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埃内斯库是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技巧娴熟。他以动人的民间音乐素材、雄浑的气魄,体现了罗马尼亚人民丰富的情感,为罗马尼亚的音乐在世界上赢得了荣誉。
管弦乐《罗马尼亚音诗》是乔治·埃内斯库的第一号作品,它由一系列描写罗马尼亚的乡村景色的小曲组成。其中有《节日的前夕》、《仲夏之夜》、《黎明》、《人民的欢聚》和《人们跳起了霍拉舞》等。整个乐曲是由田园式的、标题性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了节日前夕,仲夏时节乡村宁静的气氛。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他描绘了雷雨交加的场面。接着,又描绘了雨过天晴,雄鸡报晓的自然景色。最后,在节日钟声的鸣响下,村民们跳起了热烈奔放的霍拉民间舞蹈,整个乐曲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部分里,还出现了罗马尼亚国歌的曲调。从这部作品所应用的素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和爱国热情。
《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作品11号之一,创作于1901年。这是埃内斯库二十岁那年,根据莱乌塔尔的一首民间歌曲的曲调作为主题写的。全曲带有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特色,它以活泼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配器手法,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罗马尼亚人民欢度节日的生活画面。乐曲一开始,先由单簧管和双簧管此呼彼应地演奏牧歌式的乐句,它们好似山谷中响起牧笛的回声。随后,出现由分解和弦引出的一段欢乐的曲调,描写山区的自然美景。树叶被轻风吹拂着沙沙作响,小鸟在枝头雀跃欢唱。人们为美景所陶醉,也禁不住放声歌唱,这个旋律是抒情性的。随后,人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速度加快,这里运用了霍拉等四种民间舞曲,它们都带有欢乐的特点。最后,乐曲在极为欢腾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D大调第二罗马尼亚狂想曲》写于1902年,编为作品11号之二。它也是运用莱乌塔尔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写成的。但是它和《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在情调上完全不同,它是史诗性质的,就好象一首叙事诗。乐曲开始有一个短小的引子,好似一个人在讲故事。然后,由弦乐器在低音区演奏出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它反复了两次。由于木管和其它乐器不断加入,配器色彩十分丰富,它表现了罗马尼亚是个美好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和如画的景色。经过一个小过门,引出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对答句,它们好象牧笛在山谷中的回声,引子中的旋律再次出现,提琴的震音把人们带到外族入侵年代的痛苦的回忆之中。英国管演奏一段哀伤的旋律,直到定音鼓轮奏进入,好似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乐曲在力度上不断加强,后半部引入铜管乐器,表现出人民的悲愤情感。当这种悲愤情感达到高潮时,使用一声定音鼓强音结束了痛苦回忆。随后,乐曲逐渐地趋于平静。由木管只奏出田园风的风调,情绪是美好、恬静的。不久,引子中的动机又出现了。最后,由小提琴独奏出一段风格浓郁的舞曲,表现独立后人民的欢乐情绪。乐曲最后在美好幸福的气氛中结束。
转载自:中国音响网
曲目:
1.《罗马尼亚音诗》作品1号
2.《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作品11号之一
3.《D大调第二罗马尼亚狂想曲》作品11号之二
下载:埃内斯库《罗马尼亚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