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联奏(2)-(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贝多芬(月光)--舒伯特(小夜曲)]
时代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
与海顿、莫扎特不同,在维也纳贝多芬过着一种更为自尊的、有保障的艺术家
生活。贝多芬虽与贵族保护人往来,但人格是完全独立的,偶尔甚至是粗暴的。他
不再需要像海顿、莫扎特那样,为了保护人或约定者的特别需要而仓促地写作。贝
多芬是发自内心而创作,为理想中的广大听众而创作。
贝多芬有前辈音乐家们未曾有过的广博的社会阅历。贝多芬个人生活经历的
痛苦与他艺术事业的辉煌形成巨大的反差。当他在维也纳刚刚站稳脚根,美好前景
的艺术之门向他敞开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不可治愈的耳疾在迅速地恶化,最终必然
要完全丧失听觉。
贝多芬的作品数量比海顿和莫扎特少,他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的,构思一部作品,
捕捉到一个理想的乐思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比前两者更富有个
人独创性。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古典交响
曲体裁和奏鸣曲式的音乐形式,然而他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充实丰满了这些音乐形式
体裁。
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完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引路人。他的音乐对于时
代与个人的情感表现,宏伟的戏剧性和对自然的依恋等都为浪漫主义开启了通向新
时代的大门。
浪漫主义音乐时代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
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
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浪漫主义音乐抛
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
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
是其全盛时期。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
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
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
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
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