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Bejart- bolero de ravel 1/2
Maurice Bejart- bolero de ravel 2/2
最近从图书馆借回一本书audiobook 叫《Les Rêves En Mouvement》, 是法国现代舞蹈家:Maurice Béjart的在法国电台的谈话录音集,他谈的内容很广:从他的最初从事舞蹈到他对职业怎么看,文化的交融碰撞;音乐的重要性,歌剧对他的影响,还谈到了对他颇有影响的一些作曲家如瓦格纳Wagner,还有与众多音乐家画家等艺术家的交往和友谊, 如斯塔温斯基(Stravinsky),电影作曲家Nino Rita(及其电影教父音乐作曲家) 西班牙和著名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说了很多趣事,比如说当朋友介绍他认识斯塔温斯基时,他如何激动,而后与斯塔温斯基合作,当斯塔温斯基来看他们排练演出时见要上楼梯便说,有楼梯我上不了,贝雅他说他就抱斯塔温斯基就上楼, 他说他那时年轻力大,斯塔温斯基也很瘦小,45公斤这样, 可听斯塔温斯基的音乐时你不会觉得他瘦小,而是觉得他是一个巨人。贝雅还说到和达利的交往,说有一次达利的画被拍卖时,达利被友好地关在洗澡间并被告知:画没成交前,你别出来。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当Maurice Bejart在谈到著名英国摇滚乐队Queen的领衔主唱Freddy Mercury时,他深深地为Freddy Mercury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并很想为他做点什么,他很动情地说:有些人与你走在一起是因为艺术观点等相同,有的人你看到他(她)就会有种亲切感,就像你的家人,就像和你共事很久的同事一样,Freddy Mercury (对我)就是这样的人,他对Freddy Mercury 也相当了解, 说Freddy Mercury 5岁就学钢琴,弹得一手很好的钢琴,作的曲子也是很感人,所以他就编排了《Queen》的舞蹈来纪念Freddy Mercury。
莫里斯 · 贝雅被认为是最富有创新,最有影响二十世纪的舞蹈大师之一,也是最受争议的欧洲舞蹈家, 他能有这么超前的意识, 也是与他来自的家庭有些关系,贝雅是哲学家的儿子,他的父亲Gaston Berger是法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实业家,Gaston Berger以分析德国哲学家Edmund Husserl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的现象学和Character structure而著称,而Edmund Husserl 被后人认为是现象学之父。
很遗憾我在法国多年却从来没去看过Maurice Bejart舞蹈团的演出,那时很少想过要去看演出听音乐会,忙学习工作生活,也见过电视介绍过他,那时觉得他的舞蹈好现代抽象,等现在感兴趣时,Maurice Béjart先生已经离开人世了,如果以后有他的舞蹈团演出,争取去观看欣赏,以弥补心中的遗憾。Maurice Bejart说话语气非常和蔼可亲,去图书馆本来是去其他东西的,却听到了贝雅先生对人生,音乐艺术的谈话,意外得到了新的收获, Merci beaucoup Mr Maurice Béjart !
2007 年 11 月 22 日星期四的清晨, 2O 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大师之一、法国舞蹈家莫里斯 · 贝雅,在瑞士洛桑大学的医学院里因肾脏与心脏的双重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享年 80 岁。
莫里斯 · 贝雅. (Maurice Bejart , 1927—2007) 法国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和舞团团长,现代芭蕾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名莫里斯 · 让 · 贝尔热,从舞之后,因崇拜法国 17 世纪的大戏剧家莫里哀,而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莫里哀夫人的姓氏 “ 贝雅 ” ,而这个名字也恰巧是他母亲婚前的名字。生于法国马赛,卒于瑞士洛桑。深受哲学家父亲加斯东 · 贝尔热的影响,自幼博览群书,并随其父学习过汉语,毕生对中国的《易经》情有独钟,每两年必须重温。 14 岁那年因为体质纤弱而就读于马赛芭蕾舞学校,不料一发而不可收,随后去伦敦随俄国名师维拉 · 沃尔科娃深造, 18 岁在法国维希登台,后来到达巴黎,随罗兰 · 佩蒂等名家巡演,曾在国际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出任男主演,演绎过许多古典和现代芭蕾剧目,并在此期间为瑞典的舞蹈片编导了自己的处女作《火鸟》 (1959) ,从此一夜成名。
