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经典电影中《音乐之声》是一部最为杰出的永恒佳品,这恐怕是举世认同确定无疑的吧。不止一次地看过这部伟大的音乐经典影片,每次看都被深深的打动,深深地被感染着。这部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人们的心弦,影片中音乐曲目都是永恒不朽的经典, 为人们所珍爱。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无疑,这将是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是根据自传《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的音乐剧,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所有学音乐的和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的音乐经典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部TRUE征服人心的百看不厌的好影片,每年圣诞前夕前一周,总有电视台会播放这部久经考验的经典影片,这已成为一种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了。
在里为大家特播这部永恒而传奇的不朽的经典《音乐之声》原声音乐专辑. 用音乐之声来庆祝我们快递家园的节日。《音乐之声》而其原声乐更被世界所推崇,这次更像新版的电影加添新的音乐技术一样,专辑专门加添HDCD进行制作,音乐及效果更致完美。愿我们共同的家园音乐快递,永远充满着温馨友爱的音乐之声。。。(肖萧 2010年10月8日8:00AM) 特以此贴祝福特别的好友黎丽lili节日快乐, 感谢来自你的如此之多的
大气而唯美的贴播及传递的感动! 愿美丽,欢快和幸福永远伴随着你! (肖萧特注) 本贴音乐概述
◎ 本贴曲源: 经典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 影片主演: 朱丽•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 (饰Maria 玛丽亚) ,
克里斯托弗• 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Captain乔治•冯•特拉普上校)
埃琳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饰Elsa Schraeder 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
孩子们:Charmian Carr (饰 丽莎Liesl ) Nicholas Hammond(饰 菲瑞克瑞Friedrich) Heather Menzies (饰 路易莎Louisa) Duane Chase (饰 库特Kurt) Angela Cartwright (饰 布姬塔Brigitta ) Debbie Turner (饰 玛塔Marta ) Kym Karath (饰 玛塔Gretl )
◎ 摄制日期:1964年9月1日
◎ 片 长:174 Mins
◎ 获奖纪录: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 资源类型:MP3
◎ 本帖音乐编辑-推荐及文字:肖萧永恒的经典影片《音乐之声》原声音乐十六首联播
01 – 音乐之声序曲: (赞颂我主)管弦乐队与修女合唱团Overture and Preludium
02 – 音乐之声主题歌: 哆来咪/ 玛丽亚和孩子们Do-Re-Mi
03 – 孤独的牧羊人/ 玛丽亚和孩子们: The Lonely Goatherd
04 – 雪绒花/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Edelweiss
05 – 音乐之声/ 孩子们和上校: The Sound of Music
06 – 晚安,再见/ 孩子们: So Long, Farewell
07 – 攀越群山/ 院长: Climb Ev'ry Mountain
08 –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Prelude-The Sound of Music
09 - 晨祷和哈利路亚/ 修女合唱团Morning Hymn-Alleluia
10 – 玛丽亚/ 修女合唱团: Maria
11 – 信心/ 玛丽亚: I Have Confidence
12 – 即将十七岁/ 罗夫和丽莎: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13 –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丽亚: My Favorite Things
14 -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Something Good
15 - 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 管风琴,管弦乐队和修女合唱团Processional-Maria
16 -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队和管弦乐队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 《音乐之声》故事及音乐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音乐之声》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 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玛丽亚)、Maria(修女们)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玛丽亚)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丽莎和罗夫)、My Favourite Things(玛丽亚)、Do-Re-Mi(玛丽亚和孩子们)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们、The Lonely Goatherd (玛丽亚和孩子们)、Edelweiss(上校和丽莎)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们)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长)、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们)、Something Good(玛丽亚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们)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
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
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玛丽亚和丽莎)、Do-Re-Mi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Edelweiss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们)
《音乐之声》的故事原型简介
