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2020-12-02 19:37:21

           街坊邻里   刘振墉

     我随女儿一家搬到克利夫兰近郊的新家住下没几天,就在信箱里发现一张倡议书,有人提议住在这条街道上的女士们,周末一起到饭店聚餐。这正是认识街坊的好机会,女儿就打电话给发起人报了名。

     那天的晚饭一直吃到10点多钟女儿才回家,据说到了20几位女士,职业女性占少数,多数人都是结婚生子后,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这群人是社区活动和学校家长会的中坚力量。我问饭钱怎么算?女儿说:这还用问,当然是AA制,每人点一份食品,吃完后大家平均分摊费用。

    8月中旬的一天,信箱里又出现一张通知:下月的第二个周六,本街道举办秋季派对。我们住的街道,只是一条千米左右的双向单车道柏油路,两侧各有二三十幢独立民宅,是完全的居民区。我们既是街坊新成员,家中又有小孩,当然要交费报名参加。

      开派对的那天,从中午起,在选定路段的两头放上“汽车绕行”的牌子,音响里放出了欢快的音乐,小孩子们就热热闹闹地玩起来了。接着有人搬来桌椅、餐具、饮料和点心等。每户人家都往这里送一份自家制作的食品,摆满了几张大桌子。警察开来了警车和消防车,还让孩子们爬上去玩,借机向人们普及安全知识,亲密“警民关系”。3点多钟的时候,大人们也到得差不多了,主办者宣布派对开始。先讲了几分钟话,随即自由活动。小孩子忙着打球、抛鸡蛋玩,大人们手拿点心、饮料,相互介绍和交谈。我的女儿女婿正好借此机会,初次结识这些街坊邻里们。邻居们平时难得见面,此时相互交流也就特别热心。

      回国后,一天傍晚有人敲门,打开木门看到有两个30岁左右的小伙,站在铁门外的昏暗处,我吓得不敢开门。其中一人说:他是管段民警,我是楼下东头唐某某的儿子,今天是来核对户籍的。我住的是单位宿舍,唐是后勤上已去世的老科长,我们住在同一座楼快20年了,全楼也不过四层十几户人家,我却不认得他家的人。

     那天核对完户籍,我突发奇想,建议他发起全楼邻居们聚一次。他连连摇头,说:“不行,人家还以为我有什么事要请客呢!”

     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建设、邻里关系,都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

[作者:刘振墉 日期:2009.02.25 来源:新民晚报
后记:我现在国内的住处,迁到新的小区已经快十年了,同一个楼梯上下共十二户,好像谁也不认识谁。相遇时,有人点头打个招呼,更多的是侧身而过。有一次我出楼道门,发现后面跟着一位手扶自行车的女士,我就拉住弹簧门让她出来。这位孙女辈的女士,不但没有说一声谢谢,连个笑脸或点头都没有留下。我将这件事讲给老朋友听,人家笑话我:谁叫你彬彬有礼的样子?别人将你当成老门童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