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04-03-17 03:47:41
弹拨乐器 (ZT)


(一) 弹拨乐器的分类
  弹拨乐器一般分为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包括: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伽倻琴、扬琴和独弦琴等;
竖式包括: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二)弹拨乐器的特色
  大多数的弹奏乐器都具有音色明亮、清脆的特点。其弹奏方法技巧多样化:右手有戴假指甲 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技巧有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 等。右手丰富的演奏技巧,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 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的穿透力都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和伽倻琴外,一般转调都非常方便。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三)弹拨乐器介绍
1:筝



(1)筝的由来:
  筝,战国时(公元前481-255年)流行于秦地(今陕西省),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亦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传说东晋时桓伊,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不应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谢安。从中可知,在古时,筝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了。到了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弹弦外,还发展成双手均可弹奏的新技巧,张数又扩充为二十五弦,表现手法更丰富了。 筝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时,十三弦筝传入日本,至今,日本的弹筝仍保持一千多年的传统,弦数十三,采用丝弦。朝鲜的伽耶琴,是汉朝由中国传入分化发展的,弹奏时一端放在膝上,一端置于地上。 筝的每根弦用音柱支撑,其音色优美流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 筝由于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手法的区别,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如河南派活跃欢快,山东派刚劲有力,浙江派流美清丽,广东潮州派婉转优雅。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演奏特点,音调与风格也各异,但相互之间又有共同之处。
(2)筝的结构组成:
  筝的音箱是木质长方形,弦张在面板上。过去各地流行的筝,或用丝弦、或用铜丝弦,弦数十二、十三、十五或十六不等,每弦一个柱,用以调节弦长,固定音高,一般是按五声音阶定定弦。 解放后,筝经过不断的的改革和发展,改用钢丝弦(也有因乐曲的需要仍用丝弦的);增加了弦数,现已有十九弦、二十一弦等多种。改革后的筝,音域扩大,音量增加,表现力丰富。
(3)筝的演奏形式
  筝多用于独奏或重奏。在乐队中则多作为色彩乐器或作为弹奏乐器组的一个声部来使用。筝音量较小,若在乐队中使用,应注意音量平衡。
(4)古筝演奏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

2:琵琶



(1) 琵琶的由来:
  琵琶,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有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底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2)琵琶的结构组成:
  现在的琵琶,吸取曲项琵琶的形式,结合秦琵琶的优点改革而成。原先外来的曲项琵琶是木质梨形音箱,曲劲,四弦,四柱(即相位,没有品位),用拨子弹奏。经过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吸取了阮多柱、手弹等优点,发展为十四个柱,由横弹改为手弹。在形制、音域、音色及演奏效果上,已与原先的曲项琵琶大不一样。解放后,琵琶又有了更大的发展,由丝弦改为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增加为三十六个柱(六相二十五品),有十二个半音,可转十二个调;扩大了音域各音量,音色明亮;并改用人工指甲替代手指甲来演奏。所有这些改革,均极大地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
(3)琵琶的演奏形式
  琵琶可用作独奏、重奏、合奏及伴奏。琵琶表现力丰富,既可演奏慷慨激昂、威武悲壮的武曲,又能演奏柔美、抒情幽雅的文曲;可演奏技巧复杂的华彩性乐段,又可演奏宽广、深情的抒情性旋律。

3:伽倻琴

(1)伽倻琴的由来:
  伽倻琴,朝鲜族弹拨乐器。伽倻琴的外形与古筝非常相似。
(2)伽倻琴的组成结构:
  伽倻琴身为木制长方形音箱,张十二根弦(也有十三根弦的),每弦有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演奏时将琴放在地上,一端放在左膝上,也有放在桌上的。
(3)伽倻琴的演奏形式
  伽倻琴音色清雅、悠扬,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常用于独奏的伴奏歌唱。但由于音量较小,若在乐队中使用,则需注意音量的平衡。

