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提琴之声系列之——《伦敦大提琴之声》
指挥:杰弗里·西蒙
演奏:伦敦爱乐乐团
皇家爱乐乐团
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
爱乐乐团
40把大提琴合奏是什么声音?是一种气势非凡的雄亮磨弦声。由于演出者俱属高手故合作时得心应手,弦声整齐步伐划一,乐声几乎如出自一个巨型大提琴。
1993年的某一天,来自皇家爱乐、伦敦爱乐、爱乐乐团和BBC管弦乐团的40位大提琴“台柱”,云集伦敦Gospel Oak大厅在Geoffrey Simon的指挥下,同台录音。整个录音只有20多分钟,且每位大提琴家的行程紧湊,能夠在一起合作演奏的机会不多,这使得他们留下的5首作品更显弥足珍贵。这5首美到令人忘记活着的演奏分别是:圣-桑的《天鹅》、拉赫玛尼诺夫的“VOCALISE”、卡萨尔斯的《撒旦》、巴尔考比的《绿袖子》和伯恩斯基为“西城故事”所作的主题曲《今夜》。 就音乐而言,这是一次创世纪的合作,但就录音而言,这更是一套成功的音响记录。在理想的Hi-Fi系统中,我们见到了一群明确的乐器形体,及一处现场的重现。40把大提琴圆润欲滴,犹如新鲜奶油般柔滑的音质,以及他们群感一流的合奏,听起来好像一块巨大的天鹅绒的舞动,此起彼伏之间带出玲珑优雅的曲线,眼前疑是一片波澜壮阔的“弦海”。
曲目:
01.The Swan
02.Vocalise
03.Sardana
04.Greensleeves Suite
05.Tonight, from West Side Story
试听
伦敦提琴之声系列之——《伦敦中提琴之声》
指挥:杰弗里·西蒙
演奏:圣马丁室内乐团
BBC交响乐团
伦敦爱乐乐团
英国国民歌剧团乐队
这张《伦敦中提琴之声》阵容的配备是48把中提琴,中提琴手分别是来自圣马丁室内乐团、BBC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和英国国民歌剧团乐队。
曲目的选择上,流行和古典兼而有之,每一首都保证有“入耳即溶”的可听性,而编曲及录音则更有精进,发烧和不发烧的人听后都会乖乖地“举手投降”!
9首经过改编的作品雅俗共赏。计有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黑人歌剧《波姬与贝丝》中的著名插曲《毋需如此》(这段音乐曾被海飞兹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是很受欢迎的保留曲目),韦尔的“KIDDUSH”,肖斯塔科维奇的《嘉乐舞曲》,德沃夏克的《E小调斯拉夫舞曲》,格里格的《哈姆雷特到达讲台》,拉威尔的《悼念婴孩的孔雀舞曲》,普罗科菲耶夫选自《战争与和平》的“圆舞曲”,美国流行歌曲创作大师Bacharach的代表作之一《这位老兄爱上了你》以及Strayhorn的爵士风作品《搭乘“A”号列车》。这些曲目相信能使从来不听音乐的人也把耳朵高高竖起,随首曼妙的旋律忍不住翩然晃动。
如果要想最真切地体验弦乐群那如同丝绒一般柔滑优雅的绝妙音质,甚至象管弦乐团的弦乐编成一样分大提琴各声部来体验的话,这张名碟绝对是上上之选!
曲目:
01.It Ain't Necessarily So from 'Porgy and Bess
02.Kiddush
03.Galop from 'Cherymushki
04.Slavonic Dance In E minor
05.Arrival Platform Humlet
06.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07.Waltz from 'War and Peace'
08.This Guy's In Love With You
09.Take The 'A' Train
试听
伦敦提琴之声系列之——《伦敦小提琴之声》
指挥:杰弗里·西蒙
演奏:伦敦爱乐乐团
皇家爱乐乐团
爱乐乐团
名不见经传的英国CALA公司把伦敦爱乐、皇家音乐和爱乐乐团的48位小提琴高手悉数召来,同台献艺,录出了这张CD。这张CD究竟有多迷人呢?首先,是音乐的本身迷人。听完第一首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你就可以值回全部碟价。那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将德沃夏克那种斯拉夫人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任凭你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而那48位小提琴组成的重弦乐合奏,绵密的群感,特别厚实饱满的音色,都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成片舞动的丝绒。我想曾经听过曼托凡尼乐团演奏的人,都可以找回那种叫人喜极而泣的“弦海”特质,并在心中激起最大的共鸣。
曲目:
01.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02.Csardas
03.Summertime
04.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05.Sabre Dance from Gayaneh
06.Romance from the Gadfly
07.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08.Hungarian Dance
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