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典】呵呵
门德尔松 弦乐八重奏 降E大调,作品20
弦乐八重奏这种室内乐形式在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之前的时代几乎闻所未闻。1825年,年仅16岁的作曲家突发奇想,将两个四重奏组合并在一起共同演奏他的 新作。首次听到这个曲目的观众无不感到新奇,它既不是一个传统的弦乐队,也不是四重奏组的简单扩充。人们从涌动的乐音中发现了作曲家希望表达的新思路—— 一种充满浪漫精神的形式创新。丰富而饱满的音色带给人前所未有的惬意和舒适,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门德尔松随即成为弦乐八重奏的开创者,他把此曲献给柏 林管乐协会创办人,门德尔松的好友___小提琴演奏家爱德华.利兹(Eduard Rietz,1802-1832),作为他23岁生日的礼物,感谢他多年的教导以及对音乐创作的种种启发。
此曲采用两个弦乐四重奏的编制,是音乐史上最有名的八重奏之一。乐曲的旋律优美典 雅、和声织体丰富而富于变化。无论是热情与忧郁的情绪交错,还是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之间的巧妙承接,处处显露出门德尔松的天才构思与神奇的手法。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14:13").热情如火的中庸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不过于热情的开头如春潮涌 动,小提琴奏出的上行琶音引领听众进入崇高的境界,去展望一个英雄在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充满朝气的号角声从远方传来,激励人们催鞭前进。一行人马穿过森 林和沼泽,来到期待已久的宿营地。这里恬静而美好,处处飘扬着副题那朴素的民歌旋律。壮丽的人生总要伴随着种种磨难,乐章的展开部仿佛马队在陡峭的山路上 奋力前行,艰险、痛苦、而充满信心。伴随着民歌旋律在低音声部的慢慢吟唱,黎明的曙光终于再现。音乐恢复了乐章开头奔腾雀跃的基本特征,将暗夜中的短暂苦 难扫荡干净。
第二乐章(7:16").行板 ,c小调,有变化的奏鸣曲式。行板的情绪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第一乐 章展开部即将结束时那种悲哀气氛中。如泣如诉的中部段落使伤痛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大提琴有力地支撑起整个乐队,使得音响不至于在一瞬间中断。乐章的结 尾,音乐在漫长的渐弱中远去,最终消失在暮色苍茫里。
第三乐章(4:30").戏谑的、诙谐的,谐谑曲,轻松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此乐章曾作为弦乐 合奏曲而单独演出,据门德尔松姐姐的说法,其乐章来自歌德《浮士德》中《巴鲁普吉斯之夜》的最后句子。细碎的乐音从薄雾中慢慢透出来,仿佛淅沥的春雨沉降 在地面。雨滴在半空中相互碰撞,轻盈中反射着点点光亮。雨水快乐的舞动着自己的裙摆,让更多的甘霖落在人间。渐渐地天空开始放晴,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来 临。
第四乐章(5:54").急板,降E大调,自由的赋格形式。这是一个高扬着胜利旗帜的乐章,通篇 饱含着贝多芬时代对崇高理想的颂扬。在乐章的开头,门德尔松似乎借鉴了贝多芬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59之3)末乐章的创作方式,用赋格主题渐次进入的手 段写作乐章的呈示部。与第一乐章相比,这个末乐章显得更加活泼而喧闹。主题在各个声部依次显现,模糊了乐段之间原本明晰的界线。音乐在细碎的伴奏音型簇拥 下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进,将欢乐和荣耀留给每一位真心聆听这首作品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