4:扬琴



(1) 扬琴的由来:
  扬琴,相传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传入中国,开始流行于我国民间,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现已在全国流行。由于其形似蝴蝶和折扇的扇面,故又称"蝴蝶琴"、"扇面琴"。
(2) 扬琴的组成结构:
  扬琴为木质梯形的音箱,上张若干根钢丝弦,演奏时用竹槌敲击发声,音色清亮,演奏技巧灵活,音域宽大,表现力丰富,可以奏出两组以上的音。
(3) 扬琴的演奏形式:
  扬琴以竹制的双签,分握左右两手,击弦发声,善于演奏快速跳跃的曲调,活泼流畅。扬琴原来转调不便,后来发展成推拉滚珠式转调扬琴,十二平均律扬琴,并制成了音域宽广、加有踏板刹音的大扬琴。扬琴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戏曲、曲艺各剧种中的主奏乐器,还往往作为二胡等一些独奏乐器的伴奏乐器。扬琴发展了琶音、刮音、按音等手法,能奏复调及多种伴奏织体,成为一种独奏乐器。

5:琴



(1)琴的由来
  琴,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乐器之一。琴的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末期的《诗经》。琴的出现,当然远在《诗经》成书之前,周代(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已十分普遍。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尚书》即:"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当为琴之前身,但这还只是传说。《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论语.阳货》中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的记载,都说明当时使用的普遍。在东周时,各国乐官多精通艺,如楚国钟义、晋国师旷等。春秋战国时,著名琴家和琴曲已经很多。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七弦琴,都与现在的古琴构造相似(但无徽)。魏人稽康(224-263)《琴赋》中述"徽以中山之玉",和"弦长故徽鸣",表明当时已经有以徽位定泛音的办法,乐器已大体定型。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近代则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2)琴的组成结构
  古琴琴身是个狭长的木质音箱,上加厚漆,有七根弦。长约一百三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厚约五厘米,琴宽的一端为头部,下面有七个右以调音的小轴,叫做轸,腰部下面有两个系弦的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琴面上有七根弦,外侧为最低音,向内渐高,它的定弦,根据调性和曲调的不同,有多样的变化,多以五声音阶定弦。。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做徽。一般用贝壳、金、玉或磁等物质制成,它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同时据以规定徽分或按音位置。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在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3)古琴的演奏形式
  古琴音色富于变化,技巧丰富,既可演奏旋律,也可演奏琶音、双音与和弦,有很强的表现力。常用于独奏、小型合奏(如琴箫合奏)以及歌唱的伴奏。古琴音量极小,在演奏时一般都加扩音器。古琴一般宜于表现古雅、抒情、深刻、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 古琴作为弹弦乐器,定弦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C,D,F,G,A,C,D七音。琴弦左侧有琴轸(调音轴),右侧弦距较宽,以便弹拨。琴面上无相、品,只在琴弦外侧镶嵌了十三个用贝壳或于是做成的小圆点,称作"徽",表明泛音位置,提示按弦。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演奏方法非常丰富,不下五十余种。有三类:音质有散音(即空弦)、泛音、按音;右手弹奏技法有掰、托、抹、挑、勾剔、打、摘、轮等,可同时奏两音;左手按弦技法有吟、揉、绰(上滑音)、注(下滑音)、上(音后上滑)、下(音后下滑)、进复(上滑后退回原位)、退复(与进复相反)等。各种技法的结合,使古琴发出十分多样的音色和具有丰富的润饰旋律的可能性。和其他民族乐器不同,古琴大多在文人,即文化层次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因此他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活动结合紧密较深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在表现意境、讲究韵味、追求古朴典雅、清渺溃远的精神境界方面,有独到之处。
(4)古琴演奏的代表作品
  古琴传统曲目非常丰富。现常演奏的有五十余首:《幽兰》、《广陵散》、《流水》、《关山月》、《渔樵问答》、《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潇湘水云》等等。

6:热瓦普

(1)热瓦普的由来
  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弹弦乐器。流传在塔吉克族的叫拉布卜。十四至十五世纪已出现。清代列入四部乐。
(2)热瓦普的组成结构
  热瓦普音箱半球形,木质,蒙以蟒皮,张五根金属弦,多个音品(改革的热瓦普音品可多至二十六个)。
(3)热瓦普的演奏方式
  热瓦普的音色响亮,多用于合奏与伴奏,亦可作为独奏乐器使用。独奏乐曲为木卡姆或民歌的曲调,现已有不少新的独奏作品出现。

7:冬不拉



(1)东不拉的由来: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弦乐器,是新疆地区弹唱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2)东不拉的组成结构
  东不拉的音箱为木质的,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上有九个缠皮线的品位,张两根弦。解放 后,冬不拉经过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音域得到扩大的同时增大了音量。制成高低不 同的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高、中音冬不拉的音色明亮、清脆、技巧灵活,。
(3)东不拉的演奏方式
  作为新疆地区弹唱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东不拉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般用于自弹自唱、独奏与合奏等。

