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日 多云
早餐时爸爸纳西(妈妈纳西的老公)一直对我说:“你多吃点多吃点,要爬天梯的”,来自当地人的话语使我第一次感到有点紧张。“虎跳峡”,“天梯”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妈妈纳西告诉我今天要去徒步虎跳峡的有很多人。她准备了三辆车从客栈把我们一起送到桥头镇,车费是每人RMB15.00元。虽然我知道从长途客运站到桥头镇的票是RMB14.00元,但此时谁又会和妈妈纳西计较那多出的一块钱呢。更何况从客栈到长途客运站也是要车费的啊!早餐过后大家就要出发了,妈妈纳西站在她的小客栈门口手里拿着一打纸,我们一个一个地从她面前经过每过去一人她就发给一张。拿到手仔细一看时才知道那是虎跳峡的行进路线图,图上从一点到另一点大约的距离,需要行走的时间都一一地标注的十分清楚。从桥头到纳西雅阁(Na Xi Family)是7公里大约用时2小时;从纳西雅阁(Na Xi Family)到十八拐顶峰(海拔2670米)大约用时2小时;从十八拐顶峰到中途客栈(Half Way)大约用时3小时。我当即决定第一天我住宿在中途客栈(Half Way)第二天从中虎跳返回桥头。
上路了,车是那种7人座的小型面包车,这种车在丽江,香格里拉及德钦地区被当地人广泛地使用。我们一行人一共3辆车,我坐的是第一辆上面共5个人清一色的男姓:两个以色列人;一个德国人;一个法国人及我自己,很自然我们这五个人成为了这次徒步的第一组。经过将近4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桥头,确切地说是到了虎跳峡风景区的入口处。一条路直接通往里面,黄色的金沙江就在我们的左侧。一到门口就有当地人上前搭扇询问是否需要骑马。我们都回绝了。门票RMB50.00元一张,在买门票时那些和我同车来的西欧人纷纷拿出学生证说自己是学生,这样他们的门票只有RMB25.00,后来和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学生,只是为了省钱用了别人的证件,对于当地的中国人来说所有西欧人的长像都一样,不可能去逐一比对照片。
去往虎跳峡途中风景
买了门票我将行李寄存在桥头一家叫JAN‘S的客栈内(这家客栈存包是要钱了一天RMB5.00,但只要在那里住宿就不用交钱)只背了相机包内装了一颗28-105及100-300的镜头,一个数码相机及一小瓶矿泉水就出发了。
走入虎跳峡风景区,面前是一条平坦的公路。我知道那是通向虎跳峡的公路人称为“低路”而我们要走的是当地人所谓的“高路”。我们不约而同地向左边的山上走去。虽然是由石子和沙子铺成的小路但还算不错,只是在一些岔道口我们需要停下来做一些选择,还好在岔道口都有用油漆写的标记“To Na Xi Family 2 Hrs ”。开始我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路标都是用英文写的?但随着攀登的深入进行我明白了:这条路上的游客几乎没有中国人(至少是我们没见到几个),当地的人是不需要看这些指示标记的!沿路一直在向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也没有什么人和我们同行偶尔有几个当地的农民从我们对面走来,每每这时我们就会停下来向他们问一问路,看得出同组的几个洋哥们也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会说中文的人和他们同行而放心了许多。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看到一个小卖部里面几个中国人(一男三女)正在休息。于是过去问路,一个女孩热情地给我们指了路同时告诉我们他们那一组的“头儿”是从马来西亚来的。我们相互加油鼓励了一下就继续向前走了。一路走一路拍照那几个洋哥们什么都照连树上成片的蜘蛛他们都饶有风趣地对着他们不停地拍摄。渐渐地脚下的金沙江已经变成了一条金带映衬着周围山上层层的绿色梯田分外好看,大自然就是这么和谐地将大江田野组合了在一起!无意间一回头发现一个当地人牵着一匹马一直跟在我们后面距离不远也不近。过了小卖部脚下的路也开始变得狭窄了,路面也不那么好走了,甚至有些地方几乎已经看不到路了只是在地上有个人走过的痕迹,我们就是踩这这些痕迹向上。这样的路走起来相当费力,我的体力也开始下降汗水已经湿透了我的衣服,我坚持着向上爬,慢慢地落在了后面。终于在一段一直向上的路之后我坐了下来。那几个哥们走了一段后发现我没跟上,一个人往回来找我。远远的在上面看到我座在石头上休息,我也看到了他就向他挥挥手让他们先走不要等我。就这样我们和他们拉开了距离。马夫还是在我的后面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休息时他也停了下来,于是我们聊了起来:
“骑马吗?”
