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祖国" 据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载:1997年旅居法国的华侨为迎接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节,聚会在巴黎,有人提议, 唱一支故乡的歌曲吧! 一位在劫难中来到巴黎的女钢琴家在琴键上奏出了一个前奏—— 于是,人们异口同声地合唱起一支令人心荡神驰的歌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歌声飞出楼窗, 在凯旋门的上空,在高耸着艾菲尔铁塔的蓝天中飘荡, 它融汇着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时过十年,沈阳歌舞团的青年歌唱家马太萱来到新加坡演出。 她以特有的甜美歌喉,唱起了《我的祖国》,台下竟有许多华人 击节而和之,演出升腾起一个高潮…… 最令人难忘的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香港著名歌星 奚秀兰女士穿着一身华丽的演出服在迷离变幻的灯光中走到台前, 她玉颈微偏,香腮一展,从两片红唇中飞出一曲深情的歌声。 啊,《我的祖国》,这遍布五洲四海的龙的传人共同喜爱的歌曲, 一下子拨动了荧屏前数以亿万计的电视观众的心弦。 “一条大河波浪宽……”优美动人的旋律瞬间响彻大地,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雪山哨卡,南海列岛…… 在唐代,有人说凡有井水处, 就有乐天诗。 今天,有人说,普天之下,凡有龙的传人的地方,就有《我的祖国》。 自1956年初郭兰英在《上甘岭》中唱过这首歌曲后,30多年来,李波、 仲伟、马王涛、彭丽媛、万山红,多少著名歌唱家演唱过它?亿万人民 多少次在不同场合表演或歌唱过它?恐怕谁也难以数计。 一位作家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感情的闸门。《我的祖国》是股激流, 能冲开每座感情的闸门。 《上甘岭》正在上映。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某部七连战士打得很艰苦, 很顽强,全连一百多人,只剩下指导员,护士小王, 一排长和两个战士了。阵地上一片焦土,他们还守在坑道里, 没有食物,没有医疗,甚至已没有了水! 重伤的指导员已濒临死亡的边缘,他没有遗憾,只有请求: “小王,请再给我唱唱《我的祖国》吧!……” 护士小王含着热泪唱起来,指导员也随声合唱,战士们也含泪加入了, 指导员在深情的歌声中合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了…… 有多少人在这悲壮动人的歌声中潸然位下啊? 50年代,我第一次看《上甘岭》时流泪了。80年代, 当彩色影视已占领了荧屏银幕后,我再一次看这部黑白片, 仍难遏止泪泉的涌流。 刘炽说,我是以全部的感情和积累投入影片《上甘岭》音乐创作的。 1956年,延安时代的战友,《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找到刘炽, 让他承担影片的音乐创作。看过脚本,刘炽大为振奋,欣然从命。 进入创作了。为这支《我的祖国》沙蒙向刘炽提出: “我希望这支歌随电影的演出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 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 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门!……” 《我的祖国》传唱极广,至今仍是最受人们热爱的歌曲, 郭兰英的歌声被铭记在亿万人们的心之中。 据悉,当年《上甘岭》导演沙蒙对词曲作者乔羽和刘炽提出要求: 哪怕将来片子没人看了,歌曲还能流行。而如今不仅歌曲传唱不衰, 影片《上甘岭》中的革命精神仍在激励着人们。 《我的祖国》是一段岁月的歌,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 七十年代青年人为之怦然心动的流行歌。 岁月虽逝,世界已改,但只要歌声响起,我们便禁不住热血涌动, 心中泛起无可名状的波澜,因为这些旋律挟裹着我们一段宝贵的生命, 承载着我们青春年华的无尽悲欢。 刘炽(1921-1998)陕西西安人,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 15岁参加红军,在“人民剧社”当小演员,1939年到“鲁艺”学习, 1945年参加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 刘炽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后来在中国煤矿文工团担任领导。 刘炽写了500多首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有10部歌剧、 10部大合唱、10部电影音乐,其中较著名的有歌剧《白毛女》 (合作)、《牧羊姑娘》(合作)、歌曲《新疆好》、 影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影片《英雄儿女》 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舞蹈音乐《荷花舞》等。 乔羽(1927-)词作家,剧作家。生于山东济宁市。 1946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人民大学前身)中文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50年代在河北体验生活时, 曾任县委书记。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 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文艺界)、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 撰写的歌剧剧本《果园姐妹》,1954年获宋庆龄亲自颁发的 儿童文学奖。60年代创作的剧本《刘三姐》、 《红孩子》被拍成电影。曾创作话剧《杨开慧》等等。 先后为近百部影视片配写了歌词,如《我的祖国》、 《牡丹之歌》、《心中的玫瑰》、《说聊斋》等。还创作了 《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等歌词。 出版有《乔羽的歌词》、《小船儿轻轻》、 《方城初集》等。夫人:佟琦。 郭兰英,著名歌剧、晋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930年, 山西平遥香乐村人。她幼学山西中路梆子, 12岁在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一举成名; 14岁在张家口挂头牌,享誉塞外剧坛;1946年秋, 她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 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演出秧歌剧《王大娘赶集》、 《夫妻识字》和《兄妹开荒》等;1947年加入华北 联合大学戏剧系边学习边参加演出;1948年8月转入 华北大学文工一团,同年在石家庄首次演出《白毛女》 获得成功;1949年以《妇女自由歌》灌制了第一张唱片。 建国后,她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歌剧院和 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担任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 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她于1982年告别舞台, 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番禺创办郭兰英 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 http://141.210.1.58/~dwang/alb/MyMotherland.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