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名称: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Brahms: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专辑歌手: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8年06月09日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曲子在这两种差别挺大的旋律中不断转换,整个交响乐队在沉寂和爆发的状态中切换。在这么几段熟悉 的旋律中乐曲不断进行,感情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加剧。乐章的最后,先是一段力量十足的打击乐让愁绪到达顶峰,接下来再把感情平淡下来,在一段安静的旋律 中缓缓结束。第二乐章还是有些微微的哀愁,但是开始的旋律告诉了我们这个乐章过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感觉。轻柔的弦乐搭配管乐在背景中奏出的节拍,有一种浓郁 的自然风情。时不时忧郁的主题还会出现,带着它低沉的音响。
让我们知道作者心里的感情并没有消退,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而已。但是在曲子的不断发展中可以感 受到开始的悲情已经慢慢地被欣喜冲淡了。弦乐的主题声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明亮,富有表现力,浪漫的味道越来越充沛。管乐的伴奏也越来越平静,在平静中带 着弦乐不断上扬。最后这个乐章在弦乐的一段高音中结束。第三乐章的开头已经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主题了,同时也充满安详。其中这个主题刚刚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背 景里几声飘渺的管乐尤其惊艳。经过一点过度,曲目进入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主题里。
至此,欢乐的感觉已经很完整的被托出来了。曲子最后在这个主题上进行一点点 变奏,让整个主题更轻灵的结束,然后就步入了最后一个乐章。最后一个乐章上来的基调还是欢乐的,但是比起上个乐章的结尾,这种感觉又往回收了不少,再次敛 在心里。不难想象,这是为了之后更好的放出来。其中有几段拨弦的旋律让乐曲也是灵动不少。在定音鼓一段激烈的敲击之后,铜管先出现,奏出一段美好的旋律, 然后长笛将之再现。巨大的欢乐即将在乐曲中展现了。
接下来的就是这首交响乐最精彩的主题,依稀可以听出欢乐颂的味道,有种超脱的大欢喜在其中。但是不同的 是贝多芬是一位很疯狂的展现自我的作曲家,而勃拉姆斯更加内敛。所以相比贝多芬对于欢乐疯狂的赞美,勃拉姆斯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我需要承 认,相比起贝多芬的欢乐我还是更喜欢勃拉姆斯的欢乐,每一次我听到这段旋律我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最后乐曲在铜管恢宏的旋律引导下结束。听完了以后让人 不由得长出一口气,然后我要再听一遍。
伴随着这个聆听的过程,我可以感受到一种从心底逐渐升起的快乐感。考虑一下勃拉姆斯是如何能这样的写一首作品,就一下子可以明白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生活在 怎样一种让人放松而感到满足的氛围里。进入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比第一乐章就复杂一些。相比起第一乐章的描绘外部世界的角度,第二乐章更加深入作者内心。上 来的旋律就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的气息,但是细听就发现这不是那种言之有物的忧虑,而是一种单纯的内心状态,或者说气质。面对山水自然的向外过程在这里同样 是一个深入灵魂的向内过程。
旋律就在这份忧虑的基础上不断展开,从最根本的气质出发丰富作者的形象。听这个乐章的时候我无可避免的想到舒伯特的“伟大”, 这种平淡美好而又丰富的感觉和伟大如出一辙。在这个乐章的最后爆发出来的依旧是勃拉姆斯内心挥之不去的冲突,以及他面对冲突淡然处之的态度。舒伯特因为天 真而烂漫,勃拉姆斯即使世故,依旧烂漫。第三乐章的开始就是这种烂漫的感觉。之后快节奏的舞曲虽然也源自这段旋律,但完全是另一种活泼的意思。
每次乐段的 结束部分作者都会把旋律变的厚实,这样随着乐章的发展,乐曲逐渐变的冷静,原本听来单纯的旋律也渐渐变的内蕴十足。最后的第四乐章非常的辉煌。虽然乐曲刚 开始并没有那种惊人的气势,但是快节奏已经为之后的狂欢氛围做足了铺垫。随着第一个高潮的到来,整个氛围给人一种爆炸似的错觉。之后乐曲一直起起伏伏的感 觉和第三交响曲的最后乐章有些相似之处。但是第三交响曲是归于平静,而第二交响曲则是冲上巅峰。
下面,不去考虑这些美好的音符到底描绘了什么场景,因为它根本不在描绘什么场景。这 些美好的东西就是在说显示。这两个主题互相融合,交替,就像变化无常的每个时刻。乐曲在这样的无常中不断的深入心里,一次一次让你加深和音乐的联系。第二 乐章在第一乐章之后显得更加悦耳。这是个安静柔和而又深刻的乐章。所有这些平淡都反映着勃拉姆斯内敛的人生哲学。但是就算内敛也完全掩盖不住他的才华。木 管依旧是他最好的朋友,那一小段灵动的旋律听过一次我就再也忘不了了。行进到乐章中部,有一段很玄妙的安静,让人思考,然后继续感受所有的快乐,美好。这 个乐章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简单。
虽然第二乐章最负盛名,但是我最喜欢这个第三乐章。从第一个乐句开始,我都一直在感动。它对接了我对于感动的所有 体验,有时是有点那种泪水呼之欲出的味道,感动甚至还连接着一点忧伤,不需要道理,就是感觉这是我自己的内心。开头的乐句从单簧管到低音管再到双簧管,最 后落到弦乐头上,感动不断加深。最后还是不着痕迹的结束,和前两个乐章一样。最后一个乐章相对复杂,冲突比较多,但是也最清晰的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很快 的,在鼓声的引领下第一个矛盾出现。当然矛盾之后直接接上了一段很美好的木管引领的主题。
然后乐曲到达第一个高潮,这一段的旋律会多次出现,每一次都让人 颤抖。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不和谐,美好,高潮,安静的格式化行进中不断展现新的一些含义。尤其是到了乐曲后半部分,那段激荡人心的旋律几乎是有些没有节制 的不断出现,就像不断涨潮退潮。听着不断攀升的音乐,“我几乎昏过去,倒在地上,像一具尸体(就像地狱里的但丁)”。但是,这是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最后, 就在最后一个高潮安静下来,乐曲就像风停了的大海,突然变得宽广,悠然。人应该像大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