“不要了!到纳西雅阁还有多远?”
“前面还远着呢!还有一半的路吧“
“就是要锻炼一下我自己。”
“你从哪来?“
“北京”
“你们城里人走不惯这山路,我们到城里也走不惯城里的路。”
........
虎跳峡风景 1
我们就这样边说边走,不行了就在石头上坐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再走,那马夫只是在旁边也不离开我,仿佛我一定会骑他的马似的。但我一直坚持着自己往上爬。路越来越陡,也越来越窄了一些地方只有不到一米宽的路而且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我妻告诉我的没有错)只不过从悬崖下长上来不少的小树和花草当住了人们的视线减少了人对悬崖绝壁的恐惧。但我知道一旦出错就不会给我后悔的机会了,精神也高度重视起来。于是我对伸出的每一步每一个脚的落点都格外的小心。又翻过了一道山梁后马夫指了指远处的一个农庄告诉我那就是纳西雅阁(Na Xi Family)顺着他的手指的方向望出去远处一片青砖农舍沉寂在翠绿的树林中。马夫告诉我房顶插着红旗的就是纳西雅阁(Na Xi Family)了。真是“望山跑死马”看着不远的地方走起来却很远,又经过了将近40分钟的路程我终于踏进了纳西雅阁(Na Xi Family)的小院子,院子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不大但很干净墙上挂满了穿成串的红辣椒,很农家!(具体景色不描述了,去了自己看吧)。
虎跳峡风景 2:金沙江已经变成了一条金带
一进门就看见我那组的几个哥们儿正在吃饭,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边各自点要自己的食物,各自付费。接待我们的一高个的小伙子一看就知道是当地人农民。但令我惊讶的是他完全可以用英文和这几个鬼子沟通。刚坐下后面又来了一批人一看是我刚才在小卖部问路的那批人,大家仿佛已经很熟悉了于是自然地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新加坡泰国鱼翅的员工。一个经理带着他的女朋友;另外三个是他们公司上海,北京及昆明分公司的财务主管。昆明财务是昆明人长得黑黑瘦瘦但她走得却很快因此刚才在小卖布没有看见她。上海财务是一个大连人看上去应该在36/7左右,脸上有明显岁月的痕迹。北京财务看上去很瘦小象个小女孩(后来知道也已经30岁了)。
吃过午饭大约一点多我们这一组就动身了,临走时买了一大瓶矿泉水RMB5.00元(没办法独此一家,垄断经营)。从地图上我知道下面我们要上的是二十八道拐了。虽然我可以想象二十八道拐的艰难并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午饭后的我身体却支持不住了,只走了将近15分钟腿就死沉死沉几乎挪不动半步。坐在山间的石头上汗如雨下。想想往回走?刚刚经过的困苦足以吓阻我,只能向前不能后退!马夫仍然牵着马在我的旁边。这时候骑马可能是唯一能帮我的智慧选择了。和马夫谈价格送我到二十八拐的顶峰开始他要RMB80.00,砍到RMB50.00拿下。马夫要我把手中的相机包和矿泉水给他,因为包中有我带的人民币开始我还犹豫后来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举动。一上马我立刻就后悔了:在马下你的安全是由你自己的双腿控制的,但在马上你的一切一切包括生命都只能交给马了!可能是马夫习以为常了,他一再告诉我在马往上爬时人的身体要向前这样才能平衡,但当马向上时我的身体就很自然地向下滑这样我的双手就必须牢牢地抓住马的鞍子才不至于能使身体掉落马下。狭窄的山路又使得高大马走起来更加惊险,特别是在拐弯处(大多是90度弯)马夫都只能走在马的后面这时我的前方和右侧都是悬崖,马从下面跳上去带动人的身体向前涌去,马站住了但人的身体还在向前方悬崖边涌,前面就是看不到底的山崖,甚是惊险!每到稍微有些平整的地方马都会停下来休息马夫每此都会加鞭让它继续走。这使我不得不每次都跟马夫说:我不急,让它慢慢走吧。我是在为我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心!可以看出马夫对安全还是格外小心的,在一些地段他要我下来徒步,他牵着马先走随后会再告诉我马在上那一段时的危险:“如果马踩到旁边的石头上就会连马带人一起滚下悬崖!“
我们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马夫告诉我: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60年代初是一个美国人首先找到的。当时他是一个研究动植物的科学家,他来到丽江地区做科学考察。丽江及虎跳峡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专门从事旅游方面书籍的写作将丽江及虎跳峡的美景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就有大批西欧游客来走虎跳峡。而那时候当地人还不敢和他说话,据说是怕传染上病。也不给他提供任何帮助。