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圆舞曲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节奏型,简言之就是嘭恰恰三个节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但又不是象附点拖得那么明显,而且第三拍不象其他圆舞曲那么弱。再说得仔细点就是它的第二拍有点向前赶,形成1-2较短,2-3拍较长的情况。来源是维也纳宫廷女士们跳舞时都要在那一拍转圈,可能是不赶一点会转不过来吧。 这就是维也纳圆舞曲“味道”所在。但这种区别说来简单,没有其它乐队能象维也纳自己的乐队和指挥这样,用维也纳圆舞曲思维,用维也纳圆舞曲表达,成为演奏时自觉的行为,因为他们是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气氛里,不需要去想,自然就发挥出来了。其它乐队要模仿这种节奏,生硬不说,最要紧的为整个乐队打节奏底的低音乐器,很难一直保持整体一致的节奏型,因为大家都是刻意的。另外,维也纳爱乐的音色整体上成金色,这也是区别与世界上任何一支乐团的独特之处。
所以,要听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的乐队不行。新年音乐会各种指挥走马灯似的换,指挥有权选曲,但无权要求乐队按照普通的三拍子节奏演奏。而且指挥也知道,乐队完全有能力按严格的三拍子演奏(否则其它乐曲就没法听了),但这正是维也纳乐队的特色,失去它就不是维也纳了。
约翰·施特劳斯,毫无疑问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代表,一曲兰色多瑙河,千古绝唱。
博斯科夫斯基 (Will Boskovsky), 奥地利人,维也纳音乐的专家,施特劳斯作品最佳诠释者之一。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 - 1909年生于奥京维也纳,9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7岁即获克赖斯勒小提琴大赛首奖,其后走入独奏及室内乐演奏,1932年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1939年经该口指挥克纳伯兹布许 (H. Knappert*****usch, 1888-1965)提拔为四位首席之一。除此之外,他当时也兼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以及维也纳学院附设小提琴学校的校长,并自组维也纳八重奏和维也纳爱乐四重奏等室内乐团。
1954年博斯科夫斯基首度担任著名的维也纳新年演奏会指挥,其后每年即在该演奏会指挥,前后达放十年之久。博斯科夫斯基以史特劳斯家族音乐的诠释者享誉乐坛,1969年荣任维也纳史特劳斯管弦乐口指挥,两年后自维也纳爱乐引退,从此专心于指挥的职事,并进而赢得了「维也纳音乐」最佳指挥的美誉。
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的唱片录音,除深受欢迎的史特劳斯圆舞曲外,以1969年和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共演的「莫扎特舞曲全集」(Decca出品),以及其后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奏的约翰史特劳斯 「蝙蝠」最为脍炙人口。尤其「蝙蝠」一曲所表现的清新和活力充沛,充分显示了他对维也纳轻歌剧旋律和曲式的天性才华。
介绍来自网络。谨在此感谢上传音乐的网友。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追了快一个月,这两天最稳定了,赶快送出。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金碧辉煌的舞厅,帅气的维也纳响鞭, 不会跳也要来转几圈!
谢谢雅雅带我们遨游音乐殿堂,美的享受!(zt)顶雅雅好帖!
置身金色音乐厅欣赏圆舞曲之王的不朽经典~~~谢雅雅的新年大礼!
在圆舞曲的优雅轻盈欢快的节奏里,听到了新年在飞快地向我们跑来。。。
施特劳斯圆舞曲, 永恒的经典!!! 谢雅雅和遥遥!
谢谢花园MM喜欢,不会跳没关系,自己转几圈也是享受。
无法亲临大厅享受,在KD的金色大厅也是一样。谢谢夏风。
谢谢一程歌喜欢,你的帖子才美啦,俺要多下功夫玩flash了。
施特劳斯圆舞曲曲曲11曲曲曲曲曲曲曲曲曲22曲曲曲曲曲曲曲曲曲33曲曲曲曲曲曲曲曲曲44
★★★共记闪亮的日子★庆中坛小学落成兼为兔歪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