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两个作品放在一起听听。
德国音乐家Carl Orff/奥尔夫作品《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 O Fortuna/噢,命运女神
法国音乐家 Eric Levi作品 ERA - The Mass/弥撒
内容介绍:
关于《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
《布兰诗歌》被誉为古典音乐中的流行曲,几乎无人不晓了。哪怕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常能在影视,广播等媒体中领略其一二。描述中国足球命运的纪录片把它作为插曲,影片《天生杀人狂》把它当作配乐,拳王霍利菲尔德把它作为出场曲,连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都曾斥巨资想买其版权,可见此作品的流行程度。
“Carmina Burana”其实是拉丁文,翻译成英文是“Songs of Beuren”, Beuren(音译布兰)此乃古地名,发烧友如雷贯耳的“布兰诗歌”就是由英文翻译而得名;也有称为《博伊伦之歌》。
究其根源,它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亚修道院内多少世纪不为人知,一旦被公之于众后震惊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仿佛它来自天国,而非人间产品。
《布兰诗歌》作为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杰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847年,德国学者施梅勒以《布兰诗歌》为标题出版了1803年在德国上巴伐利亚洲的布兰修道院里发现的诗歌和戏剧古卷,在思想界、学术界和艺术领域引起了震动,这些用艰深的中世纪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语写的诗歌和戏剧出自13至 14世纪的游荡诗人,他们是中世纪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及神职人员,以写作赞美酒及狂欢放荡生活的讽刺韵文和诗歌而著称,《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些游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庄重的爱情诗和放纵的情歌,也有宗教诗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诗,也有针对教堂和政府的讽刺诗。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长期生活在巴伐利亚,在1935年读到《布兰诗歌》的德文翻译时,受到极大震动,他以粗犷有力、热情奔放的音乐赋予这部奇异的诗篇以新的、永恒的生命。他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歌词使用了拉丁原文,于1936年完成,它的整个标题是《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伴有器乐及奇妙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在继承古典作曲法基础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节奏上加重打击乐成分,使《布兰诗歌》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得非常完美。
序诗部分壮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图借助吟唱与谛听来建立起一座神庙;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有如在描绘一个假面聚会的场景中人们醉生梦死的世态;但奇怪地是,欢腾的场面似有幽灵掠过的阴冷;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以及对情欲的质朴的歌唱,其中,女声吟唱 “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华美而凄艳,已经成为演唱会中的经典保留曲目。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在这首作品里,奥夫可以说是融合了古代希腊戏剧、中世纪神秘剧本、巴伐利亚民谣戏剧,透过怀旧的素材却创作出语汇新颖的乐章。在创作的技法上,奥夫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形的乐句大量的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绝的能量,挑动现代听众的情绪。布兰诗歌的和声是那样朴素简单,对位法虽受到限制、声部运用多而不杂,音乐情绪随着不同歌词与演唱编制变动,音乐呈「块状」进行,力度从极弱到极强是那样率性,往往没有渐强渐弱的缓冲,不过却隐约有股强烈的内在的逻辑性。
这种 Scenic Cantata 的形式可以说是结合了戏剧、音乐与宗教的清唱剧,在布兰诗歌成功之后,奥夫又分别在1942年完成「卡图利诗歌」、1951年完成「胜利女神」,三首作品统称为「胜利三部曲」,是为他最后欢迎的曲子。
关于《Era - The Mass》
ERA是一个音乐团体,音乐类型是圣歌与现代器乐的融合;其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Eric Levi。《The Mass》是ERA发行的第三张同名专辑的主打歌曲。 《The Mass》是“ERA”乐团的第3张作品了,其音乐类型是圣歌与现代器乐的融合,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Eric Levi。ERA至今为止仅发行过3张专辑,分别是1998年的《Era》、2001年的《EraⅡ》以及2003年发行的《The Mass》。主打曲目The Mass[弥撒曲]是十七世纪欧洲教会音乐,起源于德国,节奏强劲紧凑,用声音营造出了一种人所不能触及的壮大与压力,中间不失去优美圣洁的曲调搭配,但是后来似乎被纳粹选作精神洗礼的一种工具,不过从音乐角度来说,这样旋律实在不应该被战争的结果左右。之后像Michael Jackson等众多艺术家把它改编成为气势磅礴的进行曲、开场乐。“The Mass”从风格上它传承了 Eric Levi 匠心独具的融合流行、摇滚及古典乐,经过截枝去叶后而产生简洁有力的音乐风格,颇具魔幻色彩,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时而如摩西开海的壮阔,时而又像沙漠中拖动巨石的孤寂;从来源上讲它来自于脍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O Fortuna》(哦,命运)与《Era II》的经典曲目“Divano”的共熔一炉;歌词是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