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的难题在治官,不在治民。中国的小民在政府的专政工具面前是弱不禁风,没什么抵抗力的。只有与官勾结的小民,也就是朝里有人的小民才难治。那基本是官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人或给官府做工具的黑社会人员。不管什么独霸一方的黑社会,如果后面没有官的撑腰,都是不堪一击的。
官僚治理的现代化,预防官员历史上绵延几千年的腐败,不作为,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任人唯亲,欺上瞒下,拉帮结派,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等等,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吏治的现代化。
吏治的现代化怎么搞,即官吏管理的现代化,这才是难点。这是个管理问题。中国过去几千年皇帝为了治官,想出了好多好的管理制度:什么告老还乡制度,御史言官制度,微服私访,巡视制度,异地任职制度,科举制度,各部门的分权制度,等等,但数百年后最终都没挡得住国家治理的失灵,王朝的崩溃。因为说到底这些制度是为皇帝一家服务的,各种管理的细节程序规矩无法到位。中国现在封建王朝不在了,搞的一党制,就是把这些制度统统恢复,还不够。靠中国自己历史的制度积累,闭门造车是不够的。需要吸收外部新鲜的血液和知识。
这方面和其他方面一样,还需要向西方继续学习。西方自建立民主制度以来,强盛不衰几百年了。整日撕逼,看似吵吵嚷嚷,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值得中国借鉴很多东西。大家包括最高的总统,法官,律师,媒体,党派,议长在一个共同认可的法制框架里面整日撕逼。有效的监督制衡免不了撕逼。当然撕逼有文明的撕逼和不文明的撕逼。
中国所谓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绝不可以理解为现状就是最理想,最好的状态了。否则就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了。自信是现有的制度,文化和道路永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我更新的系统,不断淘汰过时的东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西方好的方面在分权,制衡,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法制,民主,人权的等等这些磨破耳茧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尚未真正全面落实到中国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去,不管用什么名目,不管用什么变通的形式,不管是中国国情也好,中国特色也好,这些最基本的陈词滥调的东西终究是绕不过去的。
中国几千年来体制里面最缺的有两个致命问题:1. 是没有真正的民意代表这一块。就是没有直选的议员这一块。中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稍微了解体制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基本是退休后的各级行政干部根据级别安插进去,换个名堂,延缓退休5年,另加部分行业社会名人民主党派作点缀。不是真正的民意代表。这个吹破天也没用,吹过头只会徒增反感。只能扎实地稳妥地逐步地做到名副其实。2. 政权体制只到达乡镇一级。过去封建王朝只到达县一级。而直接与人民一线面对面接触的却不在体制内。即村一级干部不算国家干部,不拿国家工资,自生自灭。过去封建王朝到了乡和村这一级,靠乡绅治理。现在进步了,乡镇一级成了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毛时代还破天荒地建立了完备的村级政权。国家稳定多了。但改开后,旧的村级政权坍塌了,村级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很多村子靠黑社会,半黑社会方式治理,总之,靠拳头治理。这两点都是中国几千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说到底一句话还没有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投票选举制度和最基层的村级政权。所以,过去封建王朝时候当基层农民或者城市贫民揭竿而起的时候,上面的感觉是懵逼。当共党带领农民造反的时候,国民党也懵逼。因为政权系统里没有真正的民意代表,而行政管理系统又没有延伸到基层人民那里去。等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后,不懵逼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