他只身带着帐篷游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到达海拔2670米的顶峰时已经是下午4:00点了。使我没想到的是在这顶峰上仍然有当地人在卖水果和矿泉水。站在顶峰上我还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换来这种感觉的是我手指被马鞍磨破的痛。后面又来了一群马---原来是新加坡泰国鱼翅那组,当然没有昆明财务她已经走到前面去了。我自己的那组洋哥们也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很自然地加入了这一组。拉马人告诉我们:从顶峰到中途客栈(Half Way)我们最少还需要4个小时。这使我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但好在有了团队,我的心情放松很多。这时从丽江一同出发的另外两部车上的人也陆续地赶上并超过了我。在顶峰上休息拍照完毕,我们再次启程向下一个目的地---中途客栈(Half Way)出发了。从顶峰往前基本上属于向下的路了但道路变得越发不好走了,在不到一米宽的“路”上到处都是羊粪和马粪。人要在各种粪便中穿行又要随时注意右侧的深谷和左侧的头顶上的峭壁而且人的身体本身的重力又使你往前冲。在这样的地方最安全的走路方法是两腿横向分开踩在旁边的岩壁上以增加磨擦力,同时每一步最好能踩在别人的脚印上。不要冒险尝试新的线路!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验。下了顶峰不远就可以听到巨大的水流声,从高高的山上看下去金沙江如一条细带,一块巨石横卧当中。这就是上虎跳了。
又翻越几坐山岭,好在一路上都有人用油漆画的路标一般不会迷路。在一坐山岭上看见两个西欧人正坐在小路上休息,每人都带着一人多高的背包和一付登山仗。这一画面让我对西欧人的体力又有了新的认识。可能是自然环境的严酷使得人类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靠近,我们彼此打着招呼微笑着伸出双手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从他们身边侧身而过—这是安全通过唯一方式!。途径茶马客栈(Tea Horse Guesthouse)远远看见一个洋哥们坐在客栈的露台上喝茶,我们站住向他挥挥手:“去张老师客栈怎么走啊?”。他也向我们一行人挥挥手:“往前走,走下面的路。祝你们好运!”。在这条山路上英文的使用率是很高的,不论是登山者还是当地人你都可以用英文和他们说话。我就在路边上看到一个当地的小孩,我们和他说英文他也用英文回答我们的问题。同组的鱼翅经理开玩笑地说:“可能他从小到大除了家里人,其他遇到的人都是和他说英文的“。我们就这样一路说笑一路行进,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大瓶矿泉水也消耗待尽。正当我有些发愁大量消耗的水份无法得到补充之时,绕过一个山角前面赫然出现一条瀑布,眼前的路被两条木头架起宛如小桥,这就是木桥沟瀑布了,瀑布的水从山上流下经小木桥流向另一侧的深谷。水流清澈见地。我们就在此处休整并补充了饮水然后又继续前进了。大自然给人磨难的同时也给清泉予以抚慰。
渐渐地天色开始暗了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山野中仿佛只有我们几个人在活动。原本绿绿的青山也开始露出少许狰狞的面目,傍晚十分的山风带给人一些恐惧和一些冷意。我们几个人同时担心起来如果天黑之前我们赶不到客栈的话,黑夜中走山路将是更加危险的。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大约在晚8点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中途客栈(Half Way)的灯光,顺着灯光走进去没想到我们竟然是从客栈的后门进入了客栈!因为此时天色完全黑了我们已经不分东南西北了。一进院就看到了我那几个洋哥们,他们也住在这里。一打听他们下午4点就到这里了,我们比他们整整晚了四个小时。客栈的人告诉我们只有RMB120元一间的房子了,其他什么房都没有了。前面虽然有三车的鬼子陆续住宿但客栈不可能满员的,天色又黑了我们不可能再找其他住宿的地方了只能“挨宰”了。谁让我们的速度慢呢?大家商量了一下,经理和我住一间;其他几个女孩共住一间。晚饭后急于打电话给妻,想来白天一整天在山中手机没有信号她不可能找到我,如此险恶的环境她一定十分担心。我要快些给她报个平安。一问客栈的人说联通手机有信号,中国移动的手机只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面才有信号,其他地方都打不了。那个角落里地方很小,昆明财务正在那里打电话,于是我只好凑过去勉强接通了妻的电话。那里的情景很是有趣:一男一女各自拿着手机在说着自己的话但两个头却离的很近,几乎是要碰到一起了。
中途客栈(Half Way)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