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2008-11-27 19:11:18


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妈妈的吻》、《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出自谷建芬的笔下;毛阿敏、那英、孙楠等歌坛大腕,也都出自她的门下。    印象中谷建芬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接近的人,在媒体上曾见她不留情面地批评人。其实,她一般不愿接受采访,因为她“知道”很多媒体采访她,其实是对她的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她觉得作为搞创作的人更关心自己作品的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因而不愿作品以外的花边更多地渲染作者。她说:“作者说话是通过作品有感而发,听众则通过作品感觉作者的个性、人品,我不愿其他东西干扰或者说污染这种渠道。”    谷建芬的父母是从山东威海漂洋过海到日本谋生的。在日本出生的谷建芬最初并不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的纯正的中国血统意味着什么。1942年的一天,年仅7岁的谷建芬无忧无虑地坐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店门前,香甜地吃着日式小饼。母亲疯了一样地冲过来,抱起她就往码头跑。年幼的她问妈妈要去哪儿,妈妈说“回国”,她又问“什么国”,幼小的谷建芬并不懂得中国是自己的祖国。坐了几天的轮船,一家人终于在一个码头下了船。看见街上到处都是粪便,人力车,小建芬就对妈妈说,这地方又脏又乱,咱们回家吧。妈妈说,日本的家没有了,这儿就是咱们的家。    谷建芬就这样从日本大阪回到中国大连,开始了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无怨无悔的人生。从小,谷建芬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觉得歌声带给她的东西是那么美好,有时候又觉得歌声带给她一种说不上来的悲伤,音乐就好像是她生命里不可缺少的。所以,长大后谷建芬一直也没有离开音乐。  1950年,谷建芬进入旅大文工团,学习钢琴并担任伴奏。1951年考入东北鲁艺(即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现为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5年毕业。然而在她参加工作的第3年,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她被下放到江苏一处农村参加劳动改造。尽管谷建芬离开了她心爱的钢琴、曲谱,整天与庄稼、水田打交道,但她的心里从未泯灭对音乐创作的渴望,她不断地汲取着民间歌曲丰富的营养。   1976年,中国从历史的低谷中走出,谷建芬才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和权利。“文革”结束后的拉丁美洲六国之行,使谷建芬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拉美六国,谷建芬耳濡目染了那里的歌手和人民融成一片,歌唱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能引起群众强烈共鸣的歌来,一定要把歌唱到人民的生活里去,唱到人民的心里去。谷建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她的诺言。   获得新生的谷建芬对创作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每天坐在钢琴旁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时候的她每年都要创作近百首歌曲。压抑已久的巨大能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谷建芬到了完全忘我的境地。   谷建芬自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艺专毕业之后,一直担任当时的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的创作员至今。起初,她以创作舞蹈音乐为主,70年代末转向通俗歌曲创作。“人们从我的歌声里面看不出老太太好像还有些难受的事,还有些想不通的事。我当时为什么那样写呢?我觉得我得到的这种创作自由不容易。我20 多岁从学校出来,到40来岁,这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可是一眨眼过去了,由于没有创作自由,心里好闷。40多岁我才等到有创作自由的这一天,好像是火山爆发一样,憋在心里那么长时间的好多好多话就化成了歌。我觉得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去哀叹,没有必要去怪罪谁,参加运动的革命群众过得也挺苦的。所以欢天喜地,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敞开胸怀去迎接、拥抱这个新生活。唱还来不及呢,就是当时的心态,所以作品都是‘暖色’的。”
点击播放:张振富/耿莲凤 -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点击播放:龚玥 - 妈妈的吻 点击播放:朱琳 - 烛光里的妈妈
那就是我 - 作曲:谷建芬;作词:晓光;演唱:關貴敏唱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 作曲:谷建芬; 作词:韩先杰; 翻唱:碗叮当网友
法国薰衣草2008-11-27 23:14:50
蛙蛙节日快乐!
tryToDoIt2008-11-28 1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