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Gheorghiu; Georg Solti: 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
《茶花女》是广大中国观众和读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幕歌剧。剧本是皮阿威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由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玛格丽特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玛格丽特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歌剧与小说人物的名字对照:薇奥莱塔--玛格丽特、罗多尔夫--阿尔芒)
(文字来自wiki和 http://www.avl.com.cn/music/classical/chn/)
《茶花女》(La traviata)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
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编写,改编自小仲马于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称“La traviata”解作“迷途妇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说,亦被改拍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角色
主角
Violetta Valery — 女高音
Alfredo Gérmont — 男高音
Giorgio Gérmont — 男中音
Flora Bervoix — 女中音
其他角色
Annina — 女高音
Gastone — 男高音
Baron Douphol — 男中音
Marchese d'Obigny — 男低音
Dottor Grenvil — 男低音
Giuseppe — 男高音
Domestico di Flora — 男低音
Commissionario — 男低音
小说情节梗概 (歌剧剧情和小说略有不同)
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来到巴黎开始了卖笑生涯,花容月貌的她被巴黎的贵族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山茶花女士),因为她随身的妆扮总是有一束茶花。
玛格丽特得了肺结核,在矿泉治疗疗养院里遇到一位贵族小姐,身材相貌和玛格丽特相似,因肺结核第三期不久便过世了,她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偶然发现酷似他女儿的玛格丽特,便收为义女。公爵答应负担玛格丽特的全部生活费用,只要她能放弃卖笑生涯。但玛格丽特身不由己,公爵便将资助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的交际欢场中,邻居勃吕当斯带来的两个青年其中之一阿芒·杜瓦疯狂地爱上了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生病的一年间,阿芒每天来探问病情,却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斯向玛格丽特转述了阿芒对她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一天,玛格丽特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戕害自己,并向她表白爱情,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漠的心灵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示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纯朴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沉沦的巴黎交际花生活,和阿芒到乡下隐居。她计划独自筹一笔钱,支开阿芒。然而阿芒出门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时起疑。他激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了封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然而对阿芒来说,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没有离开巴黎,他跪着请爱人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也真情表白:“你是我在烦乱孤寂的生活中所呼唤的人”。
经过周折两人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然而公爵知道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断绝了,她背着爱人典当了自己的首饰、车马换取生活费用。阿芒知道后,打算变卖一笔母亲留给他的遗产,以还清爱人的债务。阿芒收到经纪人要他去巴黎签字的信,阿芒离别爱人。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税务局长杜瓦先生写的,他骗阿芒离开,然后找到玛格丽特,告诉她:他的女儿、阿芒的姊妹与一个体面家庭的公子将要订婚,然而对方家庭听到阿芒和交际花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这种风尘女子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让她与爱人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玛格丽特只好做出牺牲,向杜瓦先生起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爱人写了绝交信,返回巴黎恢复昔日交际花的荒唐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男爵帮她还清了所有债务,并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收到绝交信后怀着痛苦的心情随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仍深深地思恋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
他要报复爱人的“背叛”,他找到了茶花女,处处让她难堪,骂她是无情无义、没良心的娼妇,把爱情当作商品交易。玛格丽特面对爱人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不再见。阿芒却要她一同逃离巴黎的欢场,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已经起过誓,她不能那样做;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曾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推倒玛格丽特,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羞辱她,转身离去。玛格丽特深受刺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身心俱疲,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离开了法国。
圣诞节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日疴,脸色苍白,无人探望,倍感孤寂。杜瓦先生来信感谢她信守誓言,已写信把真相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见爱人一面。
临死前,茶花女的债主们纷纷上门,催逼还债。债务法庭执行官奉命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拍卖还债。弥留之际,玛格丽特不断地呼喊着爱人的名字,“眼里淌下无声的眼泪”,她最终也没能再见爱人一面。
玛格丽特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将她入殓。阿芒重回巴黎后,米利把茶花女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至此,阿芒才知道了她高尚的心灵。日记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为爱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茶花。
其他相关作品
《茶花女》,阿尔丰斯·慕夏,1896年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纾翻译与王寿昌合译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一时风行全国。
歌剧《茶花女》
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这部小说改编的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1936年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
电影《红磨坊》(Moulin Rouge!, 2001)中的爱情情节取材于小仲马的这部小说。
[为什么要介绍歌剧茶花女] 歌剧茶花女是我最喜欢的意大利歌剧之一,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喜欢的歌剧:去年看了一场歌剧茶花女, 深深地被Violetta的高贵, 善良真诚,宁愿牺牲自己而感动,看歌剧时一点也没有觉得她是一个Traviata (堕落的女人), 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丽的高尚女人!当时看歌剧时我掉泪了,也非常喜欢威尔第为茶花女谱的音乐,音乐优美悬念,整个歌剧的剧情和音乐让人的心一直挂着, 尽管是意大利文,但边听歌剧演员唱,边看字幕,基本上也能懂,歌剧里花腔音乐把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的感受推向极致, 每次去听歌剧自己也做很多准备功课,听歌剧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享受, 更多的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 歌剧也是盛大的视觉听觉盛宴, 音乐,唱腔,表演,舞台布局, 不是一个美字能表达的, 而且人情味很足,一切都是现场表演,有时坐在歌剧院仿佛自己也置身那早已远去的时代......
我想尝试把茶花女歌剧分段介绍给朋友们,因为我觉得听一个整的歌剧专辑,消化不好, 把每个曲子仔细听一听,看看歌词,容易理解一些。以前我也是认为歌剧不好懂,从没想过去歌剧院听歌剧,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坐在歌剧院听还掉泪了,我才知道感悟到:哦,我也能听懂歌剧, 所以只要你喜欢,歌剧也不是那么令人却步的,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高雅得难以靠近,其实很多歌剧也是反映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
这里介绍的是罗马尼亚女高音Angela Gheorghui/ 美国男高音Frark Lopardo演唱的, 英国皇家歌剧院乐团演奏, 著名指挥Georg Solti指挥。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