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head2020-10-11 16:13:44

参观一个村级的酿酒厂时,村长趾高气扬地说,

“我们村的循环经济可以写进联合国的教课书。

我们只需要电力输入,粮食酒只要卖出60%,我们村就能达到小康。

水资源循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化工产品加工,简单的净化处理,基本

可以自给,即使全年不降雨。背靠大海,淡化处理,产品成本要提高些。

地下水也可以维持日常生活所用。

粮食循环,我们既要保证自己村民有得吃,还有点剩余,给酒厂当原料。

又不能太多,因为外销价格压得太低,有可能亏。提高粮食产量得靠化肥

和密织,会增加成本,也是个问题。

酒厂的酒渣,我们先用来喂猪和家禽,解决副食品供应。

多的部分用于施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猪粪和家禽及人的排泄,我们用沼气池处理,基本解决家庭的供暖和

照明。

工厂机械设备用电量大,必须靠外来电力输送。

问题是,我们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层面的自给,

看病,买衣服,和娱乐,是必须依靠外部环境的,

完全的内循环真不容易。

好在有电视和互联网基本可以解决。

看病吃药,必须要靠政府帮忙。遇到新冠病毒这样的突发情况,

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自己解决。”

一位搞生态研究的学者问,“这种内循环模式可以放大到地区,全省,和全国吗?”

村长非常紧张,他知道这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他思考了五分钟,在领导干部催促下,非常谨慎地回答,

“说实话吗?”

记者说,当然。

“难度非常大。每个村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村正好是资源和人口数量比较

平衡的,在管理上下功夫,可以做到自足自给。有的村就不行,外来人口和资金多,

需求不稳定,粮食和水资源就很难自给。

在环保工作上,不那么好搞。为了赚钱,填饱肚子,只能放弃。

内循环经济,我理解成环保条件下的有限度市场经济,

而不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改革那么多年,好多村和地区都变成外向型经济了,

再回到只种庄稼,养猪喂鸡鸭的方式,可能赚不到钱了。因为,你的生产

成本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