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音域在意大利声乐教学法中是十分重要而独特得一页。大家都知道,为使嗓音形成完整的音域,男声特别困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形成音域的高音部分是与找到和发展假声区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假声区就是所谓“复合关闭发声”,使在最高音也能达到鲜明、光明、强有力的音响。
有支持点的、复合式、关闭式的发声法从鸠普列·加尔西亚时代开始,所有欧洲的声乐学派都遵循这一方法。由于语言、民族音乐的特性/、发声方法及控制声音的风格不同,它们每一种都又不同的变异。在意大利歌唱学派中,教师特别注意关闭点。因为它能使整个音域的声音得到必要的均匀,并出现标准的正确歌唱音响。
当然,这些共同的观点在巴尔拉的课堂上也得到了反映,并在教学中有具体的体现。巴尔拉不是把关闭唱法理解在音域的高音部分使元音变暗,向上转换时使声音接近u,不是要改变元音的色彩,而是看成音区的交替,使发声机能活动本身得到调整。“比如,一个壮男高音用琶音唱到变音区时,在有支持点的胸腔音之后,他在变声区很自然地会把元音a唱成o。结果使声音的音质变得很粗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形,需要训练一种柔和地改变发声机能活动,灵活地‘转换’声音的方法。为此需要使声音器官找到正确的发声机能活动,任何时候不要用力过度,不要用气息挤压喉咙。”
因此,巴尔拉认为,平稳的关闭法是基础,就是发声机能活动在歌唱时的改变——声音的‘转换’。为了使这种转换平稳、柔和,使听众察觉不到,最初需要用轻声找到任何程度的forte,但是永远要用轻声的集中的关闭音来进行练习。
在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机体机能活动以后,可以用听觉感觉不到的方法向上,使声音的音响均匀,使声音中出现意大利标准声音所具有的特质。
为了找到正确的复合式的喉头运动的机能活动,教师不愿用音域的变音区的高音,它把这种性质的声音“向下降”到声音的中音区。这也就是巴尔拉训练男声的方法与其他教师的方法的原则区别所在。“所有最初的练习都是从变声区开始向下行,要尽量保持复合式的音响,在音域的中声区和低音区也要用大量的头腔共鸣。音域胸腔部分的这种混合呜响的声音,巴尔拉称为人工伪造的声音(“note fabricate”)。当然,后来我们也练上行的练习。这样练习的结果,嗓音的整个音域都得到了复合式的圆润的声音。变声区的声区变换听总众察觉不到了。“巴尔拉指出:“任何人也不应当听出来:这是接近变声区前的音,这是变声区,这是变声区上的音。所有的音在音色上应当是统一的,是由统一的机能活动发出的。“为了使向上转换平稳,令人察觉不到,男声应当在E,F,男中音在小字C,#C,D,男低音在大字组降B, B时已经开始使用关闭法。掌握关闭技巧后,在转向音域的高音时,再不会有明显的音色改变,而仿佛是在一个音区上唱了。
有一个学生说:“巴尔拉不允许男高音在小字组的三和弦B——D——F,B——D是一种音色,而F又是另一种音色。应当得到一种具有弹性的转换法,要色彩统一。为此巴尔拉建议把音域的关闭高音音色部位往下移,采用各种下行进行:三和弦,分段音阶,半音阶进行等。把这种音色向下移动,直到头声区能负担的低音地方为止。应该,应采用轻声来作这些,为的是使发声发声器官适应这种方法。如果用大声来运用这种方法,那就比喉音还要坏,大声会使混合音变成真正的胸音。这时你会失掉头音。你需要的是发声的机能活动,而不是嗓音。只有发声器官训练好了,有了准备时,声音才会得到力量。”
因此,善于发现正确的关闭发声机能活动,在此条件下在整个音域上都能很好地表现头腔共鸣,这才是统一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形成了与意大利规范相适应的音色。
发声活动机能的统一能保证很轻巧地得到音域的高音。在用琶音或是用比较大的音程向上进行时,音程的低音应早作准备,并用高位置来唱它。特别注意换声区的关闭唱法。在换声区的上面保持关闭位置的时候,再上去声音可以稍稍开一些,也就是说不要再使声音变暗,要唱得明亮些,好像已经打开喉咙。再高音时不要用气息挤压,好像有点“对这自己”似的,去掉多余的压力。教师给了很多各种类型的练习,包括高音练习。一些灵敏的学生几乎唱了所有这些练习直到最高音。这些声音的练习是很重要的。巴尔拉很喜欢用音节ei唱逐渐升高的四度进行,同时在每一堂课都要仔细研究歌剧角色有关高音的关键部分。
陈复君节译自《声乐教学问题》一书1976年版(第五集)
[ 文:陈颖豪整理 ]
from http://www.bh2000.net/special/sing/detail.php?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