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d9992020-10-02 16:26:43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89180

 

  霍英东曾说:“如果人生的满分是100分,我要给自己打100多分。”

  他对自己的称赞,不止于此。

  在人生最后的时刻,霍英东还曾如此感叹:“回首往事,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任何人。“

  一个人“自负”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这样的自我评价?

500

  客观来说,他一生的荣誉已经够多了。

  一个香港人,担任一届政协副主席已经难得,连续担任三届的,当真是凤毛麟角。

  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一次国庆阅兵,已经是终生荣耀。

  然而,霍英东一生曾三次登上天安门观礼,每一次都是观礼台上的重量级嘉宾。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北京去世,有关部门以最高规格操办其葬礼:灵柩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扶灵者尽是政商翘楚。

  他的事迹流传到坊间,大家更愿意称之为“国葬”待遇。

  01

  了解霍英东出身的人,都很难想象,他的一生竟会做出如此的选择。

  早前的香港有这样一个族群:他们被称为疍(dàn)民,擅长游泳和捕鱼,也常被叫作游艇子或连家船民。

  “曲蹄(疍民)爬上岸,打死不见官。”

  疍民们的社会地位有多么卑微呢?

  不得和岸上居民通婚,不能读书考功名,更荒诞的是不准穿鞋上岸。

  直到1841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香港仍有2000多疍民,其中就包括了霍英东的祖先。

  所以霍英东从出生起,就和父母、兄妹7人,一起生活在舢板上。这也是为什么,新闻报道都曾记录霍英东六岁前没穿过鞋

500

  7岁那年,霍英东的人生惨遭重击,不幸丧父丧兄,从此与母亲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

  生活所迫、饥寒交迫。

  一个母亲带着3个孩子,在满是老鼠、蟑螂、饥饿和腐臭的贫民窟里居住,生活不知尽头。

  那时候的香港,在经历了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5年五卅运动的大规模罢工后,有大批华人和难民涌入,社会动荡不安。

  自日军入侵香港以来,日子更难了。

  日军除了在香港虐待平民和战俘,还强制推行皇民教育,强迫群众使用日文,并且九龙的主要街道和地区名称,都被占领地政府换成了日式地名。

  与此同时,残暴的日军不断在香港掠夺物资,以支撑他们日后继续作战。

  可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港市民完全失去了自由权,饱受摧残。

  面临港英制度,普通百姓还能公开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日军奴役之下,民众的家国情怀也进一步被瓦解,

  而此时,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全港最著名中学皇仁学院的三年级学生霍英东,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看到了香港是怎样一步步被外来入侵者统治,群众怎样失去了生存自由。同时,因为这场战争,霍英东也被迫告别学生生涯,不得不走向社会。

  所以我大胆猜想,或许霍英东的爱国情怀,从少时起就奠定了基础。

500

  两年时间,霍英东因为身体赢弱、不堪重负,前前后后换了7份工作,且都无一例外被辞退。

  在经历接连失败的打工生涯后,霍英东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打工,开始起了做生意的念头。

  就这一个念头,彻底改变了霍英东的一生。

  为了支持儿子做生意,霍母卖了唯一的金首饰,帮助霍英东开了间“有如”杂货铺,生意不错,挣了点小钱。

  后又在战争结束后,偶然看到新闻上刊登的,二战遗留下来的废旧机器。

  霍英东凭着试试看的念头,向已婚的妹妹、各方朋友借钱做本,幸运的是,他中标了。

  他第一次中标,倒手就挣了1万多块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资。

  在多次参与物品竞标后,霍英东逐渐积累了原始财富。他的人生,也迎来天翻地覆的转折,他也终于不再被人视为“废物”。

500

  生意渐入佳境,霍英东开始在香港商业界展露头角,并且进入新兴的地产行业。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香港从不缺有能力的商人,但能和“香港四大家族”媲美的却不多,霍英东算是其中一个。

  如果霍英东选择做李嘉诚,他也更有实力打造一个更庞大的商业帝国。

  事实上,霍英东并没有选择这条路。尽管他历尽艰辛很多年,好不容易才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霍英东选择了一条,一般富豪难以理解的道路。这一选择的契机,同样是因为一场战争。

