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05-03-25 07:41:26


李自立的《喜见光明》(ZT)

  由李自立作曲、洪必慈配伴奏的《喜见光明》,作于1972年。作者的灵感来自一幅题为《重见光明》的油画,画中表现了一位解放军白衣女战士,双手搀着一位失明刚被治愈,两眼充满激动泪花的阿婆步出医院的情形,情景甚为动人。作者便以画中的寓意创作了这首以歌颂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小提琴曲。李自立在介绍这首作品时曾说:“《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对我创作这首乐曲启发很大,在创作时首先注意它的形象,第二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再就是风格的统一。高潮中段用广东的乙反调,是悲剧性的,表现老阿婆回忆旧社会的情景,其创作的直接灵感来自油画《重见光明》。演奏上有其特殊处理,硬软揉弦、换把、上下滑音,还借鉴了琵琶的演奏手法。”这首作品1975年在北京参加全国调演时出版并灌制了唱片。

  作品为复三部曲式。呈现示部主要包括三个主题及其发展。音乐一开始是钢琴以切分的节奏、强有力的力度、柱式和弦与快速十六分音符的交替所营造的热烈欢快的引子。引子渐弱、渐慢之后,引出小提琴声部慢速、歌唱性的主题A(见例27),好象是老阿婆开始讲述她的一生的曲折故事。主题A是并行进入的两句结构。接着是6小节类似戏曲音乐中过门音乐的音型化旋律,把音乐引入快速、欢乐的主题B(见例28)。这是作品的主要主题之一,引子主题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主题 B变化重复一次以后,音乐进入主题C(见例29)。在钢琴声部流动的分解和弦衬托下,主题C主要在小提琴高音区进行,节奏宽广,富有歌唱性。接着主题C转入低音区,在G弦上演奏,感情显得更加深厚。音乐突然放慢,代表老阿婆形象的主题A变化出现,作为呈示部与中部的过渡。

  中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在情绪上分别代表和体现了老阿婆对旧社会的“控诉”、“义愤”和 “反抗”。第一阶段是先后在G弦、D弦上演奏的主题D(见例30),运用乙反调,富有悲剧性。乙反调也叫乙凡调或者苦喉,是粤剧唱腔中的一种基本调式,用sol、re弦,强调si(乙)、fa(凡) 两音。第二阶段是主题D的变奏,小提琴用八度演奏,音乐情绪从哀婉、悲凉转向激愤。第三阶段以动机的模进、弱位上强音与和弦所形成的重音错位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处理,使音乐情绪激烈、 冲动,表达了被压迫的人民对黑暗势力强有力的抗争。再现部做变化处理,主要再现了主题B与C 的材料。音乐的最后是无穷动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与和弦震音,情绪热烈欢腾。音乐的速度再次突然放慢,主题A的音调短暂出现,然后以强有力的主和弦拨奏结束全曲。


nes2005-03-25 07:56:20
好像是第一次听,看来还不够级别:))
Old_Man2005-03-25 15:16:03
有很强的民族味道.Excellent!!!
windy~2005-03-25 15:54:25
UP!
雁过留声2005-03-25 16:14:54
对音乐做了详细地诠释, 非常喜欢
俺要下载2005-03-25 21:12:55
俺当年就拉过这个曲子,几十年没听了,谢谢!!千万给个连接
请进~~2005-03-25 21:30:31
回复:连接
老知青2005-03-25 22:46:59
太谢谢了!!!!!
春天的童话2005-03-25 23:32:32
先脸红一下,第一次听呢。谢谢你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