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2020-07-05 04:00:48

《音乐欣赏、理论与实践》(金熊)

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的、认识的或者听说过的音乐实践者众多。许多人从幼小直到高中,在痴心家长的鼓励鞭策和音乐老师点拨指导下,在选择的乐器上,春夏秋冬地苦练了十年左右,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可惜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后,再也不摸琴,技术、乐感日渐生疏、乃至永久放弃。甚至偶尔见到若干著名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离开学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再也不从事任何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比较遗憾的事情。经过观察,我们似乎可以总结一个相当简单的规律,那就是, “如果一个人能在三十岁以后还继续从事音乐实践,那么音乐很可能就是他们的精神财富和终生的朋友。” 他们是真正热爱音乐的人。

易见音乐的社会性以及对个体的影响。历史上除了少数政治化和极端主义音乐作品,总体来说,它是文明发展标志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毋庸置疑,音乐实践本身对个体而言颇有意义。可是,音乐实践大多以练习为主,它是非常费时且几乎无物质利益练习活动。长期练习可以说是枯燥的。但无论起点高低,年龄大小,练习者应该力求在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乐趣。另外,训练过程应该是“专业式”的。比如,在演奏目曲之前,从慢到快,重复练习一些调性的音阶琶音、经典练习曲、随想曲几乎是必须的。但如果不断重复错误(动作,音准,节奏等),那么这种重复在技术上就显得没有多大意义。练习者应在所在的条件和环境中,尽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保持方法和动作的准确性。选择难度适当的曲目也非常关键。学习音乐与学习数学的过程相似:无论是小学数学老师和小学生之间,还是数学系愽导和愽士生之间,尽管层面不同,但所使用的数学训练方法都会是正确的,因为老师们都是Professional。

近年来,由于网络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轻易地欣赏到著名演奏家、演唱家的经典作品。音乐的远程教育也使获得专业训练的资源成为可能。不在学院的实践者,学习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比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和《曲式与音乐结构》等也是可行的事情。在演奏、演唱的技巧训练中,也能通过视频直播,得到实时直接的指导。由于正在发生的疫情,人们对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正在加速改变,远程教育更加普遍。

乐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人生是一个随时间流逝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与一部交响曲的内涵和律动相近。音乐人,无论是否以音乐为职业,他(她)始终伴随着乐音,度过丰富的人生而修炼成果。乐者,乐也。

(选自《波士顿郊外的呓语》,欢迎转载。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