要来综合运用它。如果你用 “横”发声法太久了,发声器官感到有些疲劳,那你就转用“竖”唱法,运用另一组肌肉,然后可以再回到“横”唱法。但是他大多是给高音用横唱法,作为一种基本音色,他们是必须经常运用的。其他的声部用这种音色是为了在技巧上使声音轻巧、灵活,没有气息的过大压力。男中音和男低音一般用“竖”唱法。教师认为,男低音一定要使嘴型保持“和鱼的嘴一样”。使声音是用“竖”方法发送出来的,但是仍然要“达到”高共鸣区。一般这种高共鸣区应在门齿后的硬腭处。在用“横”发声发时头腔共鸣区一般感到要高一些,在“园顶”处”,在面颊。在两中发声法时都应当使声音靠前和有头腔共鸣。掌握色彩和转换和发声方法的转换,这是巴尔拉班上训练嗓音技巧的重要特点。

由于声音的构成不同——“横”式或“竖”式,又由于嗓音的个人特点不同,关闭发声法的运用要采取“不同的钥匙”。手法一样,但是表现的风格却改变了。例如,抒情性或戏剧性男高音的唱法中都可以有关闭,这时正如在整个声音中一样,在变声区胸腔和头腔共鸣的运用应当是不一样的。

在巴尔拉的课堂上,他的主要注意力是放在训练嗓音——乐器本身的技巧上,以及控制声音的技巧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点:跳跃、练音、快速句、短句等等。主要的教材就是一些各种各样的发声练习。但是以组基本的发声练习是不变的。从这些练习可以了解巴尔拉训练嗓音的特质和技巧、他进行这些练习的音域范围。他对进修生几乎不用练声区,练声以后立即转向练习歌剧角色的句子,这占课程的大部分时间。用咏叹调或歌剧角色中的这些片断来实际运用发声练习中所掌握的技巧要素,以此来解决具体课题。有时也把角色中的一些唱段或进行为发声练习按半音进行练唱。练唱咏叹调很认真,要完成所有手法、传统、声乐上的绝招。这种东西在意大利唱法中是很多的。这样,技巧就和角色的要求具体地结合起来了,成为表演音乐材料的本质。这一工作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大概不少于为调整声音而进行发声练习所用的时间。

教师十分注意某一作曲家所创作的旋律法,他们的音乐特性。巴尔拉认为,威尔第音乐对于形式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有益的。他说:“所有的歌唱家都应该经过威尔第的学派来形成。”

陈复君节译自《声乐教学问题》一书1976年版(第五集)

[ 文:陈颖豪整理 ]

from http://www.bh2000.net/special/sing/detail.php?id=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