  50年代,抗美援朝爆发。

  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的决议,对中国进行了海上封锁。

  在禁运协议后,国内的物资十分紧缺。

  当时中国政府的对应策略之一,就是将贸易重心转向华南,以香港为跳板,将物资运到香港再运往内陆。

  当时不少香港商人抓住商机,往内地销售物资,更有甚者靠此来牟取巨额暴利。

  其他商人巴不得挑利润大的物资来做,但霍英东挑的却都是内地急需物品。

  并且,霍英东却加价极少,利润仅仅能够覆盖工人的劳酬。

500

  一次内地急需一批油桶,但因为油桶体积太大,几乎没人愿意来送。

  一船运不了多少货不说,还赚不了几个钱,这等苦差事只有“傻子”才愿意做。

  但霍英东偏偏就是那个不怕吃亏的“傻子”。

  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联合多个国家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而英国和美国同穿一条裤子。为了顺利给内地运送物资,霍英东几次差点被英军的炮火击中,每一次都是死里逃生。

  不仅如此,他还面临着英国在香港的港督当局,和台湾国民政府的监控,但他还是冲破了禁运,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风险,日复一日地为内地整整运了三年。

  其实因为早些时候创业,霍英东已经有了原始的财富积累,用现在的话说,他那时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功人士。

  但他仍坚持冲锋在第一线,即使受到港督当局的打压,被亲英商人孤立,公司的电被无故切断……

  若不是因为霍英东的这番“亏本”的选择,他的财富也不会亚于李嘉诚。

500

  这也是为什么,在2000年抗美援朝胜利五十周年的纪念会上,霍英东作为当时唯一受邀的香港人,光荣的坐在了主席台上。

  02

  霍英东,大概是香港商人中,最没有地域身份概念的人。

  前半生,他以贸易推动了香港本地的发展,也为李嘉诚等人的内地投资牵线搭桥,帮助内地发展,同时也帮助香港富豪分享内地发展红利。

  后半生,他眼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

  和所有拥有“落叶归根”传统思想的中国人一样,霍英东“回国”的第一站也是自己的故乡——广东番禺。

  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有句俗语“粤道难,难在过渡口”。

  那时的珠江口岸,还只有海珠桥、旧澜石大桥、中山桥等屈指可数的桥梁。

  在珠三角地区,人们往来主要依靠轮渡,全省的国道省道上的几十个出渡口,却只是将仅有的13条公路干线分割成了无数个小段。

  即便是省会广州,珠江上也只有海珠桥和人民桥,陆上交通极为不便。

500

  1978年,霍英东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番禺县。

  下午5点就已经从香港到达番禺市桥,却因大石和洛溪两个渡口的阻隔,直到晚上九点才走完剩下的三十公里。

  好不容易到了老家,迎接霍英东的却是,家乡泥泞、脏乱、坑坑洼洼的小路。旁边偶尔的几个过路车经过,也都是满车的泥点子,就连广东政府派来迎接自己的红旗轿车,也已满是斑驳。

  更让霍英东感到震惊的,是村民们对外部世界的一无所知。

  问村里人洗手间在哪儿,他们却认真的端来一盆洗手水,这让霍英东心里感到特别不是滋味。

  不久后,他就联合其他港澳商人,为家乡捐资建设了一座番禺宾馆。

500

  回乡之行,也让霍英东认识到,故乡比自己想象中发展的还要慢。而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番禺,一个人霍英东是远远不够的。

  霍英东认识到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借”全世界的钱来发展中国。

  但当时的国内,连一个像样的宾馆都没有,真的招来了商,引来了资,投资者连个像样的落脚地方都没有。

  于是,霍英东决定在广州白鹅潭附近,建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

  更重要的是,霍英东想通过这一举动,向全国甚至全球传达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一个宾馆,和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建宾馆这事儿现在听上去很普通。但在当时,中国的情况却是,即使在首都北京,最高级的酒店,洗手间的浴缸也是没有活塞、房间里没有冰箱、没有热水,只能喝自来水的。

  规格一旦超出北京,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霍英东要干的就是远超北京规格的大手笔:白天鹅每一根柱子都是从菲律宾运过来;设计师他坚持用英国的;设备、家具、建材全部都是进口……

  “发展是硬道理”要真正落地实施,只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超过意识形态,人民才能放手去干。

500

  霍英东的想法虽好,建设过程却困难重重,每个步骤都至少需要跑十几个部门盖公章。

  最后,北京方面直接给当地侨办主任打了电话,明确下达指令,说霍英东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此次行为是支援国家的,需要上面多照顾,步骤才精简又精简。

  1983年白天鹅正式开业。光是第一年,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就三次参观白天鹅。

  英国女王、美国总统、德国总理、瑞典国王都曾先后到过此处。

  中国因有了白天鹅,无论是外商来,还是接见各国领导,都有了让全球投资者近距离考察中国发展潜力的“瞭望台”。

500

  其实在筹建白天鹅时,霍英东的心里就已经打好了下一个算盘。

  他仍记得回番禺时,曾被洛溪的路所阻隔。

  虽然洛溪只有不到四千村民,周围也都是树林和稻田,别看它貌似不起眼,可它恰恰是澳门、珠海、中山、佛山等较发达城市,和广州间客货运的必经之地。

  作为过路口,没有过路桥怎么行?