8:阮 `



(1) 阮的由来:
  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借鉴了筝、筑、箜篌等乐器的 基础上创制而成了弹拨乐器--阮。阮在过去称为琵琶,后人称秦琵琶或月琴。
(2)阮的组成结构
  阮的音箱为圆形,直杆,张四根弦,有十二个柱位,每个柱位横贯于高低不同的四根弦之 音,为四弦所共用。解放后,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在形制上有小阮、中阮、大阮、低 阮四种,品位增加到二十四个,扩大了音量,音色变得更为柔美。在器乐合奏及伴奏里,阮成为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一般常用的有大阮和中阮两种。

9:柳琴



(1)柳琴的由来:
  柳琴的得名源自其外型--柳叶状,所以叫柳琴或柳叶琴。是苏北鲁南一带的柳琴戏及安徽 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2)柳琴的组成结构
  最早的柳琴是二弦,七品,丝弦,用拨弹奏。解放后,柳琴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制成 了高音柳琴,将二弦七品必为四弦二十四品,依半音排列,扩大了音域。便于转调;又改丝弦为 尼龙缠弦,增大了音量,使音色更加优美。
(3)柳琴的演奏方式
  苏北鲁南一带的柳琴戏及安徽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高音柳琴丰富了民族乐队弹拨乐组的 高音部。

10:三弦

(1)三弦的由来
  三弦,又名弦子。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都有三弦。三弦原只有小三弦,相传在十九世纪中期,直隶(现在的河北省)高阳县木板大鼓说唱艺人马三峰,根据小三弦的形式,创造了大三弦,这 之后受到当地北方说唱艺人们的欢迎。从此以后,三弦就有大小两种三弦,同时流行。特别在伴 奏说唱音乐方面,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
(2)三弦的组成结构
  汉族的三弦有椭圆开头木质、两面蒙皮的扁平鼓头(即音箱),它以琴杆为指板,无品位。
(3)三弦的演奏形式:
  三弦主要用在伴奏说唱音乐方面。

11:弹布尔

(1)弹布尔的由来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弹弦乐器。早在十五世纪就已出现。清代列入廓尔喀乐,今天流传的弹布尔是经过千百年的进步而功能更为完善,与以前的弹布尔有一定的差异。相传十四至十五世纪, 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
(2)弹布尔的组成结构
  弹布尔的音箱为木制瓢形,琴杆较长,上张钢丝弦五根,两根外弦为一组,中间一根弦。指 板上通常有16个缠丝弦的品位,外弦是用于演奏主旋律,中弦和内弦则是用于伴奏的。
(3)弹布尔的演奏形式:
  弹布尔通常用于独奏、合奏。

12:月琴



(1)月琴的由来:
  如果您知道三大件是指京剧、京二胡和月琴。那么,您对月琴一定不会陌生。 月琴是由阮衍变而成,在民间流传很广,音色清亮。唐代己有月琴之名
(2)月琴的组成结构:
  早期的月琴与阮相似,音箱为圆形木制的,但也有八角形的,张四根丝弦,分成两组,每组 两面三刀弦的音高相同,品位为七品。通常是五度定弦,用拨弹奏,音色清亮。到了清代,演变 成现代的样子:琴颈缩短、缩小,音箱呈满圆形。月琴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用红木、 紫檀木制成琴颈和音箱边框,由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边框。桐木制成面板和背板,箱内 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音域为两个八度。解放后月琴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长 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龙缠钢丝弦。八十年代制成 长杆月琴,长80厘米,缚弦下移,增置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音梁。三十品,定弦 g、c1、g1、c2。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其中一种加宽了琴颈,品位增多至二 十四品,按半音排列,便于转调;弦改为钢丝尼龙缠弦。音色清脆、柔和。
(3)月琴的演奏形式:
  常用于戏曲、曲艺伴奏及独奏、器乐合奏。技巧有 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常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梅花三弄(古筝)

可能你不会喜欢呢2004-03-17 05:34:12
谢一下你,不叫你嘟嘟脸啦,这名_
fairy2006-07-24 18:00:37
回复:谢一下你,不叫你嘟嘟脸啦,这名_
fairy2006-07-24 18:02:03
回复:回复:谢一下你,不叫你嘟嘟脸啦,这名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