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影2020-07-26 17:04:46

 

  自5月下旬起,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连续40天(6月2日-7月11日)暴雨预警。自6月开始,多省发生暴洪、城区内涝,官方统计因水灾有17,000余房屋坍塌(至7月3日)。截止到7月13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

  从6月初至今一个多月,南方的洪水可以说愈演愈烈,几乎肆虐了整个南方。然而,有关水灾的报道却始终没有进入主流媒体的重点,也没有上过社交媒体的热搜:起初,首先受到洪水灾害的广西、广州等地几乎在主流媒体中消失;6月底7月初的时候,官方媒体报道了日本(专题)的水灾,而对南方的水灾装聋作哑;7月开始,主流媒体开始呈现出“洪水美学”:用”正能量“词汇来报道这场大灾难。而在自媒体中,公民自发报道这场洪水,并对防汛工作作出认真的思考和探讨,惟愿上下沟通、政通人和。

 

  一 主流媒体:从装聋作哑到洪水美学

 

  据《财新网》6月9日的报道,南方洪灾已经波及到了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1个省。当时已有262万人成了灾民、1300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145.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40.4亿元。短短三天之后,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截止2020年6月12日晚18:21分,148条河流超过警戒线,洪水已经波及到了22个省,造成580万人受灾,39人死亡失踪,以及52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9.2亿元。

  截至6月26日,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难,受灾人口1374万人次,死亡失踪81人,紧急转移安置74.4万人次,倒塌房屋1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

  不过,

  相比于洪灾的凶猛,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报道则显得较为理性和平静。

  就在洪水的消息已经刷屏了朋友圈和抖音等平台的时候,各大门户网站并没有跟进的报道。席卷数省的洪灾在6月7日就已经规模巨大,而真正对洪水详细的报道还要等到6月9日晚些时候《财新网》的报道。

  而直到10日微博因“蒋凡事件”停热搜为止,关于洪水的报道仍然只是侧重于“汛情”的通报,对于抗洪救灾和灾民的现状的报道还是浅尝辄止。( 明白知识 | 今年的洪水静悄悄)

  经查证,以“湘江”、“湖南”、“江西”关键字在中国社群网站“微博”做搜寻,只能找到《中国新闻网》报导,“江干流全线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大一次洪水过程”,《央视》对于降雨的报导还停留在7月12日,内容为“湘江下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11条河流超警”。 (自由时报 | 暴雨洪水狂袭华南中国官媒集体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