  于是霍英东又开始积极谋划。在1981年全国两会中,他和同样也是番禺老乡的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和弦一拍即合,决定共同为家乡捐资造桥。

  同样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座合资兴建的跨江大桥,洛溪大桥可以说是全国先例,几乎没有可参考的工程样板,这也让总设计师伤透了脑筋,硬是摸着石头过河,各种模型不断推翻、重建。

  最终施工花了4年时间,最大跨境为180米,达到了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水平的洛溪大桥,终于落成。并且荣获“亚洲第一桥”的美称。

  建成大桥是何等的好事,但没曾想,霍英东的无私付出却变成了吃力不讨好。

500

  随后的很多年,这座大桥的收费问题,都给市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烦恼。

  通车当天,番禺政府就在桥头设置了收费站,以“偿还贷款”为由,向过往车辆收取过路费。

  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在200元左右,但每辆车的过桥费是5块。也就是说,按这样的收费标准来看,大桥竣工决算投资的10295万元,到1993年底就可以还清本息并开始盈利了。

  而且省政府此前早有规定:非经营性公路项目,还清投资本息后,应停止收费、撤销收费站。

  但番禺政府却在即将停止收费时,以当初建桥时,为洛溪大桥配套了8项工程为由,想要继续收费,甚至想一直收到2028年。

  这一做法让珠江两岸人民十分不满。是否要收费的决定,根本不是霍英东能够左右。但“黑心商人”的骂名,却落在了他身上。

  事实上,在1996年,大桥年收费总额就已经超过了亿元,回了本。但直到2000年底,仍有42949万元的未偿债资金。

  因此,各界的质疑就产生了,这钱是不是都被你霍英东给拿走了?

  当时市民群众个个对霍英东心怀不满,霍英东本人也没想明白这事儿,顶着骂名在本地媒体发文,点名“始作俑者”:

  “凭什么我无偿捐款建桥,你却来收买路线?我本人从没有拿过一分钱的过桥费,以后也不会拿!”

500

  他遭受的委屈不止这一件,另一件发生在霍英东建设南沙的时候。

  南沙地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距离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周身有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14个大中城市。

  霍英东在南沙考察时,看中了这片海岸线。

  九十年代开始,他就与番禺县政府合作开发南沙,先后投资了22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霍英东虽贵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却在开发南沙过程中受到“地头蛇”梁柏楠的刁难。

  梁柏楠曾任南沙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番禺区委书记、区政协主席等职,当时已从番禺调任南沙开发区。

  国家转型期间,各种地方、社会关系鱼龙复杂,所以即使是带着400亿来建设南沙的霍英东,也处处被梁柏楠花样盘剥。

  比如,梁柏楠手下的港口主管人,利用南沙走私,违反了外汇管理条例。明明错的人在梁柏楠,但惩罚的却是霍英东。

  像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当然其中的各种事情纷繁复杂,为了发展,能忍的霍英东都忍了。

  这种“敲诈”、“吃拿卡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梁柏楠事发。后来,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说道:“如果不是梁柏楠因涉嫌受贿案发被捕,恐怕霍英东还要忍。”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因洛溪大桥收费被误解,还是建设南沙被地头蛇陷害,霍英东不计回报、即使被诬陷也坚持投资的决心,从未动摇。

  因为他扪心自问,自始至终“没有负过任何人”。

  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建造与管理的五星级宾馆……

  光是霍英东一个人,就创造了大陆的众多“第一”,让亿万中国人至今受用。

500


  03

  白天鹅的壮举,让一部分具有超前眼光的外国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决心。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每五年、每十年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一变化,更应该让全球看到。人到晚年,霍英东又将这当成了自己的任务。

  2008年以前,西方国家不少节目中提到中国,镜头里满是黄土高原,北京交通工具主要靠二八大杠自行车,甚至还在用清朝时期留辫子的形象……

500

  所以在世界舞台展露头角的机会,对中国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奥运会,就是这样的机会!

