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卫国战争第一歌 《神圣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纳粹军队攻入苏联。炸弹摧毁了千百座城市, 成千上万的和平居民死在炮火中。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 怀着痛苦和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起来,巨大的国 家…”。战争的第三天,这首诗登在了消息报和红星报上(后来 获得斯大林文艺奖)。当天,一名红军指挥官拿着报纸去找红 旗歌舞团的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这首诗道出了所有苏联人的心 声,也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罗夫,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遍又 一遍地念着这首诗。他连夜把这首诗谱成了歌。第二天早上他 把歌抄在排练厅的黑板上,来不及油印,也来不及抄写 合唱分 谱,大家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抄下了词和曲。 6月27号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 了这首歌。据亚历山大罗夫的儿子博利斯·亚历山大罗夫回忆 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抽着烟的士 兵们听完了《神圣的战争》的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站了起来, 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 遍……”。 《神圣的战争》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在 苏联歌曲编年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 的音乐纪念碑”。这首歌有一个特色,在节奏上是三拍子写成, 却具有队列进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阿列山大·瓦西里耶维 奇·亚历山大罗夫(1883-1946),苏联人民艺术家(1937), 苏联国家文艺奖(1942、1946)获得者。他生于农民家庭。 1900年至1902年就读于彼得堡音乐学院,1909年进入莫斯科音 乐学院作曲系和声乐系,1913年以大银质奖章毕业。1928年苏 军红旗歌舞团创建时任团长、艺术指导及合唱指挥,直至1946 年逝世。亚历山大罗夫是苏联国歌(1943)的曲作者。他最 著 名的作品有《神圣的战争》、《苏军之歌》等等。 保卫莫斯科》影片中一个镜头:苏军红旗歌舞团要上前线演唱, 可指挥官不同意,因为歌曲是俄罗斯人的生命,而红旗歌舞团 又是苏联红军的最宝贵的财富。于是红旗歌舞团的宏伟演唱被 通过战地电话线传遍整个莫斯科战场,刚从军事学院毕业出来 的年青的炮兵军官们在电话中听着听着,放下听筒走向炮位向 炮群发出了果断而有力的声音:“放——”!歌曲中那排山倒海的 气势全都融合进排炮的轰鸣之中。“我们身后就是广阔的俄罗 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此时就是一个胆小鬼也会冲锋陷 阵,一往无前的。能产生这种歌曲的民族怎能被征服?想起我 们那场战事的歌曲,软绵绵的十五的月亮,除了叫人想家想老 婆,如何能激起男性阳刚的豪情和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士气? 还有那个更早的《军港之夜》,简直是软绵绵的打情骂俏,对 比苏联亦有个叫《海港之夜》的老歌,那格调真是一个天上一 个地上。前些日看过一个不知名的俄国电视剧,一个片断印象 颇深,一个小孩在地铁中用手风琴轻轻而慢慢地拉起了 《海港 之夜》,孩子本身不了解这段音乐,但旁边的老 人们围拢了过 来,他们的面部表情随着音乐而丰富地变 化着,他们在回忆, 回忆那激情如火的过去。这样的歌 曲和着一种精神已经深深地 溶进了一代人的血液里。《 神圣的战争》这首由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作词,苏军第一 任红旗歌舞团团长阿列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作曲 的伟大歌曲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我不由想起 了另一首《春天来到战场》(又名《夜莺》)歌曲:“啊,明天 又要拿起枪,生活使我们这样,离别了妻子和田园,坚强地走 上战场,战斗中步步向前,我们要打回家乡!夜莺啊夜莺,你 不要唱,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令人感动又催人振奋,这 就是苏联红军在保卫祖国时的伟大激情。 现在诸位听到的 就是由苏军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演唱的《神圣的战争》, 在宏大的气势之中,请注意仔细听听其中突然转从轻轻而起越 来越响的“滚滚沸腾,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段,力量 并非仅仅体现于响亮,如同电影《上甘岭》主题歌中的“这是美 丽的祖国……”的叠句首先是轻轻地合唱出来而后越来越响一样 (它比现在晚会中演唱此歌合唱段时一开始就扯起嗓子喊出来 的要有力感人得多)。伟大的歌曲,每每欣赏,总使人振奋激昂。 http://www.htang-idc.com/music/zhanzhen.w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