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ow2006-11-23 03:51:57

 
   
摇滚乐呼啦一下子在京城热了起来。还是原来那些歌手,还是原来那些音乐,一时间都换上了摇滚的面孔。电台和报纸上充斥着摇滚的名字。书摊上出现了摇滚手册,校园里有了摇滚训练班。摇、摇、摇,各种摇滚音乐纷纷出台。阳春三月,当大地换上绿装,摇滚乐也以其躁动的生机铺天盖地而来。                                           

   

    然而,摇滚乐也曾是一个禁忌。Rock’n Roll这个词除了性的意味,还有它的激烈的反抗色彩。所以,9 0年北京第一次摇滚音乐会被更名为现代音乐会,尽管“现代”一词在某些场合也颇不入耳。今天,摇滚乐成了一种时尚,懂与不懂的都纷纷挤到它的旗下。在人们的意识中,只要是玩吉他、耸肩扭臀的表演,就可以算得上摇滚了。摇滚被当作一种禁忌是因为它的反抗姿态,摇滚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因为它的反抗姿态

 

   的确,摇滚乐表现出了某种魔力,所以它为社会所禁忌。披发、怪服、狂乱的节奏、嘈杂的音响,以及往 往被视为摇滚生活一部分的吸毒、乱交,这些对任何一个有序的社会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不过这些表现形式 显然并不就是摇滚的本质。为了这种表面上的惊世骇俗而承受被排挤和压制、承受流浪的命运,是难以思议的。在摇滚乐躁动的音响背后,必然有另一种声音,它值得人们为之疯癫,为之痴狂。。

 

   摇滚乐是自由的一种形式。它从古典的形式规则中争取艺术的自由;它从传统伦理道德中争取人性的自由;它从白人那里争取黑人的自由。它从资产者那里争取无产者的自由。在理想主义者那里,它是社会批判 的手段;而在贫穷的工人子弟中,它又是步入中产阶级的阶梯。不同的摇滚有不同的形式,然而它们有着共同 的主题:自由、反抗与创造。

 

   以自由为特征的摇滚是典型的现代产物。它诚然植根于黑人音乐传统,但由黑人节奏布鲁斯演变为现代 滚,则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除了工业的发展为它提供不断更新的媒体,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反叛及与世俗 生活的合流也为摇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现代文化将自由推向极端时也使自由失掉了它的价值指向。这就是弥漫在现代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世俗崇拜和反精神倾向,而这一点在摇滚乐中的表现是最为明显的。有位美国作家模仿黑格尔把摇滚乐称为舞台上的叫“世界理性”。如果把“世界理性”理解为一个时代文化的精神本质,这无疑是对的。回顾60年代的美国文化,什么地方看不到摇滚的痕迹呢?

        

    摇滚乐对自由的追寻使它呈现出对抗的姿态。对于黑人歌手,摇滚对抗的是种族压迫;对于贫苦的工人子弟,摇滚对抗的是贫穷和屈辱;对于青年,摇滚对抗的是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在内的青春的敌人;对于社会批评者,摇滚对抗的是种种社会不义;而对于真正的摇滚艺术家,摇滚对抗的是反摇滚的一切。从黑人节奏布鲁斯、狄兰、披头土,到庞克与斯普林斯汀,到崔健,摇滚的历史上始终回响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之音。

         

   然而,摇滚乐的对抗性最终还是不免为资本主义所消解。资本主义在接纳摇滚的同时也把摇滚变成了 一种商品,于是,对抗便成为徒有其表的空洞姿态。着装、配器、舞台动作乃至歌手的个人生活,一切具有极 端色彩的表现形式都是精心制作出来的包装形象。它所表现出来的对抗不过是音乐工厂规模化生产出来的幻象或梦想。

       

   摇滚乐借助工业发展完善其技巧,借助商业拓展其市场,它也接受工商业的改造。落拓不羁的披头士被 改造成温文尔雅的绅士;怒气冲天的庞克们被改造成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主义的明星制使许多摇滚无产者都怀揣着飞黄腾达的梦想。同时,摇滚音乐本身也受制于市场引导。摇滚的市场是心灵的需要,然而,在现代强大的媒体攻势下,心灵的需要已越来越不具有主观性,它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被模式化地生产出来了,这就是时尚。当摇滚成为一种时尚,摇滚的自由精神也就变得苍白起来。

       

   摇滚从“地下”转入“地上”,并且风靡起来终究是件好事。至少,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开放的程度。当一 个社会开始接纳不同甚至异端的声音,它就开始走向健全。但在这种转变之中,摇滚也就面临非摇滚化的命运。 

 

 

(旧文。原载《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第2期,据OCR整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海子:浪漫精神的复活
•  文化冲突中的悲剧人物
•  顶。Know the system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system
•  同感。不过信是相对的。
•  儿子不想学画了
书童2006-11-23 05:41:13
摇滚乐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