  霍英东自己就是足球健将,一生热爱足球,也是国际足联的执委。

  曾经的中国毫无发言权,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席位,也都被国民政府所占有。

  眼看中国没有自主权利,霍英东就开始利用香港当时的国际地位,大范围向国际体育组织展开游说,先后帮助中国加入国际足联、篮球等体育组织。

  1974年,霍震霆(霍英东长子)随父亲一同参加亚足协年会。

  提前获得伊朗等国家政府的支持后,霍震霆在席间极力周旋,为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争取到了宝贵的支持票比例,最终获得通过。

  之后的各类国际会议上,霍震霆又继续以香港代表的身份“舌战群儒”,提议中国入会……

  加入国际足联、篮球等组织只是一个过渡的跳板,霍家父子的真正想做的是:尽快让中国举办奥运会

500

  1984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霍英东带着全家人前往美国洛杉矶,亲眼见证许海峰、李宁一举夺冠的历史时刻。

  这是新中国在奥运历史舞台上获得的第一个金牌,也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国旗升起、奏响国歌。

  霍英东情难自已,泪流满面。

  他说:那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500

  亲眼看到奥运健儿夺冠,也更加坚定了霍英东帮助中国申奥的决心。他想让全球看到中国和中国人的全新面貌。

  1990年代,为了帮助中国申奥成功,他不断在私下与当时包括主席萨马兰奇在内的奥委会委员洽谈,邀请他们到中国各地参观,向他们展示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

  霍英东还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捐赠一百万美元,给国际奥委会修建奥林匹克博物馆。

  除此之外,他还承诺给奥委会欧洲委员许多经济项目,和非洲委员的各种福利,并且承诺在申奥成功之后,继续出资十亿修建奥运主体育馆。

  连续三次申奥,霍英东光是在中国国内就花了十几个亿,捐赠了五个多亿港币的体育基金。

  总之,奥委会有什么要求,他都力所能及地进行满足。

  终于!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全会,投票选举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当萨马兰奇口中喊出“Beijing”的一刹那,全场已是哭声一片。

  中国代表团团员跳起欢呼,奋力拥抱。

  在现场的霍震霆,更是第一时间就给父亲打了电话,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呐喊道:“我们赢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

  同时,消息一出,举国欢腾。

  无数国人走上街头,手中拿着旗帜,脸上贴着国旗,狂呼不止。

  那一年,全国人民都在感谢萨马兰奇,春晚节目也在向他致敬。

  而为中国申奥默默付出的霍英东,却鲜为人知。

500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1990年,在北京举办亚运会,他出资一亿港币修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英东馆,和接待外宾的北京贵宾楼。

  修建水立方的钱,他更是一个人出了四分之一。这也是2008年奥运会中,唯一一个允许大陆之外的投资者参与的奥运场馆。

  不仅如此,他对为国争光的中国奥运健儿们,也极其偏爱。

  邓亚萍曾经就说过,当年拿到奥运冠军后,霍英东直接奖励了一公斤黄金。

500

  前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在《重返五环》一书里由衷地写道:“在亚洲,出力最多的是香港朋友霍英东。”

  虽然霍英东2006年去世,没能看到两年后中国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

  而中国也如他所愿,08年奥运会,中国金牌数量世界第一。

  同时也在世界面前证明,我们已经足够强大!

  再也不是外国人眼中那个扎着辫子的国家了!

500

  尾声

  1984年10月,霍英东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眼中是国庆35周年的庆祝仪式,心中却翻过年轻时舍命为内地送物资、家乡番禺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第一次改变了国人的生活观念、中国有了第一个奥运冠军的一幕幕画面......

  而他自己,也从赤贫的疍民一步步改变命运,身上浓缩了中国几十年发展史,以及对外开放的缩影。

  当时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记者采访他,问他此刻想说什么。一辈子没流过几次眼泪的霍英东,突然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006年的10月28日,八十三岁的霍英东在北京去世,成为香港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人。

  扶灵的10个人却都是来自政界、商界、教育界的大人物,好友何鸿燊也在其中。

  他的财富,甚至从来都没有排进香港富豪榜前十。

  但人生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拥有的财富数量。就像霍英东自己说的:

  “我这80年,见证了香港从被英国殖民统治到回归祖国怀抱,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世纪。”

  并且,还亲自见证了中国申奥成功的时刻,“即使生命终结,也并没有什么遗憾了。

  参考文献

  土卫六,新周刊,《30年造桥往事:把珠江缝起来》

   陈光,华商韬略,《他在舢板上出生,在“国葬”中离世》,《天安门上痛哭流涕的霍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