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2017-12-16 16:04:53

  三十八军在巩县

                                      白继周

 

     巩县今名巩义市,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在古都洛阳与当今省会绿城郑州之正中。它东有虎牢关扼守,西有黑石关、轩辕关盘踞,南依嵩山千峰百壑,北临黄河万里流川,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古时,羿射九日、嫦娥奔月为这里添彩;今天,撤县建市、全国百强为这里争辉。史有“东都锁钥”、“河洛咽喉”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20世纪40年代,日寇曾在这里烧杀淫掠,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也在此屡建奇功,原国民党第三十八军曾两次驻防这里,素裹丹心闹革命。

 

                                      1.     三十八军

 

      原国民革命第三十八军,是西北抗日名将杨虎城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革命传统的部队,属国民革命第十七路军。这支部队1927年参加过北伐,1936年参与了“西安事变”,为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做出过杰出贡献。杨虎城出国后,它归属孙蔚如领导,番号为“第四集团军”。“七、七”事变后,他首先在陕西三原誓师,于7月15日开赴河北保定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在井陉、娘子关、雪花山等重要战役中重创日军。又在山西碛口接受八路军整训,经中国共产党的协助,厉行“禁嫖、禁赌、禁吸(大烟)”的“三大禁令”及“自我教育、自觉纪律、经济公开、人事公开”等“四大口号”的新作风,部队于是面貌一新。随即开赴晋东南,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和八路军并肩对日作战。1938年夏,部队调中条山。次年春,根据山西省委指示,在这支部队中建立中国共产党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此后,部队在工委的协助下,先后参加了“3、29”、“6、6”、“4、17”等重要战役,以血肉之躯,显示了军威,显示了国威,显示了中国人民驱逐日寇的钢铁意志。1940年秋,又配合了“百团大战”。在中条山的两年多时间内,和兄弟部队一起打退了日寇的11次进攻和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连国民党政府军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也称其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他们的军歌这样唱:
       三十八军,三十八军, 我们是铁的三十八军。 
       在雪花山上,血花染红了我们的刀枪,

   在乏驴岭上,日军的尸体塞满了战场,
       井陉车站夺大炮,高平关外截车辆,
       碛口整军振旗鼓,茅津干训威名扬。
       这是神圣的战争!这是光荣的战争!
       最后定把日寇彻底埋葬!

     1940年到1946年,三十八军先后两次驻防巩县,创下了坚守河防、抗击日寇、赈灾救民、挥师起义等光辉业绩,给巩县人民留下了“钢铁之师”、“仁义之师”的深刻印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