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2005-03-23 12:40:50

民族音乐这门艺术是我国传统、独特的,所以对它的保护自不同与流行音乐,比较提倡专业、严谨,事实证明还未被市场接受的情况下,如果搞得太过商业化不但会被迫去变质,而且还会一败涂地。为何把美声、民族声乐归为艺术唱法,而通俗不是,因为前面的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不是说我们要把它们搞得曲高和寡,毕竟民族声乐发展是有很长一段历史的,它已经经过不断地探究、改变,形成一套学术性很强的体系,否则民族音乐家大可像流行音乐家那样,有空接接广告、电影啥的,赚它个两笔。流行音乐在我国起步毕竟晚,比较不成熟,没有形成也无需形成一套体系,比较随意,所以发展不受限制。但民族音乐的体裁同样也不受限制。

接着我谈我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56个民族,我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民族音乐工作者需要就地去探民情、去采风,去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在创作上有灵感、体验,才能丰富民族音乐的内容和内涵。而流行音乐在青年消费群体眼中比较帖近生活,而且比较随意,他们不太能够接受眼中算是很土的一类文化,排内就排在这里,不合时宜。他们认为这个不够时尚。要使之慢慢接受,首先就要做到让民族音乐时尚化,这个说过好多次了,但这个时尚化不于传统的东西冲突。新民族音乐家逐渐打入市场是很令人振奋的一件事,一些青年音乐爱好者能接受不知算不算返朴归真,总之还是要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因为是真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10年、20年之后音乐市场的格局将还是回归到民族为主导地位,因为民族音乐一直在发展,只是你们未曾意识到。它在吸取其他人的养份,不段完善自己,它在装扮自己,老朋友是否还能接受它?只要变的不要太夸张,还是可以辨认的,新朋友却又交了一大把。民族一直将存在,流行毕竟只是股风,一颗流星,艺术如真能市场定位的话,那只是探测到眼前利益最大化,长久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民族岂能跟风?


有人排斥颂歌,但你不知道这是与时俱进吗?解放不过几十年,该颂的还是要颂,这只是民族音乐的一种体裁,不是说这类的音乐不能入耳,我想我不用举列子了吧,而是音乐爱好者长期固有的偏见,到了前几年又是我们民族音乐大改革的一个关口,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和体裁,但前面的东东我们没有丢,全部丢掉的话,民族音乐就和流行音乐没多大区别了。有人认为老听众们跟不上时代,其实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很深,他们知道流行音乐一年会淘汰一年,但民族音乐是棵常青树,永远倒不掉,总有一天它会再次完全融入到市场当中去,所以我们无需对它的发展有丝毫的担心,瞧!郭兰英搞了这么多年文化艺术的工作,还是有那么多人崇敬她,记着她,你以为这那么容易吗?民族音乐才是一个民族的魂,如果搞得像流行音乐那样急功近利,过于商业化那就变质啦,民族音乐绝不能搞市场营销那样的搞,太粗枝烂叶,市场营销有很多人为的手段。为何老要提民族两个字呢,就因为它是自然发展的,怎可受市场左右,新民族音乐只是传统的一种衍生物。


民歌的体裁是比较向上的,也不光颂党、也颂人民,民歌当然也可和爱情歌曲靠拢。何为“民”,取之与民间,民间的体裁很多可以去采,颂歌也与民、民族息息相关。说政府完全束缚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太绝对了,说中央音乐学院有功利现象,我想也是极个别吧,你不见每两年歌手大赛出了多少苗子,没有中央的支持,央视怎么可能挖掘这么多声乐人材,虽不乏有走后门现象,但每件事也不是都能控制的了的,如果你有真材实料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行的还是成不了大器.
无非2005-03-23 19:23:30
等于什么也没说。怎么发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