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桃源2020-04-15 17:44:51

 

儿女自有一片天地(续)

我写这篇博文的起因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围观者甚多,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引起了我的关注。忍不住就写了这篇博文,谈一些浅见。言犹未尽,想再多啰嗦几句。
那个帖子的题目是〈八旬老人街头贴广告求“收养”〉。说的是,天津有一位姓韩的退休工程师,已高龄八十五岁。有自己的房子,每月退休金有六千余元,一人独居,生活尚能自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携妻带子定居国外,另一个在天津一家医院工作,也已自立门户。老人不想干扰儿子们的生活,自己已独身生活33年。近些年住过几家养老院,感觉不够满意。他听说湖南有一家“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院”,觉得不错。遗憾的是本地并没有这样的养老院。同时他又听说,有人被他人收养后,生活过得满惬意。由此他受到了启发,就有了这一举动。他“求收养”的广告被人传到了网上,立刻引起了热议。有些热心人表示愿意收养,还有一位住在美国的七旬爱心老妇人说,她若是在国内,愿意和他在一起生活。但是大多数人对他的两个儿子,特别是移民国外的儿子,给予了强烈谴责,说他们是不肖子孙,“白眼狼”等等。至于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这两个儿子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肯定在心理上会有一些阴影,精神上会受到一些折磨。中国人的孩子绝大多数骨子里都潜蕴着对父母孝敬的观念和不舍的深情。如前面所说,时代变了,不能守在父母身边,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孩子们的纠结是在所难免的。


实际上,当下像韩先生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在国内的生活小区里,有200来户人家,和儿女们同住的就那么三两家。还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儿女也住在这个小区里,但都是单过。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况,彼此有个照应。大多数家庭儿女都不在身边。或在本市,或在省内外其它地方;更有甚者,儿女已经飘到了国外。空巢老人比比皆是。怎么办?都靠儿女,他(她)们有这个能力吗?更何况,人世轮回,他(她)们也都已为人父,为人母,有了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在转型,老人养老观念也要跟着转变,要逐步适应社会养老模式,减轻儿女的负担,他(她)们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到心安,少一些纠结。


2019年9月,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农村养老等有关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国内的每个家庭,无疑都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诚然,对于〈〈意见〉〉中提到的不同养老模式,相应的家庭在精神上、物质上,乃至身体健康上都要有相应的准备和配合,特别是老人本身。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例,应当满足如下几点:有房,有经济来源,有医疗保险(这些方面儿女们都有机会量力相助),身体健康,(尤其是鳏寡独居者)。对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机构养老应该是一般人家的保障性选择。我想,社会养老服务的水平会逐步提高,服务设施会越来越完善,服务质量会不断提高。


上次我回国,碰见一位老同事,他的态度就比较坦然。他是五十年代中叶,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青年,现已经八十多岁。夫妇俩有一个养女,已在上海工作。夫妇俩在养女那儿住了几个月,便回到了内地。总觉得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他的打算是,目前两人的身体状况尚佳,小日子过得挺好。过些年,真的行动不便了,就把房子一卖,住进养老院。压根儿就没有去上海他养女那儿住的想法。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幸福安康!愿所有的儿女们,对你家的老人少一些牵挂和纠结;在自己的天地里,轻装上阵,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树枝儿2020-04-16 05:27:30
文化不同,中美在养老上观念也不同。不过现在趋同性越来越明显了:)