实际上这部杰出的经典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人物原型的补充
格奥尔克•冯•特拉普骑士 (Georg Ritter von Trapp,1880.4.4 ? 1947.5.30)于出生于达尔马提亚的扎拉,他姓名中代表贵族头衔的“冯”,是作为海军军官的的父亲奥古斯特在1876年赢得的。当时奥古斯特以勇敢和冷静的出色努力,拯救了全船官兵,因而在1876年11月18日获得了三等三级铁冕勋章并被弗朗兹•约瑟夫皇帝陛下亲自授予骑士称号。在1894年,格奥尔克为了继承父业,考入在阜姆的海军学院。经四年毕业之后,又完成了包括一次远航澳大利亚的二年见习,从1900年到1901年,他被分配到装甲巡洋舰“玛丽亚•特蕾萨女皇兼女王(SMS Kaiserin und Königin Maria Theresia)”号,并参加八国联军表现勇敢而受到嘉奖。归国后在1902年,他通过了军官的考试。
自从他加入了海军以后,便醉心于潜艇这支新兴力量,1908年他晋升为海军上尉,并设法获得了调到新组成的潜艇部队之机会。两年以后,他成为了新潜艇SM U-6, 的舰长,该艇由鱼雷发明者,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的孙女,阿加莎•怀特黑德(Agatha Whitehead,1890.6.14-1922.9.2)命名,格奥尔克于命名式以及随后的舞会上结识了阿加莎而一见倾心,两人于1912年3月1日结为连理。 1915年4月22日,他调往SM U-5担任艇长,执行了九次战斗巡逻。 同年10月他又被调到被俘的法国潜艇“居里”号,担任这艘被奥匈海军重新命名为SM U-14的潜艇艇长。直到1918年5月,他又指挥了十次巡逻任务,并使SM U-14成为奥匈潜艇部队的王牌之一。冯•特拉普本人晋升为海军少校,担任了位于卡塔罗湾潜艇基地的司令。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为止,冯•特拉普一共出击19次,击沉了法国的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意大利潜艇“海仙女”号,以及总计达到45,669吨的12艘船只。成了奥匈帝国海军和霍尔蒂少将齐名的两大英雄之一。然而,奥匈帝国战败以后,不但失去了整个海军,连所有的海岸线也丧失了。
冯•特拉普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军,而离开了海军后他什么也做不惯,就像是迷失了他自己。虽然希望和他的妻子和七个孩子安居萨尔茨堡乡里,但不幸的是1922年,他的妻子阿加特被猩红热夺取了生命。那简直就是将冯•特拉普推入了他一生里最灰暗,最沮丧的时间。更加令他心碎的是,他的一个女儿也患上了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冯•特拉普只能雇用了一位来自一所当地女修道会的新人修女玛丽亚•奥古斯塔•库彻拉(Maria Augusta Kutschera,1905.1.26-1987.3.28)来看护她并作为冯•特拉普家的家庭教师。当时冯•特拉普家已经有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可以说音乐已经成为了他们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玛丽亚的加入,可以说是给当时不幸的冯•特拉普家投来了曙光,在孩子们的促成下,格奥尔克和玛丽亚终于在1927年11月27日结婚。
不过好景不长的是,1932年时经济危机使奥地利银行的倒闭,使得冯•特拉普一家的积蓄一洗而空,他们只得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为了生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于是,作为家长,格奥尔克在每场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绍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然后大家上场演出几首歌曲,最后格奥尔克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谢幕。这个不平凡的音乐大家庭在1936年萨尔茨堡音乐节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他们的盛名令全欧洲各地给了他们雪片一般的邀请信,1937-1938年他们全家一家游历了整个欧洲进行演唱。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这对于冯•特拉普家而言又是一场横祸,他们恬静地生活就此因此而终止。冯•特拉普一家接连收到命令,由于他曾经是一名海军英雄,纳粹德国海军还对他发出各种提议,甚至于还许诺给予他一个潜艇基地司令官的高位;他的长子当时刚刚从医学院毕业,也接到命令要去领导维也纳的一家大医院。甚至于希特勒还要他们为其生日庆典演唱,于是全家紧急磋商决定背井离乡奔赴自由。这时,适逢盖世太保命令冯•特拉普家为希特勒访问萨尔茨堡的悬挂?字旗。而格奥尔克的答复是:“我能用我的波斯地毯做一项更好的工作”。 在美国进行举行系列音乐会给予了他们的逃脱的机会。他们一家搭乘一列火车到达奥意边境,然后步行进入意大利。由于格奥尔克祖籍的里雅斯特,在一战以后该市划归意大利,因此他成了意大利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意大利,等待他们的美国签证下来。从那里他们电告在纽约的代理人查尔斯•华格纳。此时次玛丽亚正怀着她第三个,也就是格奥尔克的十个孩子。
1938年冯•特拉普全家抵达美国。他们奔波的路线如下:意大利―英国―纽约―因签证到期赴加拿大―费城―佛蒙特。一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又开始了合唱团的演唱,每到一处,他们那种奥地利民间风味的歌曲都颇受当地人的喜爱。经过艰难反复的辗转迁徙,1942年他们终于买下佛蒙特州的一处财产,他们将这个农场建设成一个奥地利风格盎然的地方。定居之后,他们仍然坚持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家乡举办音乐营,吸收音乐爱好者,并开设一些普及音乐知识的课程。在美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出租自家房舍,办音乐营以及巡回演出。
二战期间,冯•特拉普家的两个儿子鲁珀特和韦尔纳均加入美国第十山地步兵师参军赴意大利战场作战,所幸都平安归来。二战后,他们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送去了无数食品和衣物。格奥尔克在1947年患肺癌辞世,染上肺癌的原因据说是由于早期潜艇内极端污浊的空气所致。其著作有《最后的敬礼(Bis zum Latzten Flaggenschuß)》一书,回忆了他在战时的经历。
他的子女共十个,阿加特留下了鲁珀特(Rupert,1911-92)、阿加莎 (Agatha,1913 - )、玛丽亚 (Maria,1914 - )、沃纳 (Werner,1915- )、海德薇格 (Hedwig,1917-72)、约翰娜 (Johanna,1919-94)和马丁娜 (Martina,1921-51),玛丽亚的孩子是罗斯玛丽Rosmarie (1929 - )、埃莱奥诺蕾(洛丽)(Eleonore,1931 - )和约翰内斯•格奥尔克(Johannes Georg,1939 - )。冯•特拉普家的故事通过罗杰斯和哈默斯坦不朽的音乐剧杰作《音乐之声》而传遍了全世界。
(XIAO 编辑FROM网络资源)
愿我们的音乐快递永远充满着温馨友爱的音乐之声,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