自 1953 年起,他先后组建了明星芭蕾舞团和 20 世纪芭蕾舞团,后者成为威震世界 30 载的现代芭蕾舞团,他本人也成为 50 年来最具创意,但争议不断的现代芭蕾编导大师。 1987 年,他因芭蕾的地位继续受到损害、舞团的年度经费再次遭到削减等原则问题,同常驻的比利时皇家歌剧院发生激烈争执,将舞团迁至瑞士的洛桑,并易名为洛桑贝雅芭蕾舞团,由洛桑市政府每年拨款 400 万瑞士法郎 ( 合 4lO 万美金 ) ,从而使得这座仅有国际芭蕾比赛的城市,从此拥有了一个世界顶级的芭蕾舞团,并因此可在芭蕾文化的建设和档次上,令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巴塞尔等其他瑞士城市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贝雅率其芭蕾舞团的到来,无疑还填补了洛桑市民文化生活的一个空白 ! 2002 年,他又在此为年轻的舞者们创办卜个新舞团,取名为 “M 舞团 ” 。早在过世前,他便立下遗嘱,他的舞团由副艺术总监与领衔男主演吉尔 · 罗芒全权继承。
精心荟萃各色人种的俊男靓女,率先融会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的各自优势,最早使用 “ 具体音乐 ” 、电子音乐等前卫音乐,以及嬉皮士、摇滚乐等流行音乐,大胆取材印度、日本、中国、中东等东方文化,毕生追求返璞归真与博大精深,努力融会原始体能与现代思维,不断制造肉体刺激与心灵震荡,创意无限与争议不断始终并存,东西合璧与雅俗共赏长期并举,永远开创世界芭坛的风气之先,可谓贝雅 50 年来的一贯作风。
贝雅毕生创作了近 200 部芭蕾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孤独者交响曲》 (1955) 、《舂之祭》 (t959) 、《波莱罗》 (1960)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964) 、《火鸟》 ( 修改版, 1964) 、《罗密欧与朱丽叶》 (1966) 、《我们这个时代的弥撒》 (1967) 、《虔信》 1968) 、《爱情如是说》 (1970) 、旅人之歌》 (1971) 、《尼金斯基,上帝的小丑》 (1971) 、《维也纳,维也纳,你是多么的孤独》 (1982) 、《大海》 (1982) 、《七段希腊舞》 (1983) 、狄俄尼索斯》 (1984) 、《歌舞伎》 ( 1986) 、《还有华尔兹》 (1987) 、《列宁格勒的记忆》 (1987) 、《 1789…… 和你》 (1989) 、《环中环》 (1990) 、《金字塔》 (1990) 、《莫扎特与探戈》 (1990) 、《神奇的中国人》 (1992) 、《三岛》 (1993) 、《生命之舞》 (1997) 、《耶路撒冷,和平之城》 (1997) 、《定义芭蕾》 (1997) 、《变》 (1998) 、《胡桃夹子》 (1998) 、《丝绸之路》 (1999) 、《布雷尔与芭芭拉的歌》 (2001) 、《手》 (2001) 、《东京舞姿》 (2002) 、《太阳鸟》 (2003) 、 《舞者与诗人》 (2004) 、《进入两次战争》 (2006) 、《查拉施特拉的舞蹈之歌》 (2006) 、《 80 分钟的世界之旅》 (2007) 等等。
与乔治 · 巴兰钦截然相反,贝雅更善于从男舞者身上获取激情与灵感,故其作品每每进发出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时时张扬着无坚不摧的阳刚之风。与此同时,他亦用中国 “ 易学 ” 的宇宙观来解读人生,确保其舞蹈永远充盈着生命的万千气象。他曾在布鲁塞尔和洛桑,先后创办并主持了以梵文 “ 手印 ” 命名的舞蹈学校,以强化舞者全身上下,尤其是手臂乃至上半身的表现力,潜心探索东西共融的舞蹈语言和美学精髓。
与其他舞蹈家显著不同,贝雅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对文字语言颇得要领,曾出版暗 B 个人芭蕾作品集、 l 部日记、 3 部回忆录与谈艺录、 1 部小说和 2 部话剧剧本,拍摄过 4 部舞蹈影视作品,因而尝试过各种形式的表演艺术。 1960 年以来,他先后两次获得巴黎国际戏剧大奖、巴黎舞蹈节编导奖、美国《舞蹈杂志》年度大奖、哈玛斯克尔德奖、伊拉斯姆奖、剧作家协会奖,多个日本奖项,以及比利时国王颁发的王冠大勋章,并当选为法国艺术学院院士。 1996 年,他被洛桑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2003 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勋章。
回首人生,贝雅坦言道: “ 对我来说,舞蹈是个工具,可以用来完整地表现我自己,用来生存,用来呼吸,用来过日子,用来使我成为我自己。 ”
为了庆祝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 , 建团 50 周年 , 中芭选择了贝雅大师的芭蕾舞剧《火鸟》作为今年唯一排演的新剧 . 中央芭蕾舞团将排演世界顶级大师的优秀作品视为己任和梦想。近年来,中芭先后排演了罗兰 • 佩蒂、玛卡洛娃、约翰 • 克兰科、威廉 • 福塞斯等大师名作,而排演莫里斯 • 贝雅的作品,是中芭不断追寻的梦想之一。
2001 年秋,贝雅大师首次携享誉世界的洛桑贝雅芭蕾舞团来华访演,而轰动京城、令人震撼不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是其代表作《生命之舞》。这部集莫扎特和皇后乐队与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之大成的现代芭蕾作品,被视为贝雅大师的巅峰之作,同时也被视为其一生的真实写照。因为贝雅一生是为生命而舞的一生。 (摘自:http://www.niwota.com/submsg/66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